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生活化在中学课堂实施策略

2020-04-14 20:28梁源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

梁源

摘  要:实施德育生活化不仅能够将德育与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还可以加快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本文主要围绕在中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开展德育生活化,为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实施策略提供完备的分析与建议,为国家立德树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学课堂,德育生活化,实施策略

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维较跳脱,对世界充满好奇。在中学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尽量与生活密切相关,让道德教育最终回归生活,将枯燥无味的道德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合只能给学生实际发展状况不仅可以为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生存的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性,提高教师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将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过渡,推动学校与生活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优整合。中学阶段的学生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这样不仅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而且还能让学生实现终身发展。

一、在中学实施德育生活化的意义

学校是学生长期的生活环境,学校与实际生活是中学生的载体,中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要想将德育知识框架串联起来,首先就要将德育引入中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校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下,德育生活化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德育放在教育的优先地位、引导团队合作达成共赢、帮助国家立德树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使全部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养成最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遵学学生生长规律,以生动活泼又充满神秘的教学实践活动丰富中学德育生活化。根据笔者在德育生活化方面的研究及多次调研的经验来看,德育生活化的实施是符合中学生道德生长发展规律,是实现将道德与法制课程在生活上的回归,是能够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保障。

二、中学实施德育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们道德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所处城市内优质教育文化资源,以教师为主导,定期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更加信任教师,提高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学校中,定期举办生活技能大赛,使学生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中,将学生的优良文明行为融入社会中,印刻更深的道德规范。

(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德育教师应抛弃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带来的严肃紧张气氛,教师应激发创造力,在授课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课堂中,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到知识。例如在八年级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教授中,可以使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结合社会实际,进行小组讨论,编织出一场小型情景剧,分组上台表演。有的学生表演过于浮夸,学生们会哄堂大笑,有的学生们表演情感真挚细腻,学生们顿时感同身受,有的学生题材选择过于生活化,学生们会积极讨论。这样的课堂活动使教师不在拘泥于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作为主体活跃气氛,提高德育教学效率。

(三)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引导者,学生教学内容的学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舞台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课堂中过于主導不利于教师观察学生对于不同教育内容的立场看法,尤其是在道德方面,也不利于学生丰富的个性发展。

初中学生这个群体是在12至15岁之间,心理发育不成熟,多数充满好奇心,伴随着青春期情绪变化大,容易被其他行为影响产生负面情绪,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法律的部分学生较难理解,教师一味讲授,学生积极性被削弱,课前不做预习工作,课中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讨论疑难问题,那么就对这门课毫无兴趣可言,学生因情绪问题放弃这门课的学习,德育生活化就很难继续贯彻落实下去。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在一起。

(四)以班级为整体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仅仅是说说单方面培养学生意识而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的要求。将班级作为整体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仅是在培养学生对于整体的认同感,更是在教导学生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树立合作共赢意识。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交朋友的地方、是成长的地方。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在班级中的集体生活为学生道德发展创设优良条件,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幸福的成长。首先在课堂中,教师应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让文明在细节中体现,例如:上课之前学生起立敬礼,向教师表达问候,在下课时起立敬礼,向教师表达感谢,在课间休息遇到老师时向老师表达问候,并说老师好等等。学校也应该以班级为整体组织集体背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背书的兴趣,而且在所有班级都参与时,更能激发学生为班级争光的动力,很少会出现学生打闹现象,从而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时,将这种意识外化于行。班主任也应与各科教师组织建立班级经营团队,将团队成员们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制定出适合班集体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规章制度,搜寻有效价值的教育资源带动全体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的氛围,并且在实践中能深刻感受到课本上的知识内涵,从而积极的班风中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

(五)将教学案例取材生活,提高学生对德育认同感

初中的道德与法制课程应该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构建吸引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成长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越生动,学生们的兴趣度越高,教师在讲解知识、把控课堂就更容易。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用学生们普遍关注的事例或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增强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吸引力。例如在《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网络改变世界》中,导入新课时提问同学们,如果没有网络,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此问题设计意图在于网络是贴近学生们生活的时事,创设此类情境,亲切自然并且具有针对性,直接点明主题,激发学生们兴趣,引起学生们的广泛讨论。在讲解网络的作用时,利用反向提问,插入 “双十一”、“微信”、“微博”等热门话题,学生们参与话题度更高,并且也能看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网络,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具有针对性。

(六)将生活实践成果充实教学课堂,增加学生参与度

教学终归要回归生活,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不仅仅是完成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能帮助学生关注现实,能够更好的生活,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优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将活动中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分享,邀请同学点评,最后教师总结。这些活动成果阐述不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最重要的是教学课堂更加充实,生活化气息浓重。例如在讲“遵守”这一节时,学生们可以利用周末观察十字路口的违规情况,比如红灯还没有灭,匆匆走过的行人数量情况,电动车、自行车违规进入主干道情况等等。学生们经过实际调查后,会对“规则”理解更深,同时提高学生们对于守规则,维护秩序这一行为的践行,为国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力量。

三、总结:

德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中学德育更应该在生活中进行,将学生道德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中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帮助中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在中学课堂中开展德育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德育的魅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这个过程感受到道德对于他们未来生活的重要性,从而重视道德养成。

参考文献

[1]  杜尚荣,吴忍. 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7(18):104-106.

[2]  施莉霞.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洛阳师范学院2019年度研究生教育科研基金项目:“中学生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2019-YJSJYJJ-04)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