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主要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和言语技能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教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笔者就立足自身教学实践与感悟,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这一问题浅谈一二,旨在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日渐由“以语文知识灌输与语言能力培养为主”转向了“以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与能力发展为主”。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并结合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将核心素养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具适应时代发展与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功能。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项,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究其本质,语文教学就是阅读与写作教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同步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找准读写结合点,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并最终实现由读到写的能力迁移。
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向学生渗透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剖析了闰土的人物形象,体会了他聪明、能干、勇敢的性格特点。在这之后,我对学生说道:“学习完这篇课文,少年闰土的形象栩栩如生。接下来,请同学们仿照文章的写作手法,分别从外貌、语言、动作等几个角度来刻画一位自己身边的同学。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出现名字,写完后读给大家听,让大家猜猜你写的是谁。”如此,通过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不仅使学生深入感知了少年闰土这一形象,而且还使学生习得了一定的写作手法与技巧,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开發其思维能力。而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剖析文本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将发展学生的语言与思维统一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才能将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我结合文本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探究:1.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2.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品出作者独爱桂花?3.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桂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4.母亲为什么会认为“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剖析,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的淡淡思乡情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而且还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发展和提升了思维能力。
审美教育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广义地讲是施教者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一切美的形式给受教者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品味,教师不妨贴合文本内容,在现代教育手段的辅助下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
在《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先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富有感情地为学生朗读了文章,并配以了“荷花”的相关视频和背景音乐,以将学生代入优美的画境之中。接下来,在向学生讲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呈现了荷花的图片之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荷花开放的动画情景,并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了文中关于白荷花盛开的相关描写。这样,通过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强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且还使学生因景入情,以情观景,了解了荷花的丰姿和神韵,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品味,从而达到了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的情感熏陶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一种能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态度,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国传统的经典美文,虽篇幅较小,但却字字珠玑,言简意赅,教师不妨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国学经典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能够在古代诸多蒙学教材中胜出而得以长久流传,《三字经》在文本上有其特殊之处:三字句体,易于诵读;字义浅显,易于理解。因此,我时常利用早读和午读的时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虽然一开始学生要想理解这些词句的道理比较困难,但随着日积月累地反复诵读,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知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文化渗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
现如今,我国仍旧处于一个教育相对应试化的阶段,学生所学知识大部分都是用来服务于考试,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定量文化底蕴的积累。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以便在加强学生相互之间情感交流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与提升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在教学之余,我时常会为学生组织举办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其中主要有表演类、推荐类、朗诵类、展示类等几大类型。以“推荐类”读书活动为例,指的是学生可就自己近期读过的好书进行“好书推荐”或发表“读后感悟”,并与全班同学一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而“表演类”读书活动则指的是学生之间可就共同读过的文章或书籍进行创意改编,并结合自己的独特理解,用舞台剧的形式将其大致情节和思想内涵展现出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不仅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外延,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与精神世界,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想将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分析语文核心素养各要素落实的有效途径来将其纳入阅读教学目标,以促进语文高效化教学,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十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