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荣 吴金声 刘磊 王绍闯(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肝细胞性肝癌为恶性肿瘤类型之一,起源于肝细胞,其发生率约占原发性肝癌90.00%[1]。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手段,虽然如此,但由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困难,而手术切除率比较低,且癌细胞复发率高、转移率高等均造成治疗效果受严重影响。临床相关统计显示,我国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中,在确诊时已是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中晚期的占比率高达85.00%,故此最佳手术时期被错过,仅能实施非手术治疗方式[2]。另外,作为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治疗重要方法之一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方法,若单独应用,则其整体疗效不理想,而且术后存在较高复发率[3]。随着临床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持续深入及分子病理学研究持续深入,临床肿瘤治疗研究热点已逐渐转变为分子靶向治疗方案[4]。基于此,本研究进行了探索分子靶向药物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选取2015 年1 月—2020 年3 月40 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均为巴塞罗那分期B-C 无法行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 例。实验组男8 例,女12 例;年龄40~78 岁,平均年龄(57.45±6.35)岁;肿瘤直径3 ~13cm,肿瘤直径平均为(6.85±2.85)cm。对照组男9 例,女11 例;年龄42 ~79 岁,平均年龄(57.30±6.50)岁;肿瘤直径3 ~13cm,肿瘤直径平均为(6.70±2.90)cm。两组一般数据无显著差异(P >0.05),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方法,具体:成功实施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后,操作者行selding 穿刺,插入导管,实施肝动脉造影;将40mg 表柔比星经导管依次灌注,接着选插微导管超至肿瘤供血动脉,并将3 ~5ml 碘化油经微导管注入,实施栓塞。手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止吐治疗、抑酸治疗、保肝治疗等。
实验组同时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方法,即选择阿帕替尼(国药准字H20140105),1 次/d,每次500mg,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第4 日开始口服,持续1-2 周,并观察患者的药物耐受情况给予针对性调整剂量;若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或者耐受差现象,则可调整为1 次/d,每次250mg,或停药。
比较两组的肿瘤缓解情况、不良反应情况。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的治疗后ORR 和对照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肿瘤缓解情况比较[n(%)]
实验组的腹泻发生率、手足反应发生率、血压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热发生率、皮疹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蛋白尿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性(P >0.05)。见表2。
肝细胞性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该疾病致病因素以及发病机制均未十分清楚,虽然临床诊治方法已取得一定进步,但是依然处于精准治疗起步阶段,而且该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5]。临床相关统计指出,肝细胞性肝癌的3 年累积生存率<30.00%,而累积复发率则>80.00%[6]。分析其原因,考虑肝细胞性肝癌预后最重要危险因素为血管癌栓形成。肝细胞性肝癌实施外科切除方法、微波消融方法、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方法等均能够取得不同程度的临床疗效,但患者预后差,因此临床更需要多元化治疗、综合化治疗[7]。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肿瘤转移及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包括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究其原因,考虑是因为新生血管提供氧气及营养物质。因此,手术后实施肿瘤新生血管有效干预,能够利于肿瘤术后复发得到有效控制。索拉非尼是分子靶向药物类型,是第1 个取得批准应用在临床肝癌治疗的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药物[8]。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分析得知,索拉非尼可以有助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延长。阿帕替尼为高选择性VEGF 抑制剂类型,该药物的主要临床靶向作用于VEGF R-2/KD R,能够起到VEGF 介导的VEGF R-2 磷酸化抑制作用、下游分子活化抑制作用,其次可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起到良好抑制作用,以及促使肿瘤细胞再生受抑制[9]。临床阿帕替尼治疗肝癌Ⅱ期试验结果显示,和SHAP R试验比较而言,前者的肿瘤进展时间更长[10]。因此,将分子靶向药物与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能够促使抗肿瘤作用更全面发挥,能够利于术后复发延缓,可以降低患者经济投入,同时带来了提高临床疗效希望[11]。分析本次结果,两组的治疗后ORR、发热发生率、皮疹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蛋白尿发生率无差异性(P >0.05),但实验组的腹泻发生率、手足反应发生率、血压升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由此说明,分子靶向药物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安全性。但该药物治疗效果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临床应用局限性,而且价格昂贵,生存获益有限,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12]。
综上所述,分子靶向药物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临床疗效,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安全性,用于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中效果显著。但例数偏少,还需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