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研学思维 及解决问题能力策略

2020-04-16 04:03孔万春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解决问题能力

孔万春

摘 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文章从以问题为向导,指引思维研学方向;让语言承载思维,使解决问题更完整有序;图画开发思维,让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逻辑性;实践拓展思维,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几个方面分析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研学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研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现行教材对解决问题这一模块的教学推进是结合“数的运算”展开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重计算轻问题解决”的情况,对典型的数学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数学教学如何借助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建立研学思维,主动让思维激活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一、以问题为向导,指引思维研学方向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指引思维方向,但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能唤醒学生的思维引擎,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带领学生一步一步通过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问题驱动学习的课堂,对于问题的设计要恰到好处,过浅、过多、过泛、过繁的问题,都不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提问?

好的数学问题的提出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的起点上,从这一点想象学生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认知点联系架构起来,演绎成自己掌握的知识。如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中的“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这个题目,包含好几个比较繁杂的知识点,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马上有效地整合理解的。有的学生可能根据以往经验,一下子就说出有6个,可有的学生还是不理解,不明白题目的意思。因此,教师需要把题目分解成几个部分,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再提问。

1. 什么叫两位数?(有两个位置填数)

2. 分别是什么位置?(个位和十位)

3. 有几个数字可填?填在几个位置上?(有3个数字可以填,但一次只能填2个,分别填在个位和十位这两个位置上)

4. 个位和十位不能一样是什么意思?(个位填了1,十位就不能再填1,只能填2或者3了)

5. 一共组成了几个两位数?(6个)

6. 你是怎么想出这6个两位数的?(先想出一个两位数,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又多一个了)

一个知识点,就是这样建立在无数个小点上的有机结合体,找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就如同把种子埋进土里,自然而然地让知识生根发芽,而问题就像植物的攀爬支架,引领着思维研学的方向。

二、让语言承载思维,使解决问题更完整、有序

語言是思维的载体,它直接展示着思维的外在表现。教师的课堂语言固然要清晰明确,因为它关系着学生是否能接收到教学的重难点,能否引导学生的有效思维,但低年段学生的数学语言同样重要。当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后,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分享和质疑,继续完善知识的架构,使思维更加完整、有序。

如二年级下册《余数与除数的关系》里,我们通过一次一次地摆小棒、列算式来比较得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一关系,但学生也只是理解了个大概,具体还没总结到位。因此,我们会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余数为什么一定要比除数小?让学生在脑海里反复回想之前的操作,并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形成思维的自我构建。只有当学生把“余数是按要求平均分,一直分到不够分才余下的,所以不可能等于或者大于除数”这一过程在思维里主动展开与统合,并刻画在思维深处,然后通过语言直接输出,才算深入认识到这一点的奥秘。学生在把思维转换成语言的过程中,已经把知识的关系建构得更加完整、系统。

三、图画开发思维,让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逻辑性

思维有多种输出形式,画图是其中一种,也是特别受低年级学生喜欢的一种研学方法。它既能够让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具体化,也能够让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更具逻辑性的解决问题思路。

如三年级上册有这样的问题:文文家、明明家和书城都在同一条路上,文文家离书城有2000米,而明明和文文家相距800米。明明家离书城有多远?一般情况下,根据题目意思直观地思考,学生第一反应会得出2000+800=2800(米)的结果,但显然,这个结果并不完善。

这时教师需要进行分析指导:题目所描述的内容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文文和明明的家都在书城的同一侧,二是文文和明明的家分别在书城的两侧。如果光靠语言来描述,有的低年段学生空间想象力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完全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样的情况,但如果根据题意画出图来就容易理解了。

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可以通过把“文文家、明明家和书城”不同的排列顺序而得出两种答案。而且以图配上算式来解答,学生一目了然,体现了强大的释义能力,把思维的逻辑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实践拓展思维,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思维的产生,最开始是依托于生活实践活动的过程而形成的。低年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数学经验几乎都是通过生活实践转化而来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也需要通过实践来锻炼,把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程序性记忆,再形成规则。

如在三年级下册出现这类情景题: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动物园参观,怎么购票更合适?成人票:10元 / 人,儿童票:5元 / 人;团体票(满10人成团):6元 / 人。

按照一般的解题套路,这道题有两种付款方式:第一种是按不同类型的人分别为教师和学生购票,再把两种类型的钱相加,即3×10+50×5=280(元);第二种是把教师和学生看作一个团体,然后全部按团体来购票:(3+50)×6=318(元),最后比较得出分类购票更划算。但事实上只有这两种选择吗?在真正的生活中,我们要追求最优惠的购票方案,并不只是跟着文本思考,而是要通过各种尝试、列举、对比才能够找到最优解决方法。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第三种方案,在学生里找出7人,与3位教师组成一个十人的团队,按团体购票,剩下的43名学生再购买学生票:(3+7)×6+(50-7)×5=275(元)。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有这种操作机会,但在这样的情景实践中,通过思想的研学,让学生跳出文本的框架,拓展思维的宽度,才能更大限度地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段解决问题能力
行之有效的小学低年段英语作业设计
布置“递进式”作业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论游戏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探小学低年段英语教学如何衔接词汇和句子课
小学低年段体育课活动的有效实施
小学低年段英语字母的发音教学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
培养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