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半乳糖增加树鼩肠道IL-18的表达及肠道菌群失调

2020-04-13 01:21郭玉倩陆姜利角建林曾跃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半乳糖盲肠菌门

郭玉倩,陆姜利,角建林,曾跃勤,梁 张*,郑 红*

(1.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昆明 650500; 2.昆明医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昆明 650031; 3.昆明医科大学分子临床研究,昆明 650500)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炎症的有密切联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度处于平衡状态时,能维持宿主正常的营养物质转化、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神经生理功能等[1-2]。肠道微生物能激活树突状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LRs),导致IL-10、IL-12的分泌,进而诱导Th0分化为Th1、Th2。但肠道微生物引起肠道炎症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阐明[3-4]。

D-半乳糖在机体内聚集,会导致活性氧类(ROS)的蓄积与激活,诱导IL-1β、IL-6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引起结肠炎性细胞浸润。但是D-半乳糖介导的肠道炎症反应是否与肠道菌群有关,未见报道。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强力致炎性细胞因子,参与肠道免疫系统调节。有报道称,IL-18的分泌与肠道菌群关系密切[5]。因此,本实验通过分析D-半乳糖作用下,新型实验动物树鼩回肠、盲肠、结肠组织IL-18的表达和内容物菌群的变化情况,初步探索肠道炎症反应与菌群微生态失调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普通级中国树鼩滇西亚种10只,雄性,130~150 g,10月龄,购于昆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SCXK (滇) K2015-0005],饲养于昆明医科大学普通级实验室[SYXK (滇) K2015-0002]。饲料配方参照本课题组前期研究[6]。实验程序符合昆明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要求(伦理审批号:KMMU2018022),按实验动物使用的3R原则给予人道主义关怀。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D-半乳糖(Sigma-G5388,美国);基因提取试剂盒(Omega,瑞士);测序试剂盒(Hiseq Rapid SBS Kit v2,ThermoFisher,美国);荧光计(Qubit 2.0,ThermoFisher,美国);PCR 仪(Applied Biosystems® Gene Amp® PCR System 9700,美国);免疫组化检测抗体IL-18(ab243091,abcam公司,英国)。

1.3 实验方法

1.3.1 动物给药及处理

树鼩分为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n=5)。每天下午2∶00,D-半乳糖组腹腔注射给药,给药量0.6 g/kg;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禁食12 h,心脏采血处死树鼩。距胃部约60~70 cm处,分离小肠的回肠(ileum,i)、大肠的盲肠(cecum,ca)和结肠(colon,co),用生理盐水冲洗、收集肠内容物,储存于-80℃冰箱;肠组织浸泡于多聚甲醛中,4℃保存。

1.3.2 免疫组化分析

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在多聚甲醛中固定48 h后,石蜡包埋。按照切片、烘烤、脱蜡、抗原修复、一抗孵育过夜、二抗孵育和DAB显色的流程操作,观察IL-18在两组树鼩不同肠段的表达情况。

1.3.3 PCR扩增、文库构建、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使用DNA试剂盒抽提DNA,合成带有Barcode的特异引物515F(5’-GTGYCAGCMGCC GCGGTAA-3’)和806R(5’-GGACTACHVGGGTWTCTAAT-3’),其中兼并碱基Y=C或T;M=A或C;H=A,C或T;V=A, C或G;W=A或T。对样本的16S rDNA V4区域进行扩增。文库构建、测序、生物信息学参考文献的方法进行[6]。统计分析在门、科水平上的物种组成及丰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D-半乳糖作用下树鼩肠道3个部位IL-18表达增多

比较正常组(CT)和D-半乳糖组(D)树鼩回肠、盲肠和结肠中IL-18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图1)显示,IL-18在D-半乳糖组肠黏膜细胞质呈棕黄色集中性表达,而在正常组基本无阳性表达。D-半乳糖组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D-半乳糖能够上调树鼩肠道3个部位IL-18的表达。

2.2 肠道菌群构成变化

正常树鼩肠道菌群中共发现24个门,以厚壁菌门(55.9%)、变形菌门(20.6%)、放线菌门(10.2%)和拟杆菌门(7.9%)为主(图2A)。D-半乳糖作用后,树鼩3个肠段共发现22个门,并且优势菌发生变化。变形菌门(42.9%)、厚壁菌门(36.8%)、拟杆菌门(11.8%)和放线菌门(5.6%)为优势菌群(图2B)。D-半乳糖组盲肠中变形菌门丰度升高(32.1±7.6)%与(13.0±6.6)%,P=0.03;结肠中放线菌门丰度减小(2.9±0.16)%与(10.7±3.7)%,P=0.02;回肠中疣微菌门丰度降低(0.1±0.02)%与(0.8±0.2)%,P=0.005。

使用热图分析科水平群落组成,选取丰度排名前50的科,纵坐标按照平均丰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图3)。正常组(图3A)丰度最高的科依次是乳杆菌科(31.3%)、肠杆菌科(8.8%)、韦荣氏菌科(8.6%)和双歧杆菌科(8.1%);而D-半乳糖组(图3B)肠杆菌科(27.8%)丰度最高,乳杆菌科(23.5%)、普雷沃氏菌科(8.3%)和伯克氏菌科(8.1%)丰度次之。在科层面,D-半乳糖组肠杆菌科和气单胞菌科丰度显著性升高,梭菌科、A4b科、双歧杆菌科和链孢囊菌科丰度显著性下降(表1)。

注:A:免疫组化显示IL-18的表达。B: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统计分析,两组相比,**P<0.05。图1 IL-18在两组树鼩回肠、盲肠和结肠中的表达Note. A,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IL-18 expression. B, The positive cell area and average optical density value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P<0.05,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Figure 1 Expression of IL-18 in the ileum, cecum, and colon of tree shrews in the two groups

注:A:正常组;B:D-半乳糖组。图2 门层面上Barplot聚类(各组均值)Note. A, Control group. B, D-galactose group.Figure 2 Clustering at the phylum level (mean of each group)

2.3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

比较正常组和D-半乳糖组树鼩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计算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分析Beta多样性的PCoA指数,发现两组树鼩3个肠段菌群的丰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PCoA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注:A:正常组;B:D-半乳糖组。图3 科水平相对丰度热图(各组平均值)Note. A, Control group. B, D-Galactose group.Figure 3 Heatmap of relative abundance at the family level (mean of each group)

Table1Families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same parts of the two groups

部位Parts菌群Flora组别Groups正常组Normal groupD- 半乳糖组D-galactose groupP值P value回肠Ileum 梭菌科Clostridiaceae 10.46%±0.18%0.10%±0.06%0.030盲肠Cecum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A4b科5.00%±1.80%5.20%±0.20%25.20%±6.80%3.50%±0.70%0.0080.015结肠Colon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链孢囊菌科Streptosporangiaceae14.10%±5.40%8.90%±3.30%0.34%±0.08% 0.26%±0.0001%29.20%±7.60%1.90%±2.80%0.90%±0.30%0.13%±0.03%0.0490.0220.0240.001

表2 不同部位两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指数比较

3 讨论

众多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导致机体功能异常和疾病发生,例如溃疡性肠炎[7]、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慢性肾病[9]以及肠癌[10]等。D-半乳糖能引起结肠炎性细胞浸润,但是引起肠道炎症是否与肠道微生物群有关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选取菌群丰富的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对树鼩肠道菌群16S rDNA V4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构建正常树鼩与D-半乳糖作用下树鼩肠道3个部位微生物的基因图谱,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D-半乳糖作用下树鼩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IL-18的关系。

IL-18在肠中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产生,属于Th1型致炎性细胞因子,能促进IL-1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产生,诱导Thl细胞产生干扰素-γ,促进TNF-α和多种趋化因子,在机体免疫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1]。IL-18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粘膜[12]表达升高。结肠炎性期间IL-18升高引发杯状细胞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引起粘液层的形成缺失,造成粘膜屏障破损,引发炎症[13]。本实验显示,D-半乳糖作用下树鼩回肠、盲肠和结肠粘膜IL-18的表达均明显升高,提示D-半乳糖引起树鼩肠道的炎症反应。

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可将葡聚糖、肽聚糖[14]、糖原[15]等肠道内宿主无法消化的多糖类物质分解为可消化的小分子糖类, 促进宿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报道指出,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短链脂肪酸代谢障碍,进而影响短链脂肪酸受体(GPR43)的表达,从而导致血清中IL-18的表达升高[16],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所以我们推测,本实验D-半乳糖导致树鼩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引发IL-18表达升高。

肠道中变形菌门丰度升高,其代谢产物脂多糖的产生增多,进而引起慢性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可导致肥胖、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发病率升高[17]。因此,变形菌门丰度升高,被认为是潜在的疾病诊断标志物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的生物学标志物[18]。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可造成复杂腹腔内感染、急性肠胃炎、败血症等[19]。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能够引起人和动物肠炎[20],引发草鱼肠道炎性细胞浸润和肠绒毛融合肿胀[21]。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是肠道有益菌,能抑制病原菌繁殖,减少毒性代谢物产生。本实验发现,D-半乳糖作用下肠道菌群的结构发生显著改变,变形菌门(42.90%)上升为第1优势门。同时,树鼩盲肠和结肠的肠杆菌科丰度显著性升高,结肠中气单胞菌科显著性增加,双歧杆菌科丰度明显下降。提示D-半乳糖作用下,树鼩肠道通过增加致炎性细菌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刺激肠黏膜炎症因子IL-18的表达,继而诱发肠道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在树鼩小肠区域回肠段、大肠的盲肠、结肠组织中,D-半乳糖增加了炎症因子IL-18表达和肠道菌群紊乱。由此推测,树鼩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炎症反应,本研究为树鼩作为肠道菌群动物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

猜你喜欢
半乳糖盲肠菌门
澳新拟批准来自转基因米曲霉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果胶酯酶作为加工助剂
不同强化处理措施对铜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基于自主核酸提取方法分析单油井采出液微生物*
短时高温好氧固态发酵对猪粪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生物催化法制备低聚半乳糖的研究进展
如何应对半乳糖血症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造纸废水UMIC反应器中微生物的纵向分布特性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