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谈谈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2020-04-13 02:58王雪娜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前概念大气压演示实验

摘 要:演示实验对一堂科学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演示实验通常是为了更好地讲述清楚某一个科学概念或规律,直观的将要研究的科学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要求教师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流畅、紧凑的完成,一气呵成。本文将以《大气的压强》这一课为例,谈谈演示实验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演示实验,大气压,前概念

【案例背景】

科学课和数学课一样是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学起来并不那么轻松。很多中学生对这两门科目的学习,感到十分吃力。但科学和数学比起来,科学更形象一点,更容易找到支撑点。因此,很多老师喜欢把实验以各种形式穿插在一堂科学课中。

一次成功的演示实验,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鲜明印象,使课堂气氛活跃,极易唤起学生的直觉兴趣,激发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学习欲望。而一次失败或者不严谨的演示实验,会成为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制造思维混乱。这将决定,接下来的科学概念或规律的得出是学生自己构建的,还是教师“歪曲事实”硬塞给学生的。

学生的前概念中,完全没有大气压的感觉。在教材编排上,与小学科学中“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的思路相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实例寻找证据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此,本节课设计了好几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正视平时不被注意到的实验现象,以此为思维支点,建立大气压的概念。在小学的基础上,学生自发地对与空气有关的科学认识不断补充和修正。而演示实验的有效运用,可以让科学知识由旧到新、由浅到深更好地内化。

【案例片段描述】

(一)教学片断:演示实验是思维展开的支点

表演魔术:“吞蛋”实验

师提问:是什么力量让鸡蛋从原本卡住的瓶口掉进瓶中?引导学生发现,鸡蛋上方、下方只有空气。那么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答案,是上方空气压下去的,还是“吸进去的”。

设计意图:把演示实验作為一堂课的引入,能引起学生的直观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形成创新意识的主要条件。正是演示实验中,出乎意料的现象,让学生有了思考的起点,以此把自己的思维打开来。再通过明确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看热闹”上,而是仔细回想、观察,并努力试着用已经学过的科学知识去解释现象。就会发现,已有的知识有限,是否大气还存在某些别的“本领”。

(二)教学片断:演示实验是建立概念的支架

演示实验:覆杯实验

师提问:为什么纸片没有掉下来?大部分学生会回答,这是大气压。依旧会有小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脱口而出:“是水粘住了”。

演示实验:玻璃片上抹水,再按上吸盘挂钩,倒置在三脚架中间空的部分,盖上玻璃钟罩,抽气,吸盘掉下来。

教师可以继续引导了,将挂钩吸在玻璃板上,各个方向旋转。学生自然得出,大气存在压强,且来自各个方向。

设计意图:进行覆杯实验这一环节,我并没有打算一笔带过。学生肯定会纠结是否是水粘住了纸片,我不能用三言两语就把学生打发了,也不可能花很多课堂上的时间,用一些学生还没学过的知识去解释,硬逼着他们认同。于是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再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来反证水在此过程中几乎没有起到作用。“能动手的,咱们就少说话”,一次“直戳要害”的演示实验,不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建立了大气压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了尊重事实、相信科学的思想,激发了学习科学的热情,这比我们平时几句空洞的激励性话语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片断:演示实验是解释现象的出口

师:用吸管喝饮料,也是在利用大气压,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嘀咕)那不是嘴的作用吗?

演示实验:将饮料装入一个干净的锥形瓶中,并将锥形瓶用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紧紧盖住。让学生上来演示实验(为了让大家信服,请班级力气最大的男生)。当确认全体学生已经好奇为什么饮料不能被吸上来后,打开橡皮塞,饮料就容易的吸进嘴里。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但是让学生用大气压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时,学生难免凭借已有的错误观念来解释。与其费很多口舌,去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听得吃力,可能大部分的学生听完后依旧不懂,或者将信将疑的。还不如来一个这样前后对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到很是意外,形成了强烈反差,然后再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印象就会很深刻。

【案例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雄辩”

新课改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一味灌输,没有给学生留时间和机会,去主动内化这些知识,这样的科学概念在学生心中是站不稳脚跟的。当学生提出异议时,如果急于将新的科学概念凌驾之上,那么,对以往生活经验的“执念”和对新知识的“将信将疑”只会让学生陷入混沌。教师要做的,应该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此为突破口,并不断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让学生自己去推演更多、更深入的见解,自己去纠正、补充原来片面的认识。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也提到:科学知识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深入,以逐步逼近客观存在的过程。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最持久的内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的“雄辩”会吓到学生,给学生的直接感受就是自己的想法没得到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主动去思考了。试问,哪个学生不想要一个懂得尊重他们的老师、不渴望一个可以畅所欲言又能得到准确答案的科学课堂?

(二)设计创新、科学严谨的演示实验,让“事实”说真话

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中既定的实验安排,禁锢了学生的思路。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做一个前概念的问卷调查,再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学生真正想看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具体的客观现象中,主动去建构新的科学概念和规律。如覆杯实验之后补充的演示实验,这样的设计不但悬疑跌宕,而且趣味十足,让学生过足了探索瘾,也能成功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或者传统中的操作来敷衍课堂,教师要根据实际学情,因地制宜地改进实验过程,让演示实验更严谨,同时富有创新性和趣味性,让“事实”直接和学生面对面,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简介:

王雪娜,浙江省乐清市,浙江省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

猜你喜欢
前概念大气压演示实验
大气压强考点突破
深藏不露的大气压
吸管“喝”水的秘密
看不见的帮手——大气压
“前概念”的应用让化学平衡不再“高冷”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常见初中化学“前概念”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