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实践发展

2020-04-14 04:57胡中圆王延鸿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胡中圆 王延鸿

摘  要: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部分,第二课堂能够从供给内容和供给形式两个方面推进思政教育的提升。高校应当破除当前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建立其完善的组织协调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生

新形势下,青年思政教育的开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把握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状况下的青年学生思想特点与价值观形成规律,运用好“第二课堂”改善高校青年思政教育、科学评价学生思想状况进行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认识不足。部分高校虽然有相应课程设置,但总体上讲仍然重视不够,把第二课堂视为单纯的“搞活动”,娱乐化倾向严重,课程开展数量较少、形式单一,无法实现思想引领的预期效果。二是资源配置不达标。第二课堂的开展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空间与资源,而配套经费投入不足、场地缺乏等情况普遍存在,部分高校存在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的问题,且两种课堂间教师交流方面缺乏相应机制,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师生积极性难以提升。三是协同推进机制缺乏。两种课堂间、二课堂内部间存在着统筹整合的缺口,部分高校校院、师生、行政与教学各自之间的协调机制仍未建立或有待完善,导致内容重复、低效,造成师生普遍心生厌倦、疲于应付,引发恶性循环。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现实价值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第二课堂顶层设计、运行过程、实施效果的体制机制载体,包括厘清工作价值、明确课程内容、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运行机制、搭建数据平台、推动学生参与、形成最终产品,能够在实践中解决“有没有”“没有什么、补充什么”“哪里不足,加强哪里”的问题。

一是统筹多类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德育是思政工作的关键。在适当的条件下智育可以促进德育的发展:受教育对象能够在科学素养与知识技能的提升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生活技能、增强社会意识。体育尤其可以培养受众的意志力。美育则可以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劳育则能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树立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正确认识。

二是协调各类要素。“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中所包含的课程项目体系分为7个类别: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不同类别的课程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自我价值感受。“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有效施行可以实现两个课堂的有效衔接,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长、学习受众等方面做好统筹工作,缓解当前存在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1+1>2”的效果。

三是实现科学评价。记录评价体系包含两个部分:对于第二课堂设置的效果评价以及对受教学生个体的成长评价。通过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的全面覆盖、准确记录来实现科学的反馈与评估,及时发现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阶段性的合理调整,修正课程供给内容与形式,立足个性化成长需求、开展分类指导,不断提升科学性。

四是提供数据支撑。大数据的应用对教学科研来说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数据的记录、分析与处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需求、发现隐性危机,实现对学生成长、思想动态的长效化跟踪,学校可以对学生群体思想动态进行整体把握,有针对性地予以引导并在长期的分析实践中总结规律,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具体实践

(一)实施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管青年的根本原则,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过程要坚持党委领导的原则,由党委领导组织开展制度的具体内容设计、组织指导安排、试点施行和全面推开,思想政治“第二课堂”的内容要立足于学习、宣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围绕青年思想引领展开。

2.坚持学生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在长远规划青年学生发展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措共举服务学生成长发展,把握青年工作的基本规律,坚持学生参与制定、执行、评价,避免“行政化”氛围太过浓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要坚持服务青年学生的工作生命线,深入了解青年,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服务青年学习成才、就业创业、身心健康等迫切需求中。

3.坚持专业发展。专业化发展是第二课堂开展的必经之路。一是内容的专业化发展,由思政课专职教师及青年工作者具体指导,有效保障理论贯穿始终、不变形、不走样。二是形式的专业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不同于书本授课和课堂教学,只有强化专业性才能避免低水平重复,提升教育质量和青年兴趣。

(二)机制构建

1.组织机制的建立。有效的组织系统对制度的贯彻落实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成立校级领导机构,由学校顶层负责全面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的组织保障,由学工、教务、共青团、财务、人事及各院系共同参与第二课堂相关顶层设计和贯彻落实,在课程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高效协调,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也更能够突出各自特色,实现自我学习与普遍推广的有机结合。

3.保障机制的建立。强化物质保障与师资保障,加大后勤保障和经费投入力度,对重点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及团体从学分证明、荣誉褒奖、奖学金评判等方面给予的相应奖励,建立面向内外、长短相间、量化考核、专兼结合的聘任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现教学队伍建设整体水平优化提升。

4.考核机制的建立。制定可查核、可施行的科学考核体系,对第二课堂教育实施进行量化记录,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过程考核,对重点项目予以跟踪督导。在组织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吸纳广大师生参与,运行管理实现纵向扁平化,建立运营网络系统,做到具体开展有计划、有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师生参与、效果评价的大数据统计与分析的远景规划。

参考文献

[1]  王湖滨.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效运用的实践探索[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7(01):56-60+75.

[2]  梅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研究[D].复旦大学,2013.

作者简介:胡中圆(1993—),男,汉族,内蒙古包头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代社会主义。

王延鸿(1981—),男,汉族,甘肃兰州人,共青团兰州大学委员会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大学2017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兰州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与研究》(编号2017020)支持。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