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平
【摘 要】作业作为完整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一直都被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延伸和补充,也是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的关键。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作业的布置应该更加慎重,并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再是传统的“一刀切”模式。为了避免诱发学生的抵触心理,也为了顺应学生的发展变化,在设计分层作业时需要遵循“隐性”与“动态”原则。为此,笔者将着眼于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有效设计初中隐性化学动态分层作业。
【关键词】初中化学;隐性分层;动态作业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课程围绕“教”和“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实际情况来看,新课程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进行方法的学习,并建立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作业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必然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所以设计分层作业是极为必要的。需要指出的是,初中生正处于快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学习层次会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作业的设计也需要遵循动态原则。同时,为了避免分层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摒弃单一的显性分层方式。这样一来,可以使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每次完成作业之后都有所收获。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不但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加准确的知识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隐性动态分层作业的设计方法,以此来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合理进行编组,注重同质分层异质合作
在分层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活动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所以为了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首要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编组。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课程中,作业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習的重要线索。教师应该明白,自主学习并非是指独立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将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设计分层和组织合作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唯有如此,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在进行学生分层时,需要遵循“隐性”原则。所谓隐性分层,是指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参考标准,彻底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归类。对于分层的结果,一般不需要告知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一般来说,遵循隐性分层原则,需要将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层,较低能力型。这部分学生基础暂时比较薄弱,对基本概念容易混淆,缺乏自律意识与能力;B层,中等能力型。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学习中的自制力与进取心比较强;C层,较高能力型。基础知识的掌握十分牢固,且思维比较灵活,知识迁移能力较强。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出不同学生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进行异质编组。需要指出的是,“异质”不仅仅是指学习能力的差异,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特长、性格特点、学习方法、接受能力、心理活动、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
二、弹性作业目标分层,组织针对训练
设计分层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取得一定的发展和进步,避免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充分思考通过作业使学生达到怎样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对作业目标进行分类。同时,在分层作业设计中,要避免指定训练任务的情况,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作业目标还要进行具体划分,从而使作业目标的分层具有弹性。
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为例,针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我将作业目标划分为A、B、C三类。同时,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更具弹性,我对不同类别的作业目标进一步进行了划分。其中,A类作业目标为:(1)了解酸与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内涵与实质;(2)了解酸和碱发生反应时的基本现象;(3)学习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如何利用pH试纸或者酸碱指示剂探究中和反应;(5)了解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中溶液的PH会出现怎样的变化;(6)了解中和反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B类作业(完成A类作业的基础上)的目标为:(1)探究中和反应中溶液里的溶质成分;(2)从微观角度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3)通过中和反应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C类作业(完成B类作业的基础上):(1)了解如何检验中和反应之后溶液的酸碱性;(2)学习利用中和反应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3)逐步发展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评价批改作业,提升练习效果
在作业练习中,批改作业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相对于单一由教师判断正误的作业批改方式,动态分层作业要更加关注作业批改过程的多元化。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作业批改过程中,以此来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如:在组织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不同类别的作业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了互评互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A层学生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尽量由教师批改,并且要更加重视文字性的评语。B层学生与C层学生在完成相互批改的任务的同时,也可以对A层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此外,若作业内容依然不能满足C层学生的学习需要,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内容,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对于作业完成的效果,教师要及时加以记录,并根据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层次进行阶段性的调整。
综上所述,隐性动态分层作业有利于弥补传统作业形式的缺陷。因此,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隐性动态分层作业的设计方法,并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及时调整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逐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徐守连.初中化学隐性分层教学案例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9,(5):9-10.
[2]酆欢.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作业的实践策略[J].文渊(小学版),2018,(11):727.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和平牧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