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时代常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能够在班级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合作中发散思维,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经常被各科教师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中,本文将主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它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应用方法,希望能让这一方式不断得到完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老师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的香饽饽,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能够丰富学生学习的方法,发散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强调了团结合作的作用,人多智慧多,学生在学习方面单打独斗的效率远远低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小组内,学生能够从小组其他成员那里获得很多不同于自己的意见,还能取长补短,积极借鉴别人有效的学习方式,为己所用,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模仿能力非常强,并且不甘落后,不服输,看到别人努力用功自己也会奋起直追,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在小组内形成良性竞争。
二、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让学生自行选择组员,不利于提升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虽好,但是很多老师在应用过程中因为没有注意方法而产生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分组不科学不合理。部分老师为了减少组内矛盾,让学生自行组队,选择小组成员,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差,通常会选择和自己玩得好的小伙伴,这样一些性格内向或者成绩较差的同学很难找到接纳他们的小组,不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相处。并且当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自行组队的小组很容易因为有共同话题而借机聊天,这样不仅不利于学习反而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
(二)没有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纪律和秩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实行过程中普遍缺乏良好的纪律做支撑,三五个小学生聚在一起后经常在组内交流学习时间谈天说地,或者做和数学学习无关的事情,当需要分工合作时又嬉笑打闹,没有将小组学习任务放在心上,认为分组新奇、好玩,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势必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纪律一定要保证,找到改善这一问题的办法已刻不容缓。
(三)老师指导不够,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
最后,小组内成员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也十分常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一个班级一般来说都有10个左右的小组,老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一个小组的情况,这就需要组内成员积极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然而小学生年龄小,如果缺乏老师的指导很容易成一盘散沙,找到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法
(一)结合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分组,控制小组讨论时间
为了最大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分组时老师切记不可草率,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来决定。比如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个性和性格特点合理搭配,保证每个小组内有数学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每个小组内学生有活泼的、安静的,这样学生在小组学习时才有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讨论时才不会出现整个小组成员都动若脱兔或者静若处子的极端现象。为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纪律,避免学生在组内交流时间聊与数学学习无关的事情,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的方向,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泛泛而谈。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控制小组课上交流的时间,在交流结束后抽取几个小组询问讨论结果,适当给学生压力,好让学生利用交流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做其他事情。
(二)加强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强小组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老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比赛,增强组内成员的团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冲劲。比如在学习统计图时,老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做一个统计表出来,做完后统一评比,选出做得最好、最直观明了的图表,给予表扬或奖励。以小组为单位的评比,能够增强小组凝聚力,激发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再比如,老师可以制定一张小组成员成绩统计表,记录学生的月考、期中考成绩,通过长期观察,一来看哪个小组在平时的学习中最团结,能够相互帮助互相补课,成绩进步最明显,二来看小组分组是否合理,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否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作用不明显的小组老师要及时找出原因并解决,不能耽误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了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学习起来有条不紊,老师可以挑选出合适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协助老师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一方面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另一方面鍛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三)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小组内成员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小组任务,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有所收获,而不能让这一方式流于形式。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踊跃发言,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看哪个小组提供的最准确、最多。老师还可以适当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难度,抛出一些干扰性的问题让小组讨论,比如“画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展开的平面图”等等。除此之外,在学习“可能性”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先让同学讨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看结果和大家预想的有什么不一样。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断探索发现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长期的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发现现有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
[1]黄素华,韦陆耀.浅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2017(31):161.
[2]蔡雪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18(31):179.
[3]胡羽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华少年,2018(29):248.
作者简介:
黄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巴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