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岩山
摘要: 古诗词是国学精粹,短短数行,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其中描绘的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壮志;有“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的悲怨;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适;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苍凉幽远;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情怀。其情感真挚质朴,风格温婉豪放,耐人寻味。结合中职学生教学实际,探讨“目标导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 导入;品格;互动;合作
古诗词常被中职学生看作最难学习的一种文体。学生在情感上很难与其产生共鸣,因而会排斥甚至反感,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虽殚精竭虑,但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多年执教古诗词,致力于探讨在“目标导学”研究课例中的应用策略主张把古诗词当做一份“美味”呈献给学生,让他们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情怀以及古诗词博大精深的内涵。
一、设计新颖导入,激发学生热情
“目标导学”教学策略研究让学生在“创境设标、自主探标、互动达标、当堂测标、课后验标”这五个环节中一步步实现目标整合与达标,有讲、有练、有学、有验,每个环节都有目标达成的体现。在“创境设标”上,教师要注重环境的铺垫和渲染,把导入做精、做细,让导入生动自然,与诗词的整体情感融为一体,这样的导入就是教学成功的开始。
前几日听了一节《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课,任课教师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作为开场白。一首气势磅礴的乐曲结束后,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教师问到:“大家感受如何?”同学们有的说震撼,有的说高亢,有的说波澜壮阔,有的说豪气冲天……教师因势利导:“今天我带领大家认识一位集同学们所有评价于一身的杰出词人……”。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苏轼”。教师的话不多却恰到好处,因为《三国演义》主题曲豪迈奔放、热血沸腾的基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相得益彰,所以学生们很快就能够体会到歌曲所传达的信息。因而,由歌曲导入词作赏析,教师在“情感目标” 展示上就显得格外自然、顺畅。
二、感悟作者人格,品读诗词内涵
古典诗词是许多才华横溢的作者血和泪的结晶。一些古代文人一生不得志抑或不如意,有社会的因素,也有自己的原因。但是他们高尚的人格却倍受后人敬仰。我们熟知的有傲视权贵而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有忧国忧民而发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有同情百姓而感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王昌龄等。中职学生学习这些诗人优秀的古诗词,领悟中华文明的精髓,必须借助“目标导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而了解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古代优秀作家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对塑造学生灵魂,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笔者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注重并精心设计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这一教学环节,这有助于发掘古诗词的思想内涵。
“目标导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两条线索,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纽带,相互融合,互为表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实现知识和能力提升、过程和方法并重的动机。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笔者在展示教学目标时就明确指出: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乐观豪放的气魄。笔者采取了让学生速看、速记的方式,把作者的信息呈现在幻灯片里,让学生摘记关键点,然后再让其叙述。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很好。很多学生既崇拜苏轼的才学,又钦佩他乐观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更对苏轼“乌台诗案”的遭遇给予同情,特别被他的豁达以及豪放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所有这些,都是赏析词作内涵的前提条件,没有精心地导入、没有对作者生平的了解作为感情铺垫,对中职生而言,直接挖掘文本是枯燥无味的。
三、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鉴赏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环节是最难把握的,也最考验教师随机应变能力。互动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常规教学协作的默契程度上。在“目标导学”教学课堂中,笔者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这是中职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
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把教学目标二、三分别设计为小组合作讨论与师生互动两种方式。
小组合作讨论,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教学设备,笔者把学生划分为4人一组。先提出两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放声朗诵,对照注释翻译,把有疑问的地方作标识。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把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与其他小组分享。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认真分析,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明确自身不足,找出努力方向。通过恰当地评价不但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还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能力。
在师生互动环节,先让学生自己听并感悟,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四组同学两组先齐读上阕,另外两组看上阕译文,并把上阕每句话的第一个字标识在练习本上,读下阕时反之。后两组同学参考练习本上的提示背上阕,前两组背下阕,再反之。这样循环下来,学生对词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教师在其中看似无足轻重,其实却起着非常关键的主导作用,每个环节都体现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达标和检验的过程,通过分组讨论和师生互动,能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古诗词鉴赏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这是古诗词鉴赏课的第一课时,设计了三个目标:(一)作者生平、人格。(二)小组合作讨论。(三)师生互动。三个环节全部完成,达到了讲解生动、讨论热烈、互动愉快的效果,既调动了中职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目标导学”教学策略是中职语文课堂的新模式,它开启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在目标导学的课堂上锻炼了学生基本技能,包括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开掘,教师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真正领会古代诗词的意境,促使学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把語文课程改革的精神准确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探索“目标导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史岩山(1982—),男,广东省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一级教师 ,主研方向为语文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