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思考

2020-04-10 02:19蔡春明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民间工艺闽南木偶

蔡春明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泉州,362300)

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研究,是建立在尊重和热爱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基础之上,经过科学合理地转化其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从而适应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语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发展。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美术教育既是对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系统保护,也是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创新探索,更是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活态传承的最好思路。

一、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将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引入当代美术教育之中,这是对民间工艺美术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的肯定,更是对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表现与传承发展。以非凡的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美术教育之中,能让受众者感受到至深至静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更能体悟内外、物我相合自得的意义。

1. 文化价值

任何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形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实践结晶,多样的民间工艺美术汇集构成地域的文化史观。研究地域民间工艺美术本身就是在研究地域文化。某些艺术形式可以展现人们创造文明的历史过程,真实地反映人们在特定地域环境、人文经济下的生存发展状态,从而显映出地域文化的社会形态结构与文化系统。挖掘优质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应用于当代美术教育,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唤醒。

(1)文化传递价值

美术教育能够让民间工艺美术文化获得活态传递,能够将优质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递给每一代,造就一个良好文化修养和崇高精神的伟大民族,在相互作用下的美术教育,让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变得更加富有价值。

(2)文化创新价值

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吸纳继承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遵循美术教育文化多元性特征,融入特色传统文化,将极大推进我国美术教育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创新变革。

2. 艺术价值

艺术需要教育来丰厚与延展,而教育则需要艺术来引领与激活,艺术能够引领未来教育,对于激活当代教育的创造力有着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这些意象都是对民间工艺美术艺术价值的生动体现。民间工艺美术是生产者为自身需要而制作的民间工艺美术,譬如人生礼仪中的民间工艺美术、宗教与信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生活空间与建筑装饰中的民间工艺美术等。如闽南民间工艺美术,包括石雕、木雕、民俗彩绘、竹编、瓷塑、彩扎、剪纸和刺绣等。简言之,民间工艺美术一个极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1)理想的艺术观念

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是在切合生活所需的基础上,以相对稳定持久的习俗题材和雅俗共赏的表现方式来创作,它所表现出的艺术形式特点是区域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创作思想观念,具有区域特色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

(2)独特的艺术特征

任何一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气息。如泉州木偶雕刻作品(图1),林聪权以极为夸张的造型手法表现出作品返璞归真的形态,通过虚实、疏密、材质、色彩的对比,细腻的线条、造型丰腴端丽、神态意蕴而含蓄,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精致美。通过欣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能够直接与大师对话,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而在美术创作中孕育出新的艺术。

3. 创新发展价值

宋俊华先生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不仅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之学,而且是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之学。”[1]从这里可知,传承发展民间工艺美术就要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本身出发,或是融入当代美术教育之中。就美术教育学科而言,民间工艺美术能够为高校民间相关学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也能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广阔的研究舞台。对于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研究,既是对民间工艺美术界限的超越,更是对当代美术教育生命领域的创新超越。

二、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发展策略

民间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美术教育是对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生命的延续与保护,同时也加强了美术教育与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互动创新。通过借助当代美术教育对民间工艺美术进行重新解读与组合探索,发掘优质的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建构民间工艺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的转换与融合,以此为民间工艺美术的新生态拓荒铺路。[2]

1. 保护创新

借助高校美术教育资源优势,运用数字技术汇集民间工艺美术相关文化,其中包含实体艺术、口头艺术、行为艺术等。首先,利用图书馆建立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数据库,以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形式汇集数据资源;其次,借助高校展览馆收藏实物艺术品、师生优秀教学习作,从“线上+线下”推进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民间工艺美术生态资源。

2. 传承创新

第一,将民间工艺名家工作室带入校园、引入课堂。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应借助高校数字交互技术与课程教学,缩小观者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让观者在数字虚拟与教学实践体验中感受艺术的生成。高校通过建设民间工艺名师工作室来进行实地实物传承体验、传承教学。2012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设的刺绣、玉雕、牙雕、版雕民间工艺名家传承班。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聘请民间工艺名家李守白来校讲授海派剪纸艺术课。借鉴其方式,可以运用地方资源优势,组建闽南剪纸、闽南木雕、闽南竹艺和惠安女服饰等形式的民间工艺工作室,以特定的组织形式服务师生,将学习者引入一种言传身教的体验式教学。这种传承方式既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又推进地域特色民间工艺美术的教学实践研究。

第二,将民间工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主要包含校园综合环境和课外活动两方面。首先,在校园综合环境上,根据不同功能区选择不同的艺术展示。如地方博物馆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生态场景、校园小道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雕塑、校园回廊的民间工艺思想、民间工艺美术风格的校园建筑等多种方式展示特色文化,展示内容主要以师生课程资源为主,突出校本课程教育价值,呈现文化相关课程资源、学生学习的创新成果、工艺名家个展等。其次,在课外活动方面,通过增设民间工艺美术社团、民间工艺美术实践考察和民间工艺美术专家讲座等方式建立高校品牌文化。在建设民间工艺美术社团上,高校应鼓励社团多方向发展,因地因校开设特色社团,如泉州木偶社、闽南刺绣社、南音社和闽南剪纸社等民间工艺美术社团,并制定完整的后备培养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的民间工艺美术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创造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的艺术文化,为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的传承创新补充新能量。

3. 融合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多样的网络传媒深入生活,现代化的车轮让土生土长的民间工艺文化渐行渐远。民间工艺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的融合就是对生命精神的历史延续。因此,对于民间工艺美术的教育融合,应在尊重原生民间工艺美术的前提下,借用美术教育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求变。

第一,民间工艺美术与专业的融合。高校应在院、系相关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上,依托民间工艺美术的外在区域文化资源、教育内部人才资源优势,增设具有地理优势的民间工艺美术新专业。在1989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民间工艺美术研究所就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造型工艺等特点,开展深入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2011年上海戏剧学院与泉州木偶剧团联合创办“提线木偶表演”专业,为泉州民间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2016年西南民族大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羌族民族民间工艺与旅游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训”,力争培养一批优秀的民间工艺设计人才。综上所述,民间工艺美术与学科专业的融合是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图1 林聪权 《张飞、龟丞相》 泉州木偶雕刻

图2 吴川 《闽南故乡》 漆画

图3 林聪权 《猛士》 泉州木偶雕刻

第二,民间工艺美术与课程的融合。2002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了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为主题的新学科——大学艺术教育,独立设置了科学合理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课程体系。从这里可以看出,高等美术教育在参与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其存在形式主要是以选修和必修的课程为主。首先,在专业必修课程上探寻适合的民间工艺美术,以专业知识为主,民间工艺美术知识为辅的原则进行融合创新。如:平面构成与闽南剪纸的融合,吸收剪纸对物象造型的概括方式,画面点、线、面大疏与大密的把握,独特的连接手法与图底关系,这些都能够为平面构成创作提供新的刺激点。[3]色彩构成与惠安女服饰的融合,利用惠安女服饰经典配色作为课程素材,根据教学意图组织色彩关系,强调服饰色彩的抽象精神,自主运用色彩表现来创作具有惠女共性情感的构成作品(图2)。总的来说,就是借助民间艺术的造型、构图、设色和表现技法等形式元素,为构成创作提供素材和创作思路。其次,在选修课程上旨在传播优质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教师应积极参与地域文化校本选修课的开发,如织绣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民俗服饰、木偶工艺、竹编工艺、石雕工艺、民俗彩绘等相关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课程。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能够展现民间文化精神的课程思路,把民间工艺美术融入课程建设之中,为构建具有民间特色的校本课程而努力。

第三,民间工艺美术与主题活动的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校园美育的基础,高校要筛选、转化、提炼出具有优秀的工艺美术文化因子,让多样的文化因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大放异彩,让学习者在参与主题活动过程中自觉获取民间文化的精髓。利用高校开展民间工艺美术主题活动,如组织木偶展、惠女服饰时装秀、闽南竹艺展、闽南文化作品展、闽南民间工艺美术论坛等主题活动,既能推广高校原创的美术特色品牌,又能营造高雅的工艺美术氛围,从而让新时代大学生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造就绚烂的个性言语。

在当代美术教育的背景下,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教育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文化情怀与个性化的创作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熏陶中强化民间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因此,要善加利用高校美术教育所持有的独特优势,构建具有民间工艺美术特色的专业、课程、活动,以此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创新融合与个性发展。

三、民间工艺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的融合创新原则

在民间工艺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的融合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主体与民间工艺美术客体的关系,力求激发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传承开发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建设,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使得主客体交融并贯穿于美术教育始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遵循专业的发展特点,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应用创新之路,做到既能传承创新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又能提高学生个性化创作能力。

第一,要确保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真实性与前沿性。高校通过建立民间工艺美术资源教学数据库,让学生充分掌握一手资料,同时征订相关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书籍,聘请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或者组织学生外出考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基地,确保学生获得知识的真实性与前沿性。

第二,要尊重民间工艺美术资源与美术教育专业范畴的匹配性。在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时,须针对不同专业范畴做出不同的选择,以选择适合的艺术形式来带动专业学科的发展,促进民间工艺美术成果转化。例如:针对服装设计专业特点,选择相近的惠安女服饰进行融合创新,专业特点与民间工艺美术形式相匹配,这样才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预想效果。在融合创新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双方的匹配度,高匹配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低匹配则反之。在匹配选择过程中,既要慎重选择相应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又要尊重美术教育的专业特点,同时还要保留民间工艺美术的独特元素,最终实现当代美术教育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传承。

第三,要遵循民间工艺美术资源的框架内创新。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应在本民族文化的框架内进行改造和扩展。[4]也就是说,民间工艺美术的创新改造,应在民间工艺美术的形式框架内进行。以泉州木偶雕刻为例,框架就是木偶的精髓与特色,亦在木偶造型上侧重夸张、变形,让人物表情化、性格化,在工艺制作上具有活动结构,整体作品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与内在精神的本质表现。图3作品《猛士》在遵循框架的基础上,选择装饰的路线,人物造型上更加夸张和变形,活动结构更加复杂有趣。作品改变原有五官的比例结构,利用重复的形象组合塑造威猛、诙谐、怪异的人物个性,在雕刻与着色上加入富有装饰的花纹图案,还大胆创新木偶活动结构,改变传统原有嘴、眼的活动结构,让活动结构延展至嘴、眼、手臂、武器、配件,这是富有创意的技术革新。在传承创新过程中,需要对其原有姿态进行分析和再加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民间工艺美术与当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应携手并进、深度融合、相互借鉴、共谋发展。当代美术教育要不断从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中汲取创新养分,努力将优秀的民间工艺美术“基因”融入美术教育创新之中,让民间工艺美术精神能在当代美术教育激流中扬帆前进。

猜你喜欢
民间工艺闽南木偶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闽南
小木偶找智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民间工艺的传承分析及阐述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立足发展民间工艺的大师工作室运转模式研究
民间工艺保护的困境与对策建议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