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静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00)
躁狂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是指患者产生情感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导致躁狂症的原因多为环境或事故刺激了患者精神。躁狂症患者发病时多表现为异常兴奋、思维异常跳跃且言语较多、相较于平时精力旺盛,难以判断其正常行为且其自我感觉良好。 临床对于躁狂症患者多采用电休克、口服氯氮平等方式进行治疗, 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病情的作用,但由于躁狂症病情的特殊性,患者预后效果较差,难以痊愈[1]。 基于此,该研究以该院2018 年11 月—2019年11 月收治的80 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对其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80 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0 例)和研究组(40 例)。纳入标准:满足《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合并恶性肿瘤或重大器质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38.85±4.21)岁。研究组:男1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37.91±3.7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向患者介绍院内环境,通过集体疏导等常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保持心境平和。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舒适护理:为患者营造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责任护士每日定时寻访,保证病区安静,护理人员应提供舒适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保持干净整洁,勤通风,做好温湿度调节,确保病房内与周边无噪音,嘱咐患者家属控制说话音量,降低对患者情绪的刺激和影响,利于患者休息。(2)健康教育: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非常重要。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提高其知识掌握程度,尤其是疾病治疗方式和相关事项等, 利于患者配合治疗。 定期以座谈会、视频讲解等模式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为其讲解躁狂症的病因、发病机制、注意事项及治疗护理方式,纠正患者及其家属的错误认知,提高其护理能力,为治疗提供辅助作用,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达到理想预后。(3)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食用富含B 族维生素的食物,指导其多进食豆制品、蔬菜等有益于病情康复的食物,保证膳食均衡。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其家属共同制订膳食计划。 指导患者充分休息以保持精力进食。进食前控制患者液体摄入量,防止胃部扩张。指导家属准备患者喜爱的食物。 帮助患者加强活动量,刺激肠道蠕动。 便秘患者应少量多餐,适当摄入膳食纤维。 (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主动向其介绍医护人员并询问患者感受,通过日常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其心态变化,若发现患者有负面情绪,应积极开展心理干预,缓解其负面情绪。另外,与患者交流还可增强护患之间的信任感,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依从性。 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的交流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满足其内心需求。 (5)日常护理:护理人员应按时看管患者服药, 协助料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组织各种缓解心情的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健身、看电视等。护理人员可定期安排患者进行1 周1 次的放松训练,每次持续1 h 左右,让患者通过训练来舒缓心情。 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要求每周至少3 次恢复训练,组织跳绳、慢跑等活动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1)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比较。(2)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chizophren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QLS)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8 个维度, 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3)观察记录患者服药情况并比较。 服药依从性情况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住院指标比较(±s)
组别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29.45±2.81 22.39±2.76 4.193 0.000 5583.71±815.33 5012.31±622.09 6.809 0.000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8 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健康情况疼痛感受活力 生理功能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75.92±2.14 71.23±2.18 8.531 0.000 74.90±3.22 70.71±3.15 7.009 0.000 71.83±2.36 68.24±2.52 6.741 0.000 73.49±2.11 70.28±2.09 6.183 0.000组别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状况 情感职能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71.64±2.26 66.30±2.18 7.058 0.000 69.98±2.83 65.85±3.03 6.534 0.000 75.88±2.73 71.13±2.55 5.008 0.000 75.51±3.06 71.24±3.12 5.924 0.000
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加大,患精神疾病的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对躁狂症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十分重要,且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每个护理流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2-3]。 躁狂症是一种心理范畴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人群,造成躁狂症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代谢水平及个人体质等。 躁狂症患者多为无预兆发病,起病突然且难以治愈,极易反复[4]。该病患者情绪和行为难以自控,且对疾病认知常存在一定偏差,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临床多采用药物对躁狂症患者进行镇定治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躁狂情况,但其药物依赖性较高,需要长期服药,且效果并不显著,难以达到理想的预后效果。躁狂症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较长,精神状态较差,多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护理配合度也不能达到标准[5]。患者入院治疗后,社会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部分患者无法适应生活环境及社会关系的变化,会产生诸多负面心理,影响其生活质量。针对该情况,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搭配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改善其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还可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防止失控情况发生。另外,为降低患者发病危险性,应严格管理危险物品,如刀片、剪刀、电源线等,将其放在不可触及的区域。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其各方面情况,及时发现患者问题,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设定并建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利于增强护理针对性。 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来提升其积极性,使其能够自主参加娱乐活动,扩大社交圈,保证护理效果,使护理措施更加系统化、标准化。
表3 两组服药依从性情况比较[n(%)]
当前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对于躁狂症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心理状况对躁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影响较大,所以在治疗时应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出现情绪失控,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整体心理素质。 临床经验证明,对于躁狂症患者,除了给予治疗外,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重要作用,但常规躁狂症护理效果并不理想。 许多学者认为,优质护理应用于躁狂症患者可取得一定成效[6]。优质护理是一种将患者的需求置于首位、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护理手段,提倡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即:保持躁狂症患者处于较为安静的状态下,最大程度避免周围环境对其产生不必要的刺激;通过健康宣教等形式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躁狂症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属对患者的日常护理水平,为治疗和护理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有效的饮食干预也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改善躁狂症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躁狂症患者的病情可能存在反复, 虽然可在一段时间内控制住病情,但难以保证后续病情不复发。 因此,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干预和建设,提高康复效果。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动员家属力量,给予患者爱护和关心,培养其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其信心。应避免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正面抨击,应先给予其肯定,再分析其相应的缺点, 委婉地表达其消极思想的弊端,帮助其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 对厌世情绪严重的患者,应通过日常交流激发其价值感和责任感,帮助其发现自身优点,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其症状改善。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8 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庆梅[6]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躁狂症患者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可加快躁狂症患者康复进程,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但该研究仍存在以下缺点:未加入随访时间、样本数量较小,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对此进行完善,为躁狂症患者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