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
摘 要: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趋势极为明显,后进生比例逐渐增加,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也随之下降。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更快的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本文首先就初中数学学习分化成因进行了简单探讨分析,而后针对其不同形成因素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望为后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对策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全体学生为主体,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升数学教育质量,使得不同学生可以在数学学科中得到不同发展。但观察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如何缩短学生成绩差距、缓解两极分化现象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亟待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分析
(一)学生数学基础不同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的,但由于长辈数学知识水平较低,很难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而一些学生跟在父母身边生活,父母可以预习、课后作业等多方面给予一定帮助。不仅如此,父母的陪伴可以帮助孩子们调整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起点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在课堂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会积极回答问题,成就感十足。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则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厌学、叛逆等消极心理,进而影响其后续学习态度。
(二)中高年级知识难度增加
分析初中数学教材不难发现,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是以从简至难的顺序编排的。一般低年级的教材内容简单,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都相对较好,而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数学知识抽象性也随之增加,学习难度不断加大,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该阶段学生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数学学习中会尤为吃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速度、发展时期也都有所差异,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改进对策研究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决定其最终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初中生具有冲动、好奇心强等诸多特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些特点为入手点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在《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开始前,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具体如下:
数字:大家好,我是数学王国的主人,数字。
字母:你才不是主人呢!我才是!
数字:怎么不是!数学王国就是数字和形状组成的。
字母:我虽然是字母,可是我可以代表任何数字,包括你。
数字:我们数字组成的算式可以精准的计算出总和,你们字母可以吗?
字母:这算什么!我们字母还可以代表数学定律呢。比如,两个数字相加时,可以交换顺序,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数字:可是人们实际运算的时候需要有具体的数字,你又有什么用呢?
字母:我可以代替未知的数值,将字母带入整个算式中,简化数学问题。
数字:你说的到底对不对?我也不知道,还是问问同学们吧。
在情境演示完成后,虽然学生们很愿意解答“数字”的问题,但是由于掌握知识较少,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老师。这时,教师应当抓住时机为学生解释“方程”的定义。而后将学生们较为熟悉的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通过方程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应当对其进行分别辅导,帮助其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进而提升学习质量,体验学习乐趣,为其后续教学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应用分层教学模式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选用分层教学模式来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以教材中提到的基础知识作为练习侧重点,而针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拓展性习题。
比如:现在有一条线段,将蜗牛作为标记物放置在线段中的某一位置,这一位置为点A,如果点A在左边就是负数,点A在右边就是正数。
提问:①如果蜗牛向右移动的速度是3cm/min,那么三分钟后蜗牛的位置是?
②如果蜗牛向左移动的速度为3cm/min,那么三分钟后蜗牛的位置是?
③如果蜗牛向右移动的速度是3cm/min,那么三分钟前蜗牛的位置是?
④如果蜗牛向左移动的速度是3cm/min,那么三分钟前蜗牛的位置是?
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不做过多要求,只要说出正确答案即可。而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有理数乘法的规律,进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学习方法引导
学习方法是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要加强其日常引导,引导学生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每个小组都有1~2个学困生、3~4个优等生,进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不仅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当从预习环节、探讨环节、练习环节等多方面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应当针对当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探讨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出质疑,主动沟通。在课后练习环节,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只有将上述三个环节进口在一起,才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减少两极分化。
结束语
总之,两极分化时期的学生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面临着极大变化。作为新时期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将“以生为本”作为践行理念,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着重分析,而后依据不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引导学生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进而有效降低两极分化出现几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数学素质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 南建宏.初中生数学学习分化成因及其改进对策研究[J].名师在线,2020(06):55-56.
[2] 梅雪琴.关于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155.
[3] 付洪娟.防控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两极分化的探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