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敏
膝关节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多由强烈运动所引起,若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患者关节灵活度,甚至发展为骨性关节炎,影响肢体运动功能[1]。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康复过程中,易产生肌肉组织粘连或韧带挛缩等现象,影响生活质量[2]。有研究报道,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能减轻关节粘连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3],但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临床疗效。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关节功能,本次研究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干预,以期为患者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n(%),]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岁 病程/d男女观察组 51 35(68.63) 16(31.37) 45.2±10.3 21.3±5.6对照组 51 32(62.75) 19(37.25) 42.6±12.7 20.9±6.3 t或X2值 0.392 1.136 0.339 P值 0.532 0.259 0.735
1.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行膝关节韧带损伤术,且为单侧膝关节韧带损伤;年龄在30~65岁。
1.1.3 排除标准 有周围神经损伤或韧带断裂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开放性骨折者,或术后感染者;交流障碍不能配合训练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膝关节韧带损伤术,术后早期行康复训练,所有康复训练均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完成。
对照组患者实行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即术后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步实行适当的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的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指导,并根据患者体质、耐受能力等制定康复训练方案。责任护士每日统计患者完成情况,并监督其按照要求完成每日锻炼任务。具体实施方案如下。①术后2周内: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被动训练,主要为被动屈膝训练、直腿抬高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绳肌收缩训练、活动踝关节及足趾,在训练过程中动作应该轻柔,逐渐加大患肢的运动幅度,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主要目的为舒缓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避免出现下肢肌肉萎缩或血栓。②术后2~4周:继续加强之前肌力训练,并逐渐转向为主动训练,主动伸直、屈曲膝关节,下床拄拐进行非负重行走,行走方式有脚尖着地逐步转变为前脚掌着地,并保持双拐向前放置在与脚尖同一水平线上,努力反复进行平衡行走练习。③术后4~6周:在之前训练基础上逐步实现单足站立,训练过程中两足交替进行;加大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及主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足尖抬起靠墙站立、靠墙下蹲、上下楼梯练习、弓步转移等。④术后7~12周:逐步练习快走,有条件患者可在游泳池中行走或蹬功率型自行车实行抗阻训练;根据受伤部位及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负重训练并逐渐加大负重量;12周后可逐渐练习慢跑、跳绳等活动,但训练期间应注意避免剧烈或“急停急转”等动作。⑤每阶段患者完成目标任务后,医务人员及家属应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表扬。
1.3 评定标准
1.3.1 膝关节功能评估 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Lyshom评分标准[4]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该评分标准主要包含跛行、不稳定、支撑等项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
1.3.2 步行功能评估 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5]评估两组患者步行功能,该量表共分为6个等级,分别记0~5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步行功能越好。
1.3.3 运动功能评估 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6]评估两组患者步行功能,该量表包含协调能力、活动能力、反射能力和运动速度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2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
1.3.4 关节活动度评估 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m评分)、步行功能(FAC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对于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比较 两组患者Lyshom评分、FAC评分及ROM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步行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Lyshom评分/分 FAC评分/分 ROM/(°)观察组 51 干预前 58.63±5.52 2.55±0.46 63.42±15.54干预后 89.19±3.44ab 3.60±0.52ab 99.58±16.69ab对照组 51 干预前 57.79±6.13 2.61±0.40 64.65±16.27干预后 82.21±3.46a 3.17±0.53a 91.36±17.01a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单位: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与干预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协调能力 活动能力 反射能力 运动速速观察组 51 干预前 6.33±1.15 3.48±1.13 2.37±0.28 2.46±0.23干预后 8.68±2.21ab 5.36±1.21ab 4.22±1.06ab 4.18±1.05ab对照组 51 干预前 6.29±1.17 3.50±1.14 2.40±0.29 2.47±0.25干预后 7.58±2.16a 4.59±1.22a 3.65±1.01a 3.55±1.01a
手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主要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7]。但由于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且患者长时间未运动,极易造成肌肉、韧带萎缩、组织粘连等,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8]。因此对患者早期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对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肌肉是关节运动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维持关节稳定的主要物质,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影响患者膝关节动力,同时术后损伤的疼痛感又将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导致肌肉挛缩[9]。有研究显示,通过早期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能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10],而不规范的动作则可引起韧带拉长、松弛甚至断裂,影响临床疗效[11]。临床报道显示[12],术后1~2 d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0%~50%,术后早期被动功能性锻炼能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力,防止血栓的形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目标设置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yshom评分、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猜测主要由于在患者术后早期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认清康复锻炼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及家属的监督能促使患者提高锻炼依从性,增强运动锻炼效果。通过早期的被动屈膝、关节活动及肌肉锻炼等能有效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13];主动进行平衡及行走能力训练能改善其疼痛、水肿状态,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行走功能[14];实行负重训练、抗阻训练可增强肌肉骨骼支撑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15];加强对股四头肌的训练能改善肌肉伸缩功能,提高关节稳定性,改善运动功能。故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目标设置干预,患者能分步骤完成各阶段训练目标,通过主动、被动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弹性,促进膝关节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及步行功能。
综上所述,目标设置理论能有效改善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能有效改善其步行及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