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分析

2020-04-17 00:20林红
医药前沿 2020年35期
关键词:患侧肩关节针刺

林红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针灸科 江苏 苏州 215001)

肩关节周围炎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的软组织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肩关节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性改变,引发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1]。因该病多发生于50 岁左右,因此俗称“五十肩”。中医认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笔者自2010 年采用“上病下取”,针刺条口透承山穴,合并配合患肢活动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我院针灸科门诊接收的136 例患者为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 例,其中男性34 例,女性42 例;年龄38 ~86 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15 个月。对照组60 例,其中男性28 例,女性32 例,年龄32 ~84 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18 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研究所选病例均与上述诊断中表述的相关标准相符;研究所选病例年龄均≥38 岁;患者对研究开展知情。

纳入标准:精神功能严重异常者;伴有严重原发性病症者,包括造血系统、肝肾等;对研究开展不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电针治疗:取肩贞、肩髃、肩髎、曲池等穴,针刺后电针治疗30min,隔日治疗,连续治疗10 次为1 个疗程。

观察组取条口透承山穴,患侧取天宗和合谷、肩髎和肩贞、曲池和肩髃等穴位。用0.30mm×75mm 针灸针,在患侧条口穴常规皮肤消毒后,刺入皮下,针尖向患侧承山穴方向透刺。得气后,进行小角度捻转,同时嘱咐患者活动肩关节,依据耐受情况主动活动肩关节,依据患者实际受限情况帮助其做关节被动运动,包括屈伸、旋内、旋外、外展等,动作幅度由小至大,并在运动期间捻转针柄,每次留针时间约30min,隔日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

两组患者中病重者,增加肩关节理疗,包括肩关节周围照TDP,加拔罐。两组均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治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压痛等症状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压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肩关节功能明显恢复;好转: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压痛等症状有所缓解,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未及以上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前3 项与总例数之比[3]。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条口透承山是“上病下取”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4]: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而张景岳又作进一步阐明,认为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其病既反,其治亦反。故病在上取之下,谓如阳病者治其阴,上壅者疏其下也。

肩关节周围炎可见广泛性肌腱粘连,发病原因与肩关节及周围组织慢性劳损引发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相关,引发肩关节活动障碍,属临床常见退行性病变疾病。以肩痛不举为主症。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故又称“五十肩”。对于疼痛的治疗,古来就有分歧“后世治痛之法,有曰痛无补泻者。有曰通证而不执一而用之。”“然痛证亦有虚实,治法亦有补泻,其辨之之法,不可不详。”而肩关节周围炎,病虽属疼痛,但本病发作皆逐渐加重。正气不能御邪。外邪以寒湿为主,还有气虚痰浊阻滞的夹杂因素,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周痹篇》[5]中记载:“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尉而通之。其契坚转,引而下之。”而肩关节周围炎,初期肩部酸楚忽上忽下,忽前忽后。继则固定于肩前穴周围,可扪得肌腱隆起,压痛明显。逐渐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夜剧。笔者根据此病的发病特点,采用《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的“病在上取之下”,“上壅者疏其下”的治疗原则。根据经络循行“如环无端,周游不息,不知所绝”的特点,“行气血,贯阴阳”。《灵枢·厥病》中有同名经取穴治疗病症的记载,现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条口穴位为足阳明胃经穴位,而且其属于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对此进行针刺,能起到利节和活血、养血和舒筋的功效;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其主营卫之气,具有散寒和祛风的效果。两穴并用则能对阳明气血之虚补给,在此基础上针引阳明气血向太阳经疏散,经太阳经的功能有散寒祛风效果,实施动针留针手法,行针刺的同时祝福患者对患侧肩关节适当活动,能起到松懈粘连作用,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起到化瘀通络和行气活血功效,有助于患者局部症状缓解,户的关节功能改善,加快关节功能恢复。在此次研究中,取足阳明经的条口透承山穴,循经疏导其结之气,将局部的筋急挛坚,用针引其气下行之,从而疏散之。化痰浊,补营血,避免了以往以痛为输,局部取穴的局限性,很好的起到了缓解疼痛的目的。手法上采用动留针,边行针,边嘱咐病人运动患肢,针感轻但能徐徐放散,使之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目的。

以本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仍有几点注意事项。具体为:(1)本病之发展与恢复,与天气有密切关系。“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凝则难泻,沉则难行矣。”(2)劳动与本病也密切相关。所谓劳者,应因人而异。但“劳则气耗”是相同的。(3)本病的治疗要掌握时机。天气冷暖是一个因素,治疗过疏过密,皆非所宜。“久病者,邪气入深,刺久病者,间日而复刺之。”(4)治疗本病的关键,痹则宜须,经脉通,则痹愈也。屈时痛止,而肩关节运动障碍虽不随之而解,久之自行恢复。“邪气独去者,阴与阳本能调,而病知愈也。故曰补则实,泻则虚,痛虽不随针减,病必衰去矣”。(5)治疗本病不能求速效。而草率应用攻达之法,往往有虚虚之弊。应调养为主要法则。调则调气,养则养正,二者相辅相成。“病九日者,三刺而已。病一月者,十刺而已。多少远近,以此衰之,此谓之。”

根据上述阐述分析,笔者做总结体会如下,条口穴为足阳明胃经穴,其支脉可从大迎前方下行至人迎穴,顺着喉咙向下后直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其经脉绕行肩上,更由于阳明经为多血多气之经脉,血与气对机体各组织的营养作用需经经络系统的运行传注实现,笔者取条口承山法为远端取穴,在得气后,经静脉传导,能对深部气血进行疏通,不但具有活血通路的效果,而且还能达到止痛消炎的目的。

猜你喜欢
患侧肩关节针刺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更 正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