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和
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有“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难度要远远大于表音文字。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利用汉字字理来学习汉字已经越来越普遍。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迅速掌握生字 ,还可以了解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具有传承汉字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作用。
汉字的字理教学,就是利用汉字演变历史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了解汉字的形成原理为基础,这样可以加深记忆,便于迅速掌握汉字。
利用字理进行生字教学,主要有传承文明、增加识字兴趣的价值。
1.1 传承历史文明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它最初是象形文字,是古代先民用图画代替文字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象形文字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就逐渐产生了会意字、指事字,然后发展到象形与指事结合成的形声字。汉字的丰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我国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我国是个善于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在汉字形成中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很多汉字是根据从外来语音形成的。
象形文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字的源头,其他民族也有象形文字,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他民族的象形文字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只有汉字在不断发展、壮大。
汉字的发展和丰富也和我国古代文明有关,汉字的发展离不开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造纸术使汉字在形态上,从刀刻的篆体过渡到了毛笔书写的正楷、行草,产生了书法艺术;印刷术的发明,使我们用汉字记载的文化得到推广和传承。正是这两个发明,让汉字变得丰富,并得到传承。
通过字理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悠久历史发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1.2 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兴趣
利用字理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识字兴趣。离开字理,所有的汉字都是横竖点折的组合。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日月水火”的象形文字,以及在书写中的变异,学生就会理解,汉字原来是这样演变来的;让学生通过“上、下”来了解指事字;通过“以手遮目”认识“看”,“靠木而息”认识“休”,“小土为尘”等方式学习汉字中的会意字;再通过“妈,姐,奶”都有女字旁,来学习汉字中的形声字。让学生了解汉字来历的同时,了解我国书写工具的变化,进而了解到造纸术发明的重要意义。
利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学生在遇到生字时,首先要根据字形来判断到底是象形还是会意?遇到的形声字,根据自己的所学来推测,也能了解大概意思。
小学生字理识字教学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才能在识字教学中提高效率。这些原则包括以下几种。
2.1 目的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很大比重,在小学阶段要掌握五千字左右的识字量,在低年级阶段要掌握四千多字,不仅会认,还要会写,会用。字理识字是提高识字率的主要手段。
在低年级教学中,最先接触的都是独体字,“日月水火,手足口,马牛羊”这些字,如果单看这些字,笔画相似,都是横竖弯折,无法让小学生产生识字兴趣。对这些字进行追根溯源,来了解它们的起源,从象形字开始。在教学中要利用新媒体教学工具来展示这些字段最初形态,以及在书写时的变化,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就容易记住。
学习独体字,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因为形声字的形旁都是独体字演变而来,了解独体字的本意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形声字打基础。但在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很多独体字成为偏旁后,写法有了变异,像“火”就成为“灬”,是利用了象形和会意两种方式,它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也像柴火在下面燃烧,所以与此相关的“煎熬”,“煮”都是和火相关,并且是长时间烧火。“肉”后来演变成“月”,与人体相关的“背,臂,肝,肺”等字的偏旁不应该读成“月”,而是“斜肉”。“首”表示头部,作为偏旁变异为“页”,所以“额、颧、颌”都与头部有关。
2.2 科学性原则
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相结合,在教学中,应该要将读音、含义和形状向学生说明,特别是“义”,有本义,也有引申义。在教学中要从本义开始,逐步解说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整地认识汉字。很多时候,“义”比“音”更重要。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重视的是“义”,“音”读不准并不妨碍汉字的运用。
汉字的“义”包括间架结构,例如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形旁小,声旁大一些,上下结构也是形小声大。这样在书写时学生遵守这个规律,书写就会工整。汉字应该是“音形义”同时掌握,“音”是可以读的正确,方便语言交流;“形”不仅代表字的形状,还包括书写美观;“义”是对汉字的理解和应用。只有遵循这个原则,才能正确掌握汉字。
2.3 实用性原则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主要是用过汉字的构造,让学生来理解汉字的字义,所以在教学要遵从实用性原则,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时,要让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字含义,去推测其他字。例如学习了“鸡鸭鹅”,这些字都有“鸟”,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共同点,然后学生可以推测“鹦鹉”,“鸬鹚”,“鹌鹑”肯定是有翅膀,有喙的动物。学习了“猪”、“狗”,“猫”,总结它们的特征,就能想象出“犭”旁的“狐狸”,“狼”,一定也是有四只脚,小动物都是胎生这个特点。虽然低年级学生还不知道鸟类和脊椎类的区别,但至少能分清鸟与兽的不同。
让学生掌握汉字结构原理,通过偏旁来理解汉字的字义,可以使学生具备探索精神,在课外阅读或者路边广告中遇到生字,会主动去探索字的本意,提高对汉字的兴趣。
2.4 趣味性原则
低年级学生探索欲望比较强,教师在利用字理教学时,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播放一些动画片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去了解汉字的演变。在古代,人们经过了刻木记事、结绳记事,才发展到图画记事,产生了象形字;图画不够使用,才有会意字和指事字。让学生去联想古代刻木存在的困境,在木头上划两道线,可以表示两只兔子,也可以表示两条鱼,时间长了一定会糊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还不如干脆画个简单的鱼或者兔头更省事。让学生想象一下,一根绳子上,大疙瘩小疙瘩一大串,怎么能想起这到底是表示什么?这样用故事的形式来启发,学生就会充满兴趣。
汉字还有字谜的形式,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根据字形的谜面“领奖台”,可以得出谜底是“凸”;根据字的构造形成的谜面“两人顶三人”,谜底是“奏”;“早日腾飞”的谜底是“十”。
还有很多错别字形成的笑话,也可以加深印象,如学了“一二三”,以为所有的数字都是按照笔画算,用这个方式来写“万”就是个经典笑话。
利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将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将字音、字义和字形综合起来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汉字组词、造句,并且还会根据汉字的构造原理来正确书写汉字,追求汉字书写的美观,以此发扬书法藝术。
传统的汉字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掌握汉字,常常采用强制性的方式,让学生将同一个字抄写十几遍,不和学生解释汉字书写规律,学生写的不好看,再让他抄写更多的遍数,这样严重挫伤了学生对汉字认识和书写的兴趣,继而会对语文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科学方式,以提高兴趣为主。
利用字理识字来教学,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相对提高。语文老师要掌握汉字的“六义”,了解汉字的来历与演变,同时还要了解中国历史,对汉字在每一个朝代的变化,像甲骨文、大小篆,隶书对应的朝代要有清新认识。在汉字书写方面,不仅要写一手粉笔字,至少要有临帖底子,能随手写出公正楷书,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书写。
作为语文老师,还要有博览群书的习惯,这样在课堂上将字谜,笑话随手拈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养成爱学习,爱阅读的习惯,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为字理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厦门市公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