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依托小句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020-04-10 07:00刘懿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3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小学英语

刘懿

【摘   要】邏辑思维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深度阅读能力。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分析小句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小句关系分析篇章结构、语句衔接、生词含义,帮助学生捋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篇章的整体含义,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阅读从获取信息走向对语言内涵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小句关系;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语言和逻辑密不可分,逻辑混乱不利于带来有效的沟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增强其表达能力。在篇章学习中,学生对文章含混而笼统的认识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对篇章的整体性认识,还应加强学生对句意及句子间关系的理解。Winter(1974,1977)认为,语篇中所有小句之间的关系包含逻辑关系[1]。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小句间的因果、对照、例证和时间关系。实践证明,依托小句关系分析篇章文本能帮助学生从逻辑性的角度来理解句意,并学会联系上下文,从而提升逻辑性思维能力。

一、找准着力点:依托小句关系,分析阅读篇章

(一)依托小句分析语篇结构

对句子功能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章信息的获取能力,如对时间、地点、故事概要等表层意义的获取,从而有效把握文章框架,理解句子间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与衔接性,挖掘故事内容的内涵。掌握故事结构组成能为学生的语篇再造提供支架,降低难度。同时,学生通过分析逻辑结构,能够进一步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包括文本中隐藏的人物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以及行为意图。由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记忆、理解过渡到分析整体与部分组成的逻辑关系,即从低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转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4 What a dream的教学为例,教师对文本进行了整合,整合后的篇章如下图所示。

What a dream的故事围绕Wu Yifans Dream展开,故事结构为问题解决型。

文中的提示词可以直接用于判断两句间的逻辑关系。如用于对比的3a句和3b句中的but一词提示两句之间为对比关系; 而then,second等词则表示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果小句之间没有相关提示词,教师则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小句间的逻辑关系,使原本隐藏的逻辑关系显性化。如篇章中第(3)句与(4)句之间为因果关系,第(10)句、(11)句与(12)句之间为方式与结果的关系,但句子之间没有明显的提示词。因此,教师可以设问:Why Wu Yifan was worried?  Because he could not run fast and there was nothing he could do. How could Wu Yifan win the second race? He won the second race by drinking some water from Robin.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释义找出隐性的逻辑关系,通过释义将篇章总结为:In a word, Wu Yifan had a dream. In  the first race, he failed. In the second race, he drank some water and ran like a cheetah. He won in the second race. Finally, he woke up and found it was a dream.其中Wu Yifan had a dream是文章的topic sentence。教师可以通过转述释义将隐性的逻辑关系显性化,帮助学生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关注小句间的衔接方式的习惯,避免学生在拓展语篇时出现内容重复或内容跳跃,衔接不恰当的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按照功能给文章的小句群进行归类,而不是先将框架交给学生,避免思维定势。学生主动梳理合乎逻辑的结构图,强化了思维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将该思维过程迁移到其他文本的学习和分析中。此外,了解小句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分析故事的逻辑结构,在语篇再造时根据模块创造逻辑结构合理、各部分衔接自然的语篇。

实践证明,依托小句关系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文章的整体意义,还能帮助学生分析句子间的关系,综合归纳篇章结构,从关联中找到作者的意图与态度,为语篇再构提供支架。

(二)依托小句分析衔接关系

以PEP 7 Recycle 2的故事教学为例,教师依据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设计了语篇呈现的几个环节,旨在通过逻辑分析获取小句间的衔接关系,最终得到完整的语篇。环节图如下。

Step 1

One day, a rich old businessman in a small town meets a factory worker, a coach and a fisherman. He gives them three seeds and says, “Bring me the flowers in three months. The man with the most beautiful flower can have my money. After three months, the factory worker brings a big red flower. The coach brings a small purple flower. ____the poor fisherman brings nothing.

上文故事的最后一句为篇章的结尾,该句是一个结果,之前的句子表明了原因,前后构成因果关系。本句中的“sprout”为生词,前文指出种子是坏的,因此不会发芽。教師应引导学生借助因果关系来推测生词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能在文章逻辑语义关系及生活常识的双重帮助下定义生词的意义。

二、弄清关注点:明确指导定位,善用“小句关系”

对于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要指导学生用上下文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比较相近词义,把握词语的准确意义。为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重视逻辑思维,还需要指导学生参与控制性的思维训练[2]。教师并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需要将知识推理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答案展示给学生,最终得出准确的答案。而小句教学正是将词汇的准确定义用小句间的逻辑推理得出,体现的是意义确定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意义直接灌输给学生,要实现该目标,教学过程需合理安排。教师自身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教学任务目标定位清晰明确,引导学生辨别,透过语言学习因果、时间、空间等逻辑关系。学生通过学习小句关系掌握逻辑关系,使自身对表达上下连贯,相互衔接。

练习是巩固已学知识的最有效方式。学生主动分析句与句之间或句与句群之间的逻辑关系后,要及时在类似的文本中进行实践和巩固。此外,逻辑关系的词语属于抽象词汇,学生在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不可过于关注语言的正确性而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要注重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体而言,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把握小句间的逻辑关系,形成语篇结构,意味着其对内容有清晰全局的理解。在交际过程中,学生在框架的指引下关注小句间的连贯性,有助于听者的理解以及进一步分析逻辑结构和整体把握内容,分析作者的谋篇布局和态度意图。此外,在逻辑性思维的帮助下,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依据已有信息预测下文将要发生的事情,而非止步于获取篇章中的已有信息。教师要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与课堂实际教学相联系,以此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Winter E O. A clause-relational approach to English texts: A study of some predictive lexical items in written discourse[J]. Instructional Science, 1977, 6(1):1-92.

[2]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 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109.

(浙江外国语学院应用外语学院   310023)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小学英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