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金庸作品翻译研究

2020-04-14 10:06
长江丛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鹿鼎记金庸语义

一、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与关联翻译理论概述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家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两种基本策略。语义翻译具有绝对意义,是指译者在目的语的语言语义和结构许可范围内,尽可能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交际翻译则具有相对意义,要求译者尽可能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二者区别在于语义翻译力求最大限度保留原文的词汇文化和句法特色,忠实于原文作者;而交际翻译则关注如何保留原文的功能,使其对目的语读者产生作用。语义翻译产生的译文用场比较累赘过于详尽,因为译者追求原作者的思想而不是进行阐释,而交际翻译产生的译文一般而言都较为通顺和规范,符合目的语言的语境范畴。

鉴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基本思维囿于传统的二分法,但通常情况下,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成一个整体,翻译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两者在翻译中交替使用。因此,纽马克提出了一个新的翻译概念“关联翻译法”,即原作或译语文本的语言约重要,就越要贴切原文翻译,不但要保留原词、词语等的意义,还要保留其用法。

表1 使用语义翻译的地名人名

二、翻译策略使用分析

(一)地名人名

面对金庸传统武侠小说翻译的传统难点——地点人名,不同作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有很大区别。尤其人名中的绰号或诨名,既是对小说中人物的一种特殊称谓,也是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体现,是武侠小说的独特之处,因此,如何翻译人物绰号成为翻译重点。为了使这些地点人名的翻译呈现出和源语文本相似的效果,我们在翻译这些名称时就必须结合其优秀传统文化背景,深究其语内意义,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尽可能最大程度上展现其暗含的文化意义。本文以纽马克翻译原理的三大方面,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关联翻译为基础,分析闵福德(John Minford),莫锦屏(Olivia Mok)在金庸小说中地点人名中的翻译倾向。

1、语义翻译

鉴于金庸小说的人名地名大多具备深层意义,译者不约而同地侧重于使用语义翻译手法,通过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达到翻译原文的语义。比如在《雪山飞狐》中,胡斐的翻译非常巧妙,首先译者将胡斐的外号“雪山飞狐”通过语义翻译为“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然后再选在胡斐名字的翻译上,没有采用音译的简单处理方式,而是理解到将“胡斐”两字反过来拼读,与“飞狐”发音相似,因此O.M.直接将姓名译为Fox Volant,虽然相比中文欠缺一个巧妙的设计,但通过语义翻译,能够帮助读者清晰明确的了解“胡斐”的深层含义。

比如《鹿鼎记》中,小桂子和小玄子的翻译,仅取中间一字,“桂”、“玄”各自翻译为Laurel和Misty;柏寒松和柏寒枫的翻译,同样各取一字,将“松”、“枫”各自译为Pine和Maple,使得译文与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

2、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较主观,当信息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交际翻译往往注重译文效果而不是译文内容,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比如《鹿鼎记》中,茅十八、关安基、贾老六等人的人名翻译策略,选择了交际翻译的方式,提取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茅十八的络腮胡子(whisker)、关安基的长须(big beaver)、贾老六的刀疤脸(Scarface),通过特征来代替人名,更好的帮助读者理解人物性格。

而这种翻译方式在《雪山飞狐》较为少见,O.M.在选择此策略上,大多聚焦于地名翻译,例如将龙潭虎穴译为“Heaven or Hell”,而不是选择语义翻译将其译为龙和虎的洞穴。

毫无疑问交际翻译的方式更加通顺、简谱、清晰、直接、合乎习惯并倾向于欠额翻译,即遇到难译之词便使用包罗万象的泛指词。

3、关联翻译

鉴于语意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基本思维囿于传统的二分法,因此在面对人名+绰号的翻译组合中,两位译者采用了关联翻译法,即尽量紧贴原文翻译,保持词的外延和内涵意义。比如《书剑恩仇录》中的“秃鹫”陈正德(Bald Vulture),陈正德是个五十五岁的秃头武林高手,其绰号“秃鹫”不仅展现了其头“秃”这一形象特征,还体现出其凶猛的性格特点,译者将其译成“Bald Vulture”,就很好地传达出了绰号的语内含义。这里的翻译就可以理解为语义和交际翻译的相辅相成,在没有改变源语言的句法结构上,又加入了诨名内的深刻含义,不仅忠实于原文,也为目的语读者传达出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又如“世外桃源”译为“Peach Tree Stream”,桃、树、溪,三者构成了中外读者都能想象出的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二)功夫传统

金庸小说中的武术术语是武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翻译在武侠小说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着外国读者能否对中国武侠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该部分拟在金庸小说现有的三本较为权威英译本中的“功夫传统”进行描述对比,考察纽马克的三种翻译理论在不同情况下的区别应用。

表2 使用语义翻译的功夫传统

1、语义翻译

该三本小说英译本中的武术术语大多都是基于语义翻译理论,在不改变源语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翻译,使目的语读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重新建立起对中国武侠文化的认识。如《鹿鼎记》中闵福德教授将“金钟罩”译为“Iron Shirt”,并未对此功夫做进一步的解释,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又如Olivia Mok在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中把“白虹贯日”,“偷梁换柱”,“流星赶月”分别译为“the Rainbow Piercing the Fireball”,“Moving the Beam and Swapping the Pole”,“the Meteor Chasing the Lunar Satellite”;再有《书剑恩仇录》中的“大漠孤烟”:Lonely Smoke in the Desert,“雪中奇莲”:Giant Lotus in the Snow。这样的翻译完全保留了武功招式的形式,能使读者脑海中浮现出招式的大体样式,但这种译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源语中的文化意象有所损害,且这种武侠文化太具中国特色,目的语读者可能会难以理解。

2、交际翻译

译者在原文过于晦涩难懂的时候,也会适当地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具体解释出武功招式的内在含义,使译文通俗易懂,这就属于交际翻译的范畴,该理论的应用在三本英译本中均有体现。关于轻功的翻译,三本小说中有不同版本的译文,闵福德教授在《鹿鼎记》将其译为“Flying”,《雪山飞狐》中则译为“Levitation Arts”,三种译文都解释出了轻功的内在本质,只是三位译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Flying”体现的是轻功最终的悬浮状态;“Levitation Arts”侧重于动作本身的变化,能使人从位置较低的地方移动到位置较高的地方。“武林”一词在武侠小说中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闵福德教授在《鹿鼎记》中译为“Martial Arts Fraternity”,将武林的内在含义清楚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更佳阅读体验。再有一功夫招式“铁板桥”:maintaining horizontal position,译文更是脱离了原文直接解释这一功夫的内在精髓,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功夫文化,但是这种翻译策略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地将武侠文化里的中国特色展现给目的语读者,削弱了其民族特色。

3、关联翻译

纽马克的关联翻译理论是居于前两者间的“中庸之道”,基于该理论翻译出的译文一般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也较能为大众所认可。该翻译理论的运用让目的语读者在接受源语言的文化的同时,考虑到了信息接收者的需求;使译文在不丢失源语特色的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武侠文化的精髓所在。《鹿鼎记》中的“内功”“点穴”译文分别为“Inner Force”“Closing Vital Points”,这二者就把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结合在一起,是关联翻译应用的典型例子,既没有破坏源语言的词汇句法结构,也清楚地展现出其内在含义;再有《雪山飞狐》中郑三娘的刀法“双刀一招‘旋风式’”:Practicing the Whirlwind while flourishing the twin knives in both hands,保留了“旋风式”的源语结构,也解释出了该武功招式的动作内含;又如“六合鞭法”:the rod techniques known as the Six Harmonies,同样也是关联翻译的较好应用。但是由于该翻译理论的应用难度较前两者难度更大,需要的翻译环境也更为复杂,对译者的翻译素养有很大的考验。

根据数据整理分析,金庸小说中功夫传统的翻译大部分还是基于语义翻译理论的译文,尽可能地保留了源语特色和民族文化,但这样的译文对读者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而交际翻译理论的大量应用往往又无法很好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征。因此我们翻译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即尽可能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使译文在不丢失源语文化的同时,又不显得过于晦涩难懂,给目的语读者最佳阅读体验,感受中国武侠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侠义主题

“侠义”是从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中引申出的一种精神,中国百姓从小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义情怀,在西方,人们也有骑士这一白日梦式的英雄幻想。“侠义精神”和“骑士精神”都是歌颂英雄主义,但是二者所体现的内涵却有着本质区别。“侠义精神”描述的是生怀绝技、武艺高强的江湖儿女,体现的是平民文化,西方读者接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探讨武侠小说核心元素“侠义”的翻译,将加强西方读者对侠义主题理解,进而带动侠义文化的传播。

1、语义翻译

上表对《鹿鼎记》和《雪山飞狐》的英译本中“侠义主题”相关词汇进行简单整理和归类。由于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大量的词汇非等值问题,此类词汇通常不选择语义翻译策略。

金庸武侠小说中大量出现“江湖”一词,在闵德福教授的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江湖”二字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译法,其中不乏语义翻译。在第二回中,闵教授把“江湖”直译为River and Lake,将其首字母大写,处理为一个专属名词,就是想要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什么是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江湖”,要求目的语读者对这样两个熟悉的词重新进行定义,感受一个不同的世界。但这个翻译没有将“江湖”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与原著的隐含意思完全不同,若能在首次出现该词语时,适当增译其引申含义或给与注释,翻译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2、交际翻译

交际翻译在译本中大量出现,“天地会”一词就有三种不同的译法,Triads,The Triad Society以及Society of Heaven and Earth。其中有两项运用了交际翻译手法,并包含了triad这个词汇。历史上,天地会是清朝民间的一个秘密结社,triad的本意便是旧中国的秘密犯罪组织,而当时的会众,也是被朝廷当成反贼来看待的,因此,这两种译文能让外国读者对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以及社会地位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里,如果将“会”译为“association”,就体现不出“秘密”这一特点。闵教授的这两种翻译,将原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在了外国读者面前。

再说“侠”和“义”,作为武侠小说的核心元素,这两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大量不同的译法。《雪山飞狐》中有一段“脚夫公公挺刀叫道:‘你害死元帅爷,卖主求荣,还有脸提到义气两字?’”这里的“义气”,被译成了“integrity,principles,valiance,altruism,chivalry,loyalty,righteousness,and all the rest!”为了向读者阐明“义气”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译者运用交际翻译手法将模糊词明晰化,明晰了这个词蕴含的“正直、勇敢、忠诚、正义”等含义。可以看出作者力图向西方读者完整地展现文化内涵,但是过度采用明晰化策略,会让句子显得冗长,让读者感到乏味。

3、关联翻译

《鹿鼎记》中的“丐帮”就是关联翻译的典型例子,“Beggars Guilds”既保持了原文格式不变,又没有失去其内涵——“guild”的原意是“同行工会”,符合丐帮大部分成员是乞丐的实际情况。

对于“江湖”一词,闵教授根据不同的情境给出了不同的译法,如“Brotherhood of River and Lake”,“outlaw fraternity”等。后者运用了交际翻译策略,解释出了“江湖”的内在含义;前者则是语义与交际翻译的有机结合体,即关联翻译,这样既考虑到了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也很好的保留了原文的词汇文化和句法特色。

三、不足之处

在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和称号往往是人物形象和性格的体现,如果翻译得不够准确,就无法使译文和原文产生同等的效果。如《鹿鼎记》第一回中,吴六奇在向查伊璜介绍陈近南时,说道:“我们天地会总舵主陈永华陈先生,又有一个名字叫作陈近南,那才真是响当当的英雄好汉,江湖上说起来无人不敬……”这里,闵福德教授将“英雄好汉”译成了“brave man”。中文里,“英雄好汉”指非凡出众的人物,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小说中,陈近南扮演的便是这样一个角色。然而,译文只凸显了陈近南勇敢的特点,却体现不出他有勇有谋的领袖风范。又如《雪山飞狐》里,胡斐的两个侍从分别是左撇子和右撇子,因此根据其特点,称作左童、右童。但O.M.根据两童的年龄特点,翻译为the elder twin,the younger twin,失去了原文巧妙地设定,减少了一定的阅读乐趣。

四、结语

由于金庸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其翻译平添了不少障碍,我们应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索出适用于金庸小说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基于我们目前对金庸三本小说《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官方英译本的研究,金庸小说中“地名人名”及“功夫传统”的翻译大部分还是在语义翻译理论基础上的译文,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了源语特色和民族文化,选择此翻译策略的主要原因在于金庸小说极强的文化底蕴,译者需要将中国本土武侠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且这两方面较“侠义主题”对外语读者的挑战性相对来说小一些。但是针对“侠义主题”,目的语读者若对中国传统“侠”文化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能很好体会小说中人物性格,功夫特点,侠肝义胆等,很难到达源语读者的阅读高度。因此译者更多地选择解释出其内在含义,但交际翻译理论的大量应用往往无法很好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征。我们翻译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即尽可能运用纽马克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使译文在不丢失源语文化的同时,又不显得过于晦涩难懂,给目的语读者最极致的阅读体验。

猜你喜欢
鹿鼎记金庸语义
想不到
《鹿鼎记》里的南浔
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
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
金庸的财富江湖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文化范本/论《鹿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