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0-04-17 13:11肖院召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证候神经功能脑出血

肖院召

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血管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与高血压、高血脂、血管老化等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其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幸存者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是一种危险系数极高的疾病,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1]。常规治疗以降低颅内压、防治并发症为主要原则,但患者卧床时间过长,体内代谢水平低,给予常规治疗见效慢,无法满足患者快速康复需求。近年来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案例颇多,但需辨明病机,选择适合的汤药与穴位方可取得满意疗效[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对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7 ~68 岁,平均年龄(57.37±5.46)岁;病程2 ~31 h,平均病程(14.39±6.11)h;出血部位:丘脑出血12例,小脑出血10例,脑叶出血12例,基底节出血13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0~66岁,平均年龄(57.43±5.37)岁;病程3~30 h,平均病程(14.42±6.09)h;出血部位:丘脑出血10例,小脑出血12例,脑叶出血11例,基底节出血14例。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70周岁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凝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创伤性脑出血者;病情危重、昏迷者;重要器官严重衰竭者。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 参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3]中诊断标准,患者为急性起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伴有血压升高、头痛、呕吐或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经CT检查确诊。

1.3.2 中医诊断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气虚血瘀证候标准,主症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语蹇或不语,手足肿胀;次症为面色淡白,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降血压、卧床休息、营养补给、降低颅内压、防治并发症等干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扬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07,规格:20 mL∶30 mg)30 mg,以500 mL氯化钠注射液(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054,规格:100 mL∶0.9 g)稀释,静脉输注,2次/d。

1.4.2 观察组 常规干预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并加服活血化瘀汤,药方组成如下:黄芪30 g,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各15 g,水蛭、降香、石菖蒲各10 g,大黄6 g(后),三七粉3 g(冲),1剂/d,水煎后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同时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翳风、水沟、天突、廉泉、双侧人迎、承浆,使用0.35 mm×25 mm钢针,入针0.5寸,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

1.5 观测指标 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2周)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包含凝视、视野、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感觉等15个项目,共42分,分值越高则神经缺损情况越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以头晕目眩、肢体强急、气短乏力、肢体麻木为主要症状,总分0~6分,分数越高则症状越重。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治疗1个疗程(2周),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1个疗程(2周),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47 28.47±2.93 10.91±2.89 35.200 <0.05对照组 47 28.32±2.76 15.34±2.53 23.194 <0.05 t值 0.256 7.907 P值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47 18.49±2.17 3.04±1.38 39.205 <0.05对照组 47 18.45±2.16 8.77±2.09 20.938 <0.05 t值 0.090 15.685 P值 >0.05 <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脑出血属“中风”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逆乱而脑脉痹阻,使血溢于脑,其发病急骤,可因恼怒、劳累、感寒或酗酒等诸多因素诱发,临床症候可分为肝阳暴亢、痰热腑实、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等,其中以气虚血瘀证多见[7]。《血证论》言:“旧血不去,新血不生”,需以活血之法医治,又言“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瘀为药”,强调需配合化瘀之法,且脑部为人体至关重要的组成,大脑神经功能受损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需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修复神经功能[8]。

中药方剂与针刺皆为中医学中传统治疗方法,多年临床试验证明二者可在脑出血疾病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头晕目眩、肢体强急、气短乏力等临床症状恢复,促使患者疾病转归。分析其原因为,活血化瘀汤方中黄芪为补气固表之良药,具生血行血之效,可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解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之症;丹参为活血祛瘀之药,具调经止痛之效,可破宿血、补新血而不伤正,善通行血脉,除烦安神;川芎、红花辛散温通,通经止痛,配合丹参,可增进活血化瘀效果;桃仁亦为活血化瘀之药,且具润肠通便之效;水蛭具有较强的破血除淤效果,石菖蒲醒神益智、开窍豁痰,降香、三七粉化瘀止血,大黄逐瘀通经,均对脑出血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9]。同时针刺双侧翳风,其为交会穴,具聪耳通窍之效,配合承浆穴,其为任脉要穴,联合针刺可治疗口眼歪斜之症;另有水沟穴,可治疗昏迷晕厥,口眼歪斜之症;天突穴可降气通络,治失语之症;廉泉穴可缓解舌肌麻痹之症;双侧人迎穴具疏调气血之效,以诸味药材配合穴位针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恢复[10]。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中医证候,促使患者获益,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证候神经功能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