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20-04-17 13:11杨金州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二聚体置换术髋关节

杨金州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针对髋关节的股骨头坏死、股骨颈严重的骨折以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还有其他严重的髋关节疾病,髋关节部分结构无法达到功能要求,需要将髋关节的股骨头,以及髋臼的一侧换成人造部分,即髋关节置换术,但术后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易造成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者术后施行高效安全措施至关重要[1-2]。本研究旨在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26 例;年龄61 ~83 岁,平均年龄(71.32±2.83)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股骨颈骨折2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8例。观察组男18例,女25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1.56±2.87)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22例,髋关节骨关节炎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知情同意书均由患者及其家属签署。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行髋关节置换术者;无感染疾病、深静脉血栓病史者;积极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病,神志不清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已形成者;手术存在禁忌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由同一医疗团队完成。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术前与患者沟通病情,宣教疾病知识,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术后讲解静脉血栓预防知识,加快术后康复;常规检查:监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包括血压、心率、肌肉舒缩、下肢皮肤颜色等生命体征;饮食与用药指导:指导患者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均衡营养,遵医嘱服药;体位护理:指导调整患者体位,预防术后出现上肢屈曲、下肢伸展、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症状。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包括肌肉舒缩练习、关节按摩、关节活动等内容,肌肉舒缩练习及关节活动:100次/组,5组/d;关节按摩:20次/组,5组/d;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预防治疗,1次/d,20 min/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大刺激,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立即停止治疗,待恢复后继续治疗。

1.4 评价指标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3]:术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00分,分值越高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测定术前1 d,术后3 d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比。DVT发生率:采用多普勒超声监测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表1)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对照组 43 33.21±4.64 38.33±6.51 43.57±6.27观察组 43 36.34±4.83 42.03±7.22 48.05±6.44 t值 3.065 2.496 3.269 P值 0.003 0.015 0.002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比较(表2) 术前1 d,两组血浆D- 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D- 二聚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比较() 单位:mg/L

表2 两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及术后血浆D- 二聚体含量比较() 单位:mg/L

组别 例数 术前1 d 术后3 d t值 P值对照组 43 0.59±0.45 2.46±1.53 7.689 <0.05观察组 43 0.61±0.43 1.71±0.91 7.067 <0.05 t值 0.211 2.763 P值 >0.05 <0.05

2.3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术后,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8.60%(8/43),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33%(1/4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P=0.035)。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由于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凝结而形成,患肢肿胀、局部疼痛、沉重等是常见临床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肺栓塞,危及生命[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一般出现局部疼痛,行走时加剧,站立时症状加重,起病较急,常伴有发热症状,常见于产后、长期卧床、外伤的患者。严重髋关节疾病一般采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术后,患者需卧床休养,血液流速变慢,此外,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出血、血肿、感染、脱水等情况,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行髋关节置换术者术后施行高效安全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至关重要[5-6]。

神经肌肉电刺激主要应用20~50 Hz低频电流刺激特定肌肉群使其抽搐或者收缩,继而达到功能修复的技术。通过刺激总神经,使足背屈活动具有节奏性,从而扩张下肢血管,促进血液流通,提升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从而改善静脉淤滞状况。通过刺激特定肌肉群,保持肌肉质量,增加肌肉活动度,促进自主肌肉控制,减少肌肉痉挛症状,降低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预防DVT发生[7]。此外,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刺激神经功能,引导其正常功能的作用,还可以抑制肌肉萎缩症状,刺激损伤神经,恢复其功能活性。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设置频率、脉宽、强度、作用时间等参数,达到最优力学输出的目的,实现预定的功能康复效果,保证患者安全。刺激过程每秒中产生的脉冲数,通常为20~50 Hz,脉冲宽度为200~400 μs。一般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剂量,从1次/d,20 min/次,到3次/d,60 min/次,总治疗时间3周到3个月不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所应用的所有参数必须由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情况以及所要达到的康复目标制定。术后早期对患者实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血流循环,抑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可促进肢体关节功能恢复,注意体位摆放(如髋屈曲不可超过90°,下肢内收不可超过身体中线),避免危险,损伤关节功能。足部运动时需要逐步屈伸足踝部,下肢不可内旋,肌肉舒缩练习时以感到疲劳时为止,关节按摩需经过医护人员指导,对僵硬、淤滞部位进行按摩,不宜感到疼痛。术后,通过关节活动、步行训练、肌肉收缩等训练,可有效改善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步行能力,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目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依赖于长期、连续性的功能锻炼,有计划、有针对的训练有助于提高训练的依从性[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术后3 d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行髋关节置换术者术后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防止DVT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行髋关节置换术者术后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血液流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DVT发生率,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二聚体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