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电针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0-04-17 13:11胡攀磊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肢体针灸

胡攀磊

中医认为,脑卒中是患者由于各种因素而出现的经气不畅、气血失调以及经脉阻塞等症状。针灸治疗主要是利用针刺给予患者身体相应的穴位一定的刺激,可以达到疏通经脉的作用,从而缓解症状[1]。本研究探讨针灸、电针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诊疗记录以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中的122例患者纳入此次实验研究。依据编号的奇偶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59~71岁,平均年龄(64.28±2.61)岁;研究组中,男 41 例 , 女 20 例 , 年 龄 62 ~75 岁 , 平 均 年 龄(71.64±1.9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患病时间在7 d以内,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并且经过严格专业的临床诊断,符合脑卒中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疾病、心脏功能异常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以及推拿治疗。其中推拿治疗是指导患者采用坐立的姿势接受治疗,对患者的风池穴、太阳穴进行点按,点按的次数为10次。对患者的头部以及肩颈穴进行推按,推按的次数为6次。并对患者的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以及天宗穴等穴位进行推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理疗方法。主要方法包括针灸治疗、电刺激治疗等。在治疗时依据患者的病症发展状况以及患者的身体素质给予患者一定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接受治疗,并且对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的肢体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的时间与运动量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在运动训练时,主要指导患者的肢体进行被动训练并在病症不断恢复的过程中转换为自主运动。对患者的平衡能力以及手部握伸功能进行训练。作业疗法中利用运动器械滚筒、套圈等进行运动,运动的时间要维持0.5 h,运动的频率为1次/d。针灸治疗,主要对患者的外关穴、合谷穴以及肩贞穴等穴位利用针灸针进行治疗,疼痛感要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在针灸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关节的外展与内收等活动。在针灸治疗时,依据患者临床病症的不同,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部分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加廉泉穴治疗,部分初步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加玉叶穴与金津穴治疗,部分出现面瘫症状的患者加地仓穴与颊车穴治疗。进一步的利用电针治疗仪器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电针刺激,在治疗时,治疗的时间0.5 h,1次/d,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MA、Barthel与NIHSS评分,以及两组的治疗效果。

1.4 评价标准 采用FMA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2];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采用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4]。FMA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分值最高为66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越优异[5]。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量表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7]。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更加的优异[7-9]。

疗效判定依据,显效:FAM、Barthel与NIHSS评分改善幅度>50%;有效:FAM、Barthel与NIHSS评分改善幅度<50%;无效:FAM、Barthel与NIHSS评分未改善或病情加重,视为治疗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进行对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治疗有效率用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arthel与NIHSS评分比较(表1) 研究组治疗前,FAM、Barthel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FAM(46.28±4.06)分、Barthel(85.67±4.96)分、NIHSS(13.27±3.47)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表2) 研究组总有效率98.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arthel与NIHS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Barthel与NIHSS 评分比较()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Barthel评分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1 29.68±5.67 39.62±4.31 45.23±3.57 68.49±5.19 25.16±2.17 20.26±1.54研究组 61 30.17±4.43 46.28±4.06 44.19±4.13 85.67±4.96 26.35±1.98 13.27±3.4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患者的脑部血管出现堵塞的症状,导致血液流通功能障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引发的疾病。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多样,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发病,并且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等也对疾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10],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主要并发症,脑卒中患者出现运动障碍以及神经障碍等症状的概率为80%。脑卒中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在疾病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的病症,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脑卒中疾病的危险性与死亡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对脑卒中的治疗中,更多高效治疗方法得以利用。但是由于疾病的危险性,在临床中致残率依旧居高不下,因此,应该给予患者高效并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在缓解患者各种不良症状的基础上,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并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等。本研究中,对照组所应用的治疗措施,以药物治疗、推拿为主。采用上述常规方法治疗,可有效营养脑神经,改善神经功能。此外,推拿的过程中同样有助于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但仅仅采取上述措施治疗,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故本院将针灸理疗应用到了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针灸理疗的作用机制在于,可有效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此外,该治疗方法同样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循环灌注,降低脑组织钙离子浓度,对神经坏死形成阻滞,减轻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研究发现,采用针灸理疗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患者FAM(46.28±4.06)分 、Barthel(85.67±4.96)分 、NIHSS(13.27±3.47)分,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相比,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恢复(P<0.05)。此外,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样显著提升。

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利用针灸、电针刺激治疗方式时,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善作用,并可以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一步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肢体针灸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肢体语言
针灸
肢体写作漫谈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