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赵煜,吴颖萍,王婧,张书红△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为上消化道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临床症候群,是儿童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之一[1-2]。以持续或间歇性腹上区饱胀、疼痛、烧灼、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影响患儿进食,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并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故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1,3-4]。健身消导颗粒具有健脾理气、开胃化滞之功效。既往研究发现健身消导颗粒可以改善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5-6]。然而,由于研究样本量小,疗效判定标准尚不统一,且无停药后疗效评估,不能对FD 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因此需要强化对健身消导颗粒的客观化、规范化研究。本研究选择我院 2016 年 12 月—2018 年 11 月收治的F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健身消导颗粒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6 年12 月—2018 年11 月收治的 FD 患儿 12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70 例,女 50 例;年龄5~14岁,平均(10.15±2.42)岁,病程3~20个月,平均(11.10±2.32)个月。所有患儿符合FD 罗马Ⅳ标准中关于FD 的诊断标准[7]。均经腹部B超、实验室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疾病。均行胃镜检查及13C呼气试验除外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均无过敏反应。研究对象均同意参加本临床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获得天津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线期症状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Tab.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wo groups表1 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n=60)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健身消导颗粒(天津市儿童药厂,国药准字Z12020356,主要成分为六神曲、陈皮、鸡内金、槟榔、麦芽、山楂、党参、苍术、厚朴、枳壳、牵牛子、大黄等)+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正确的饮食指导。健身消导颗粒具体服药方法:<1岁,每次半包,每日2次;1~6岁,每次1包,每日2 次;>6 岁,每次 1 包,每日 3 次。在餐间或餐后开水冲服。疗程14 d。对照组:多潘立酮混悬液(扬州中宝药业,国药准字H20133046)+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正确的饮食指导。多潘立酮混悬液具体服药方法:按照0.3 mg/kg 标准给药,3次/d。就餐前30 min予以冲服。疗程14 d。
1.3 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phy,EGG)检查 治疗前、治疗2周后应用Solar GI 型胃电图分析系统,采用体表胃电记录患儿治疗前后胃电图。胃电慢波主频1.0~2.3 cpm 为胃动过缓;2.4~3.6 cpm为正常;3.7~9.9 cpm为胃动过速;既有胃动过缓又有胃动过速为胃电节律不齐;而主频率<1.0 cpm 或>9.9 cpm为小肠慢波、呼吸或运动干扰。胃电节律异常包含胃电节律不齐、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记录胃电节律异常例数。
1.4 临床症状积分 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停药随访8周后上腹饱胀、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饮食减少、口苦口干、大便不畅、大便稀溏9项症状,根据症状记录积分。无症状为0分,偶尔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为1分,症状较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为2 分;症状严重,明显影响生活为3分。
1.5 临床疗效判定 患儿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3 个指标,并最后得出总有效率,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痊愈:饱胀、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疗效指数≥90%;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大部分体征消失,70%≤疗效指数<90%;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部分体征消失,35%≤疗效指数<70%;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5%。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患儿治疗前后胃电节律异常发生情况 2组治疗前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 组治疗后餐前餐后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观察组治疗后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Tab.2 Results of preprandial and postprandial EGG in two groups表2 2组患儿餐前及餐后胃电图结果 [例(%),n=60]
2.2 2组患儿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总有效率为95.0%,停药随访8 周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停药随访8周总有效率为7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Tab.3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two-week treatment and eight weeks of follow-up between two groups表3 2组患儿治疗2周及随访8周后治疗效果比较
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儿童胃肠功能尚不健全,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改变极易诱发胃肠功能紊乱[8-9]。FD 是儿童胃肠功能异常第二常见病因,全世界约3%~27%的儿童会经历FD[2,10-11]。研究认为遗传易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动力异常、神经心理因素等都是诱发该病的易感因素[10,12-16]。目前对于 FD 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3,14,17-18]。临床治疗FD主要以促进胃肠蠕动、抑制胃酸分泌为主。在西药治疗方面,常使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改善症状。其可促进食道、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但部分患儿在服药期间也会出现口干、便秘、短时的腹部痉挛性疼痛等不良反应[19]。中医诊治疾病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从中医角度看,小儿脾胃薄弱,饮食不当则难于腐熟,停滞不消,每多行成虚中挟实的积滞,符合健身消导颗粒的治疗指征[20-21]。本研究探讨了健身消导颗粒对FD 患儿胃电图改变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与西医经典药物多潘立酮相比,健身消导颗粒能显著减轻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发生率,并提高总有效率。
目前临床上常用胃电图评估FD 患儿的胃肠动力以及临床疗效,临床医师通过胃电图直接记录患儿各项胃电参数以及胃电活动信息,从而掌握患儿的胃肠运动状态,及时调整患儿的治疗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2-23]。研究显示FD 患儿多伴胃电节律异常[24-26]。Riezzo 等[27]的研究显示 68%的 FD患儿可出现胃电节律异常,并且FD患儿胃电图中胃动过缓及胃电节律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儿童。Friesen 等[25]研究发现60%的FD儿童具有胃排空减慢或胃电节律异常,而且胃排空速度与餐前胃电过缓呈负相关,胃电节律异常与患儿症状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所以通过监测胃电图指标,可以对健身消导颗粒治疗FD 的疗效进行客观量化的评价。本研究证实大部分FD患儿存在胃电节律异常,提示胃动力异常与小儿FD 的发病有一定关系。而研究进一步发现,经健身消导颗粒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胃电节律异常得到改善,与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相符,表明健身消导颗粒可通过改善胃肠平滑肌的电活动,以达到促进胃肠运动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健身消导颗粒可有效改善FD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总有效率,治疗效果优于多潘立酮。孙燕燕等[5]应用健身消导颗粒治疗30例小儿脾胃虚弱,结果表明治疗后2 周小儿脾胃虚弱症状明显改善。冯兆才等[6]评估了健身消导颗粒和保和大黄散对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疗效,结果显示2 组的疗效相近,健身消导颗粒对小儿厌食脾失健运证的治愈显效率为84.00%,总有效率为98.67%。本研究结果显示,健身消导颗粒对FD患儿的治疗2周总有效率为95.0%,进一步分析显示,停药8周后患儿总有效率仍可达到91.7%。结果显示健身消导颗粒的疗效优于经典药物多潘立酮。
综上所述,健身消导颗粒能有效改善胃肠功能,提高FD 患儿疗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且疗效持续至停药8周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