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和谐教学的策略探微

2020-04-13 02:58俞文虹
读天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课堂历史与社会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深入发展,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各级学科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重视,而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来说,如何在创新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对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进行有效发挥,是新时期该学科课堂教学工作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文章基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工作,结合案例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具体策略,旨在给予广大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师可行的帮助和指导,并以此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显著改善。

关键词:初中课堂,历史与社会,和谐教学

近年来,基于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推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学科教育工作的主流发展趋势。但从实际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普遍缺乏认识,使得课堂不仅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同时也并不能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此背景下,教师要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和谐教学的具体开展策略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践行现代教育思想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当前时期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視。

一、 强化教师教育职能,创建融洽课堂氛围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和谐课堂,就师生关系进行改善往往是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季洛特在《师生之间》一书中提到的“要在师生之间施行和谐的沟通”一样,以真诚交谈了解学生切实学习情况,以耐心沟通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自信,是当前包括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内各学科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尽可能以商量的口吻来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借此一方面将教师角色的教育引导价值发挥到最佳,另一方面搭建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使学生真正喜欢上课堂学习。

1. 基于课堂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历史情感

从本质上来看,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而基于以往初中历史教育模式不难发现,一味强调历史概念,缺乏历史人文熏陶,是大多数教师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对此,在和谐课堂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尽可能给予学生足够的热爱和尊重,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正含义,并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例如,在向学生讲解何为历史时,教师可以把历史比喻为“一碗清醇的美酒”“一杯淡雅的香茗”,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学科所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感,并以此带动学生历史学习欲望的有效提高。同时,基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切实学习想法,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不断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恐惧的不良学习心理,最终有效对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进行激发。

2. 基于课堂平等对话,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形式虽能够始终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的可控状态之下,但却也直接限制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很容易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欲望受到打击。对此,依托于现代课堂教学思想,构建课堂师生平等对话,不仅能够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发挥到最佳,同时也能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显著提高。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用商量的语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作之中,进而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固定教学形式所致的学生抵触问题,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此外,在设置教学引入环节时,教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历史要素,借助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融合的方式显著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例如,在开学第一节历史课上解释历史的具体含义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生活中的历史元素,在引导学生体会家乡风土人情的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历史意识进行激发,最终一方面起到良好的课堂引入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对课堂教学氛围进行不断完善。

(二)巧设合理课堂流程,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通常来说,课堂结构完善与否往往会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实质性的影响。其中,通过多年教学试验可以得出,课堂教学一般需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开始10分钟为课堂引入环节,该时间段为学生思维较为集中的阶段,因此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其次,中间20分钟为学生最佳学习阶段,此时教师可安排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最后,结束15分钟为课堂总结阶段,该阶段学生注意力已经有所放松,因此需要教师设置一定发散问题以供学生探究。

1. 基于自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以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中,一味注重课堂灌输往往无法对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进行有效激发,因此,需要教师基于初中学生学习特点,巧妙设计学生自学环节,以明确自学目标为引导,对学生的自主历史探究素养进行培养。例如,基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黑板上罗列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的教材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讨论,最终在引导学生说出不同观点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辩证探究意识。

2. 基于要点精讲设计,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自学,并由教师进行要点精讲,往往是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其中,在给予学生充足自学时间的前提下,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教师角色的引导教育价值,及时就教材内的教学要点进行展开讲解,帮助学生获取规律性历史思维,并以此提高其历史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时,教师可借助引导式教育思想逐步要求学生就“造纸术的来源”“造纸术的发展”“造纸术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依次探究,借此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自学效率,有助于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3. 基于课后演练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对于课后演练环节来说,其不仅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就学生的实际历史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一课时,教师可在课后设置“如果你是信奉法家的老师,如何就学生晚自习说话问题进行解决”的发散性探究问题,鼓励学生以合作讨论方式进行问题思考,进而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发散性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视,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真正提升。

二、 激发学生主观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要求下,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已经成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提升自身教学效果的关键前提,在此背景下,需要教师进一步就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以此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带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的显著提高。

(一)基于问题引导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在上文我们谈到,合理的问题创设往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尽可能为学生设置一定的引导式探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對于课堂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教师可以设置“万隆会议当代影响”的发散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进行思考,最终在有效提升学生爱国意识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关联。

(二)基于课堂历史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一定课堂活动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庄子”时,教师可以围绕“庄子”要求学生以分组形式来对其所知的成语典故进行回答,借此在学生讨论“朝三暮四”“明镜止水”等成语背后历史故事的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并以此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对于庄子思想主张的进一步理解。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工作,详细阐述了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和谐课堂进行构建的具体方法,其中,面对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只有进一步明确自身教育职能,不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并在施行多元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尽可能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才能有效对学生历史素养进行培养,并在改善课堂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初中历史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柱山.增强课堂深度对话,提升历史课堂魅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40.

[2]王世湖.营造历史课堂和谐氛围的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8):35-36.

[3]袁军令.和谐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29(3):73-75.

[4]莫芬.营造初中历史课堂和谐教学氛围之我见[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4):192-195+203.

作者简介:

俞文虹,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新昌县城东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初中课堂历史与社会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思品课生成性课堂建构的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应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探究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