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燕,杨英,唐源,王政研,谢幂
(1.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 610041;2.凉山卫生学校,西昌 615000)
失眠是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发生障碍的一类睡眠障碍,长期失眠可以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情绪焦虑、免疫功能降低,甚至引发一些躯体疾病及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1-3]。针刺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疗效[4-6],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选穴处方却不尽相同,有从督脉论治者,多以百会、神庭、大椎、神道、至阳为主穴[7];有从五脏论治者,则多以心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穴[8];也有以百会、四神聪、印堂、太阳、神门、三阴交、太冲、申脉、照海等常规选穴为主的[9-12]。在此次研究中根据针刺体位将上述常用穴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进行对照研究,优化选穴处方,初步拟定针刺治疗失眠的基础方,为针刺治疗失眠处方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到3个分中心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符合ICD-10失眠症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9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1组、针刺2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经方差分析,P=0.2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表2。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3组治疗前SpiegeI睡眠量表总分比较 (,分)
表2 3组治疗前SpiegeI睡眠量表总分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总分针刺1组 28 29.96±7.18针刺2组 29 28.66±5.95西药对照组 29 26.90±6.25
①符合 ICD-10失眠症诊断标准;②年龄 18~70岁,病程 4周以上,近 4周内未使用镇静药物;③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12分;④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年龄<18岁,或>70岁;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或有严重自杀倾向患者;④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酗酒和/或精神活性物质药物滥用者和依赖者,近4周内有使用镇静药物者。
取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太阳、神门、申脉、照海、三阴交穴。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0.25 mm×40 mm和0.25 mm×25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百会、四神聪、神庭由前向后刺,印堂由鼻根向鼻尖方向针刺,针体与头皮呈 15°角刺入帽状腱膜下,沿帽状腱膜下斜刺 1寸,体针均直刺0.5~1寸,行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
取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安眠穴。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 0.25 mm×40 mm和0.25 mm×25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百会、四神聪由前向后刺,针体与头皮呈 15°角刺入帽状腱膜下,沿帽状腱膜下斜刺1寸,背俞穴常规针刺0.5~1寸,行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周连续治疗5 d,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
采用常用的镇静催眠类西药,予以艾司唑仑,每日1 mg,睡前30 min服用,每人最大量可达2 mg,治疗期间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共服用4周。
在试验期内,所有受试者禁止使用方案以外的针对失眠的治疗性药物。当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时,允许使用针对性治疗药物。
观察期间0、1、2、4周分别检查Spiegel睡眠量表。Spiegel睡眠量表包括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6项指标,按“0、1、3、5、7”5个等级进行记分。最后将各项指标分相加,得出睡眠评价总分。
采用 Spiegel睡眠量表评定疗效,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评分减少率来评定疗效,Spiegel评分减少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Spiegel评分减少率≥7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Spiegel评分减少率50%~74%。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Spiegel评分减少率30%~49%。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Spiegel评分减少率<30%。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针刺1组总有效率为89.3%,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6.2%,针刺 2组总有效率为 93.1%,为 3组最高,但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3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自身比较
将3组治疗前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治疗1、2、4周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相减,得出△值,差值越大表明疗效越好。经方差分析,针刺1组和针刺2组治疗1周、2周、4周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治疗1周、2周、4周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3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SpiegeI睡眠量表总分自身比较 (,分)
表4 3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SpiegeI睡眠量表总分自身比较 (,分)
时间 针刺1组△值(28例)针刺2组△值(29例)西药对照组△值(29例)治疗1周 6.61±5.57 7.03±4.21 17.59±5.97治疗2周 13.11±7.57 13.79±5.51 16.79±6.89治疗4周 18.00±7.97 18.31±6.47 14.45±8.59 P 0.000 0.000 0.235
3.4.3 3组治疗1周、2周、4周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比较
治疗1周后,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针刺2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药对照组治疗效果最好。治疗2周后,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药对照组疗效最好,但比起治疗1周疗效有所下降,针刺1组与针刺2组疗效在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1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2组Spiegel睡眠量表总分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2组在治疗4周后疗效最好,西药对照组疗效有所下降,针刺2组与针刺1组、西药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而针刺1组与西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详见表5。
3.4.4 依从性评价
试验过程中共有4例脱失病例,针刺1组有2例脱失,1例因工作原因放弃治疗,另1例因惧怕疼痛,治疗1次后放弃治疗;针刺2组有1例因自身原因放弃治疗;西药对照组有1例因惧怕药物副作用暂停服药而脱失。经检验,3组脱失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种疗法依从性较好。
表5 3组治疗1周、2周、4周SpiegeI睡眠量表总分比较 (,分)
表5 3组治疗1周、2周、4周SpiegeI睡眠量表总分比较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针刺1组 28 23.36±5.45 16.86±5.87 11.96±5.55针刺2组 29 21.59±5.37 14.86±5.78 8.62±4.53西药对照组 29 9.31±2.05 10.10±4.00 12.45±6.83 P - 0.000 0.000 0.025
中医学对失眠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早在《素问·逆调论》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现代医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病因病机方面,有从肝论治者、从火论治者[13-14],亦有医家[15-17]认为是由于营卫运行失调或者瘀血阻滞所致。概而言之,大多认为是由于心、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所致。
本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疗效,虽然在治疗1周、治疗2周后疗效不如西药对照组,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针刺的疗效逐渐提高。尤其在治疗2周后,针刺组疗效明显提高,而西药对照组疗效逐渐下降,治疗4周后针刺2组疗效已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和针刺1组。针刺2组选穴处方中以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为主,背俞穴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且背俞穴与其相应的脏腑位置相邻近,五脏所属经脉中,除手太阴肺经外,其标部均在相应“背俞”。《灵枢·卫气》记载:“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下上三寸中,标在背腧与舌下两脉也……手少阴之本,在锐骨之端,标在背俞也。”且五脏主五志,故针刺背俞穴能调节脏腑气血阴阳,调和情志,以安神定志。百会、四神聪是失眠常用穴位,百会位居巅顶正中,归属督脉,为三阳五会,直达脑络,且脑为元神之府,主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针刺百会具有调节心脑、安神定志等作用;四神聪、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清利头目、醒脑开窍的功用。以上诸穴合用,标本兼治,则寤寐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