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4-12 05:22冯广智卞蓓蓓魏渼淇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学前教育体育锻炼

冯广智 卞蓓蓓 魏渼淇

【摘 要】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搜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提出开展体育锻炼的具体对策:根据女大学生生理发展状况调整体育锻炼内容;引导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认知;消除女大学生恐惧心理,帮助女大学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优化体育锻炼设计,构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锻炼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女大学生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7-0169-03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男女比例不平衡,女大学生数量较多。由于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与男大学生相比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沿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和体育锻炼形式,显然不适应女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应切实从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身心发展、个性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为此,本文试通过搜集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为对象,探讨针对这一专业开展体育锻炼的具体对策。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符合南宁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26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用“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等为关键词查找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的信息,围绕研究目的,设计了《南宁市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发放260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100%。

3.统计法。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对筛选出来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并以表格来系统整理。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一)体育锻炼的开展受到女大学生生理状况的影响

根据表1,71.9%的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在体育课堂,课后锻炼较少。从女大学生生理状况来看,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处在性成熟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女大学生雌性激素的巨大作用使得女大学生身体发展、生理特征与男大学生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相较而言,女大学生的心率更快、呼吸频率更快,肺活量、肌肉力量较小,运动效率、速度较男生要慢。且相较于男生而言,女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更容易感觉疲惫,运动休息、恢复的时间也较长一些。由于生理特征的区别,女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兴趣明显低于男生。也因此,女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厌烦、厌恶心理。

(二)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知

通过对南宁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可以看出(见表2),现阶段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体育锻炼实在意义的认知不深入,过多地将精力放在专业课、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并没有充分把握体育锻炼的机会。对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参与态度不积极,日常生活中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这就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系统锻炼,不利于体育爱好的养成,更谈不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体育锻炼内容、模式较为单一

运动项目是大学生实现体育锻炼的主要载体,通过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发现(见表3),现阶段女大学生参与锻炼项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形体课、健美操、跑步。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女大学锻炼模式较为单一,技能型项目很难调动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相对而言,女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以室内活动项目为主,如健美操、形体课等。一些运动量较小、进行顺利、压力负担较小的体育活动也是大多数女大学生愿意选择的活动项目。但由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活动模式较为单一,课堂中总是以热身—跑操—徒手操这种模式展开,学生一味模仿教师进行相关体育动作的学习。这种枯燥、乏味的形式直接造成女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下降。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女大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厌恶、焦躁心理。

(四)女大学生受到自尊心、羞怯心理的影响

这一年龄段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越来越趋于成熟,女大学生躯干变长、皮下脂肪增多、重心下降等,这些都会导致女大学生运动的速度、力量的下降,还会造成女大学生运动灵敏度、协调性的降低。因此,参与体育活动和学习相关动作时,女大学生可能出现动作不达标、不到位和动作错误的情况。除此之外,这一阶段的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羞怯心理,在体育活动中缩手缩脚,动作不敢大开大放。害怕出丑、害怕引人注意都是造成这一阶段女大学生体育活动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女大学生需要充分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确保知识内容的丰富。除此之外,女大学生还需要认知学习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灵活、有效应用所学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对体育与健康相关知识的领悟力,实现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有效应用。

2.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实践能力。除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之外,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女大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实践的能力。这里的体育运动实践能力,是指學前教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应当全面掌握篮球、田径、气排球、羽毛球等相关运动的基本原理、动作细节和技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负责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游戏项目等,因此应当具备相应的运动实践能力,确保能够为学前儿童提供高质量、科学规范的运动教学示范。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并不需要对体育技能十分精通,而应将重点放置在扩展运动种类、运动类型层面。

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缺乏学前教育体育教学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学前儿童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具备课程设计、体育与健康知识讲解、体育户外活动组织以及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没有具备这些能力。

(二)建议

1.根据女大学生生理发展状况调整体育锻炼内容。高职院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开展的体育锻炼内容,应当切实把握和适应这一年龄段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顺应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高职院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时,应遵循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需要,设置内容趣味性强、自由度高且强度不宜过大的活动项目。应迎合女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丰富能够满足女大学生对女性美的追求的活动项目,确保体育锻炼对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吸引度。

2.引导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认知。教师应加强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观念的正确引导。要切实表明体育锻炼对个人成长发展的实际意义,帮助女大学生尽快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综合素质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实在价值。教师应积极拓展教育和讲解渠道,尽快转变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切实调动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女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3.消除女大学生恐惧心理,帮助女大学生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相关教师需要引导女大学生建立体育锻炼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应向女大学生展示最正确、积极的美的观念,帮助女大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应与女大学生形成友好的互动和交流,以亲切、自然的态度帮助女大学生突破心理障碍。可以班級为单位,安排体育锻炼先进带头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活跃整个班级的体育锻炼气氛。在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女大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及时调整锻炼内容、步骤。应对女大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引导,帮助她们建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一步一步提升她们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激发她们体育锻炼的热情。除此之外,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防护、保护措施,确保女大学生的安全,从而有效消除女大学生的畏难、恐惧心理,顺利完成体育训练。

4.优化体育锻炼设计,构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体育锻炼模式。第一,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明确体育锻炼培养目标。传统的体育锻炼忽视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教师干预过多,课堂中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应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作为锻炼主体的地位,明确自身作为体育锻炼引导者、指引者的地位。要着重激发女大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活动的意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活跃、轻松的体育锻炼氛围,致力于女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有效培养。同时,应设置清晰的体育锻炼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锻炼体系。既要传授给女大学生体育健康理论、知识等,又要加强对女大学生运动技能、技巧的培训。第二,切实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开展体育锻炼时,教师应根据女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灵活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法,致力于女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开展的体育锻炼内容设计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提升身体素质方面的体育锻炼内容。提升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基本的体育锻炼活动,诸如跑、跳、投掷等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跑步项目针对女大学生耐力、肌肉爆发力展开训练,是有效锻炼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重要方法。院校设置的跑步项目应当有多种层次,包括短跑、接力跑、长跑等。要注意长跑设置的跑步距离不应过长,最好控制在1500百米以内。对于投掷类项目,可以设置多个项目种类,包括篮球、气排球、软排等。投掷类运动对锻炼女大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增强女大学生的上肢力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岗位能力有关的体育锻炼内容。学前教育专业女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球类活动中除篮球、足球等常见项目外,还应学习幼儿体操等项目活动。要有意识地培养女大学生组织、编排队列的能力,使女大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教材、创新幼儿体育活动项目。此外,还应培养女大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确保女大学生能够保障自身的安全,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第三,院校开展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有所延伸,为女大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让女大学生有机会锻炼自身组织游戏活动、组织户外活动、开展体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以及设计游戏、创新运动形式、改造运动材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云鹏,周利明,平娜,孟立勇.高职院校女生体育课教学改革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9).

[2]裴真.高职院校女生厌烦体育课的成因及对策[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6).

[3]朱波涛.高职院校部分女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4).

[4]张立新.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7).

[5]吕军政.简析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内容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9(29).

[6]龚超星,朱桂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7).

【作者简介】冯广智(1988— ),河南郑州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与健康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质监测与运动生理;卞蓓蓓(1987— ),通讯作者,山东聊城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与健康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舞蹈。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学前教育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