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瑶
摘 要:感觉统合训练是近年来引入教育系统的新理念,其根本是大脑与各感觉系统的交互和整合后对外来刺激所作出的适当反应。幼儿时期是脑神经发育的关键期,运动有利于脑神经的发育,因此在幼儿阶段的体育活动中增加运动感觉统合训练将更加有利于各感觉系统的协调,克服因感觉统合失调带来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不利因素。
关键词:运动感觉统合 幼儿阶段 体育活动 指导原则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025-02
1972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Jean 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系统提出感觉统合理论。她认为:人的大脑通过感觉系统搜集周围环境中的这些信息,并将它们整合起来,形成知觉,以便大脑能够及时有效对刺激做出适当反应,这一过程称之为感觉统合[1]。人类所有的动作发展都与大脑神经系统感觉综合功能有关。7岁之前人类对事物的感受主要来自于感觉印象,依赖于感觉系统,来感知和触碰周围环境,以此来获得各种体验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依托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来发展感觉运动,而这一阶段正是感觉运动发展的“黄金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运动良好更有利于今后复杂感觉统合基础的形成。同时研究发现7岁以前感觉运动组合比较好的孩子长大后能够比较容易学习获得心智和社会方面的技巧[2],因此在幼儿阶段体育活动中加入运动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心智的发育,运动感觉统合中所涉及到的前庭平衡功能、本体感受功能以及运动协调功能3个方面与体育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1 感觉统合失调的运动表现
1.1 身体运动协调障碍
身体动作所反映出来的的熟练度和和准确度,取决于人的本体感发展水平,而身体运动协调是身体本体感受器所产生的冲动。身体运动感觉统合是所有运动基本技能发展的基础,它与视觉、听觉有关。运动协调素质是一种综合运动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包括灵敏、平衡、速度和柔韧为一体,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身体运动协调障碍会出现动作笨拙、不平衡和不准确的运动特点,在运动时不能直接和精确地完成特定或指定的动作任务,或是完成动作的时间远远超过正常时间,在粗大動作上体现为不易保持身体平衡状态,走路容易跌倒,在精细协调动作表现为手眼不协调。
1.2 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身体平衡能力与前庭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身体平衡是维持人类基本运动能力的前提,它反映了前庭器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过度反应和过低反应。当出现身体平衡功能障碍时,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发生直线变速时,由于发生前庭反射和眼震颤反射,会出现头晕、目眩、呕吐的情况,如果前庭反应过低表现为难以用视觉追踪移动的物体,粗大动作显得迟缓,容易在速度发生改变时摔跟头,不善于保持平衡;而前庭反应过度表现为增加眼震颤发生现象,对周围空间敏感,害怕速度瞬间的变化或身体突然的移动,经常会担心跌倒。
1.3 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
结构和空间知觉与本体感受系统有着紧密的关联,身体依赖于肌肉和关节中的接收器,将信息传递给大脑,本体感受系统越灵敏,结构和空间判断就越精准。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会表现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会出现对身体位置、运动以及与周围空间关系的错误判断,无法感知运动与空间位置的正确关系,当结构和空间知觉发生障碍时,闭上眼睛容易摔倒,很难扣上衣服,或从口袋中取出东西,这样会显得笨拙和不协调,运动技能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直接会影响到精细动作的发展。
2 运动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原则
2.1 满足幼儿的个性需求,寻求自身喜欢的事物,尊重个体差异
尊重幼儿的个人选择不是单纯地让孩子不加指导的自由发展,而是在选择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指导,因为指导在学习与训练中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对于任何人而言,喜欢,或者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原动力,这种自发自动为原则的需求才是学习最真正有效的。更重要的是,根据孩子们的选择再来设计运动感觉统合内容,才能使孩子可以尽力去玩耍,全情投入,尽情地沉浸其中,通过触觉、听觉、听觉去感受过程,使孩子身体和大脑间的神经连接更为紧密,反应协调能力才能更加顺利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指导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而是通过科学的指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孩子将感觉系统整合和统筹起来,形成一个串联耦合系统,每一个感觉能够相互的顺利传递“信息”,刺激各个感觉神经系统,通过运动感觉统合的训练培养基本运动能力,为今后运动技能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2 快乐是第一要素,在运动感觉统合中寻求高峰体验
运动应该是给人以愉悦心情的快乐体验,运动感觉统合训练以游戏的形式将练习的内容贯穿其中,在游戏过程中,快乐是第一要素。如果设计出的游戏内容或游戏方法超出幼儿运动能力所接受的范围,那么幼儿会感到挫败感和痛苦感,轻则拒绝参与类似的运动活动,重则对整个运动丧失信心,对今后运动技能的学习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游戏环境的设置上布置要有趣活泼,色彩要丰富多彩,背景要生动形象,才能使幼儿喜欢身处其中。如果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下进行体育游戏活动,而且又能将身体与大脑在运动中有机协调反应,便能帮助幼儿感觉运动的自我发展。
2.3 情绪疏导与沟通,在运动感觉统合中建立自然情绪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感到特别敏感,特别对于幼儿而言,由于其认知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不会进行自我适当的归因,只能通过情绪来表达内心的不适感,如果在这时候一味强迫,只会适得其反,抗拒情绪和抵触情绪会更加的强烈。因此在运动感觉统合练习中要引导幼儿情绪,引发他们的乐趣与兴趣,在无意中不断地练习他们原本做不到的能力,或是降低游戏的难度,或是改变游戏的规则,与此同时,要不断地鼓励幼儿“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逐步有效化解幼儿情绪上的焦虑与烦躁,让幼儿开始有意识地认识自己能力的成长,对每一个小的进步给予自己鼓励和认可,如此一来才能对运动基本动作的学习产生新动力和希望,以此建立足够的自信心,才能为运动技能的提升埋下伏笔。
2.4 用耐心与信心在运动感觉统合中形成感觉信息成熟化
通过运动感觉统合训练的指导活动,幼儿能够将感觉信息和综合能力逐步紧密联系在一起,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能力相互协调也日益顺畅,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基本动作组合。对感觉统合信息的强弱,会有较好的反应,情绪较稳定,人际关系的发展也较为健全,性格上显得较为完整、较有自信。运动感觉统合指导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想去做的兴趣,如果孩子一时做不到,便要靠指导者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的方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地加以组织,进而培养孩子的兴趣,以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3 运动感觉统合训练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
游戏是幼儿接受度最高的活动形式,因此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将运动感觉统合训练的内容以游戏的方式植入其中,将有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而有利于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前庭感受训练中以旋转、摇摆、平衡等方式進行练习,例如丢手绢游戏,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圈扩大或缩小来增加训练难度,此外“不倒翁”游戏,一人做“不倒翁”,由其他人进行来回“推”,以及走平衡木等借此锻炼前庭功能。本体感受系统则需要利用视觉与触觉来培养,例如用手搬运“石头”,来回抛接球比赛等都可以训练幼儿的本体感受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是关于运动与感觉系统之间的配合,需要调动视觉、听觉以及触觉,例如,听口令的向左右前后的快速移动,“绳梯”的跳房子游戏都能快速发展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 Ayres A. J.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 [M].LosAngele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72.
[2] 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3] 蔡继云,阮向华,亢瑾.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幼儿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7:591-592.
[4] 张野.体育感觉统合训练研究[J].科技展望,2016(7):301.
[5] 周兰,郑哲,白晓晶.感觉统合训练对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