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护理人员针刺伤干预效果的Meta 分析

2020-04-11 05:29谢瑞怡戴新娟支梦伟
护理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品管圈异质性针刺

谢瑞怡,戴新娟,支梦伟

(1.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针刺伤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医疗利器造成的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意外伤害[1]。护理人员是发生针刺伤并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品管圈全称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 年创立的一种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的改进程序[3],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的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的活动[4]。目前,品管圈已被应用于减少针刺伤职业暴露,但由于各研究差异较大,给临床参考带来了困难。因此,有必要将品管圈活动对针刺伤的影响进行系统化探讨,从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水平提供循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半随机对照试验。

1.1.2 研究对象 临床注册护士。

1.1.3 干预措施 采用品管圈活动。

1.1.4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针刺伤发生率、未按流程处理及报告率。次要结局指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1.1.5 排除标准 ①研究类型为综述、质性研究、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等文献;②重复发表、信息不全、数据不可靠或通过各种方法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③非中英文文献。

1.2 检索策略 首先,在the Cochrane Library 和JBI Library 检索是否有相关系统评价;其次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英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定为建库至2018 年5 月30日。检索词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英文检索式:(((qcc) OR quality circle) OR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ND ((((occupation exposure) OR sharps injuries)OR needlestick injuries) OR needle stick injury)。中文检索式:品管圈AND(职业暴露OR 针刺伤OR 锐器伤)。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剔除重复文献后,2 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再进一步阅读全文进行复筛。对纳入文献用统一表格独立提取资料,资料包括研究作者和年份、样本量、干预对象、干预时间、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筛选与提取过程中如遇分歧讨论解决,必要时与第3 名研究者讨论。

1.4 质量评价 由2 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按照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质量评价标准[5]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独立评价。评价标准包括:①研究目的、立题依据是否明确;②样本入选、分组、纳排标准是否清晰;③是否对研究对象和结果测评者实施盲法;④基线是否具有可比性;⑤是否描述样本流失情况?样本流失是否纳入分析;⑥是否采用相同方法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测评;⑦是否描述评估不良反应的方法;⑧结局指标设立是否恰当?测评方法是否可信;⑨资料分析方法是否可信。每条标准均以“是”“否”或“不清楚”来评价。完全满足上述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小,质量等级为“A”;部分满足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为中度,等级为“B”;完全不满足标准,等级为“C”并予以排除。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后,对2 名研究人员的筛选及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意见不一致处由两人讨论达成共识或请第三方仲裁后决定是否纳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采用I2评价纳入研究的异质性程度。当P≥0.1 且I2≤50%时,认为异质性可接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当P<0.1 和(或)I2>50% 时,认为异质性较高,分析异质性来源,若无临床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纳入研究≥10 项时,用漏斗图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获得文献284 篇,查重后得到144 篇,经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研究类型、干预措施、研究对象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后获得文献70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复筛,排除主题不符、数据不全、未获取全文等的文献47 篇,最终纳入文献23 篇[6-28]。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文献均报道了品管圈的详细步骤,依次为组圈、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原因分析、提出措施、结果评价。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根据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评价标准[5]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分级,由于试验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难以做到研究对象及测评者盲法,故盲法均为否。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详见表2。

表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 18 项研究[6-7,10-19,21-22,24,26-28]报道了针刺伤发生率,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可以接受(P=0.07,I2=3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可以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RR=0.36,95%CI(0.33,0.40),P<0.000 01],详见图2。

2.4.1.1 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 2 项研究[12,28]报道了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可以接受(P=0.8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可以降低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RR=0.46,95%CI(0.30,0.69),P=0.000 2],详见图3。

2.4.1.2 手术室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 2 项研究[15,22]报道了手术室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可以接受(P=0.7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品管圈可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RR=0.23,95%CI(0.11,0.48),P<0.000 1],详见图4。

2.4.1.3 外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 3 项研究[16-17,19]报道了外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可以接受(P=0.21,I2=3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可以降低外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RR=0.31,95%CI(0.19,0.48),P<0.000 01],详见图5。

2.4.2 针刺伤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率 针刺伤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率=针刺伤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数/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数。3 项研究[13,15,20]报道了针刺伤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率,各研究间统计学异质性可以接受(P=0.16,I2=4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 分析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可以降低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率[RR=0.26,95%CI(0.14,0.49),P<0.000 1],详见图6。

图2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森林图

图3 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森林图

图4 手术室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森林图

图5 外科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森林图

图6 针刺伤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率森林图

2.4.3 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13 项研究[6-12,16-17,20,22-23,25]报道了品管圈对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作用,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方面有优势,尤其是对护理人员品管圈手法、团队凝聚力、积极性提高较为明显。

2.4.4 偏倚风险评估 以针刺伤发生率为数据来源进行偏倚风险评估,18 项研究[6-7,10-19,21-22,24,26-28]绘制的漏斗图结果显示:漏斗图对称性较好,文献发生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小。见图7。

图7 针刺伤发生率漏斗图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本研究纳入的23 篇文献均为类试验性研究,文献均详细描述了品管圈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和过程,对结局指标都有清晰描述。由于干预措施很难做到对研究对象和结果测评者实施盲法,所以该判断标准均为否。

3.2 品管圈对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中,主要指标为针刺伤发生率。Meta 分析效应量合并结果显示:品管圈可以降低急诊科[RR=0.46,95%CI(0.30,0.69),P=0.000 2]、手术室[RR=0.23,95%CI(0.11,0.48),P<0.000 1]、外 科[RR=0.31,95%CI(0.19,0.48),P<0.000 01]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与黄曼等[12,15-16]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品管圈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提高护理防护质量管理的方法。但本结果只显示了3 个科室的针刺伤发生率,代表性有限。今后仍需对大样本的、针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进行系统探究,以验证品管圈在不同科室、不同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干预中的效果。

3.3 品管圈对改善针刺伤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率的影响 Meta 分析效应量合并结果显示:品管圈可以降低针刺伤未按流程处理和报告的发生率[RR=0.26,95%CI(0.14,0.49),P<0.000 1]。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危险。护理人员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群体,医院应完善应急措施和对针刺伤的报告、处理流程,以减小针刺伤给医护人员带来的健康威胁。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针刺伤存在及未报告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使护理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本研究表明: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无形中护理人员学会了品管圈手法,提高了职业防护水平、工作积极性及自身成就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团队凝聚力。

4 小结

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改进,提升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如在文献筛选过程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外文文献较少,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品管圈异质性针刺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