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研究

2020-04-09 13:37张智颖
关键词:延安大学腰鼓秧歌

王 东,张智颖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民间传统体育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形式,属于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受到重视和普及。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全面落实,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要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承载体育健身精神的载体必不可少,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本身传承已久,蕴含体育健身精髓,不失为一种优质的载体,延安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可为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加之陕北地区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对延安大学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经过长久的发掘和整理,内容不断丰富,作为全民健身的内容已经进入了城乡社区[2],值此国家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之际,通过对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开展的情况,获取学生对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态度、主要动机及影响因素等,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在进一步推进把延安大学建设的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的关键期,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校体育文化,给高校更好的开展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延安大学公选体育课中秧歌腰鼓项目的大一学生240人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延安大学图书馆图书阅览室查阅的相关图书资料以及近年来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等发表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问卷制作调查问卷,在咨询有关老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针对参与延安大学公选体育课秧歌腰鼓项目的全部大一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为95.8%,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为97.8%。

以上数据都是通过真实调查而得,可为后面的数据分析提供有效依据。

1.2.3 访谈法

对三位延安大学公选体育课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访问调查,并在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了与本研究有关的真实信息,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提供保障。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获得的每项数据都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得出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分析

2.1.1 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

陕北地区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位于少数民族和汉族居住的交界点,受到多种民族文化的影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地域特色十分突出。通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结合导师的意见,可将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大致分为节令性民间传统体育、习武性民间传统体育和游戏性民间传统体育[3]。节令性民间传统体育,其中最具影响性的即打社火、扭秧歌和打腰鼓;其间打社火是一种将娱乐与体育相结合的民间传统活动,踩高跷、跑竹马是其中最具体育价值的活动。习武性民间传统体育,主要有民间武术,角力等。游戏性民间传统体育,主要是打秋千、打陀螺、踢毽球等。

表1 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分类表

2.1.2 延安大学开展的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

延安地区的秧歌流派很多,最具特色的当属延安北乡的过街秧歌、排门秧歌、大场秧歌、走灯秧歌,以及南乡的老秧歌。打腰鼓,尤其以延安地区最为出色,而且历史悠久,延安地区的民间鼓类项目分为三种类型: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和宜川胸鼓[4]。延安大学目前开设的公选体育课中,仅有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两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于跑竹马、角力等带有竞技性的项目仅在体育专业个别学生中有所涉及,而体育专业学生虽有体育游戏的课程,但对游戏性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并无涉及。由此可以看出陕北民间传统体育种类较多,项目较为丰富,但对于高校开展的课程来说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并不广。

2.2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基本情况调查

2.2.1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性别特征

由表2可以看出,选择上秧歌课的男生有14人,占秧歌课总人数的18.7%,女生有64人,占秧歌课总人数的81.3%;选择上腰鼓课的男生为97人,占腰鼓课总人数的64.7%,女生为58人,占腰鼓课总人数的35.3%;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秧歌腰鼓项目的男女生的比例总体较为均衡,但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人数呈现相反的趋势,选择上秧歌课的女生多于男生,而选择上腰鼓课的男生则多于女生。腰鼓源于战鼓,现代腰鼓表演多于民间武术相结合,黄土高原上的腰鼓表演振奋人心,气势粗犷豪迈,因此男生选择人数较多[5];而扭秧歌则相较于腰鼓来说柔和了许多,主要特点是“扭”,既有集体表演的大秧歌,也有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双人舞,学生对其具体的形式了解并不多,多认为男生不适合参与扭秧歌,因此选择扭秧歌的女生多于男生。

表2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性别特征调查表

2.2.2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地域特征

大部分高校招生时面对本省招收学生的比例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因此学生的籍贯多来源于陕西本省,而对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来说,非陕西省生源对此并无太多了解。由表3可以看出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来自非陕西省的仅有36人,占比16%;同时,可以看到在来自陕西省的学生当中,来自陕北地区的有46人,占比为24.3%,而非陕北地区的有143人,占比75.7%,通过与部分学生进行的谈话得知,陕北地区学生大多自小开始接触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此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更倾向于秧歌腰鼓以外的内容,但也有少量学生表示想在高校进一步加深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而非陕北地区学生则表示相对新鲜的事物更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因而更倾向于对接触较少的秧歌腰鼓的选择。

表3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地域特征调查表(N=225)

2.3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现状

从表4可以看出,延安大学大一学生知道的陕北秧歌的各个风格流派差异较大,有一半以上的人知道过街秧歌和大场秧歌,分别有120人和138人,所占比率分别为53.3%和61.3%;而知道排门秧歌、走灯秧歌和南乡老秧歌的人数仅为36人、20人、16人,占比分别为16%、8.9%、7.1%。说明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对陕北秧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陕北秧歌的风格流派知之甚少;学生对安塞腰鼓的了解明显高于洛川蹩鼓和宜川胸鼓,知道安塞腰鼓的人有198人,占比可达88%,而洛川蹩鼓和宜川胸鼓知道的人分别只有36人和28人,比率分别为16%和12.4%。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校开展的课程为安塞腰鼓,对于洛川蹩鼓和宜川胸鼓尚无涉及,而且安塞腰鼓在国际上也颇负盛名;学生对其他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了解的人数较少,仅为25人,比率为11.1%,因为延安大学目前开设的课程仅有秧歌和腰鼓两门,对其他课程尚无涉及,导致学生了解较少。

表4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的了解状况调查表(N=225)

2.4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2.4.1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动机

由表5可以看出,占被调查总数69.3%的学生参加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动机是“增强体质”,为156人,表明增加健康、锻炼身体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占被调查总数61.8%的人参加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动机是“消遣娱乐”,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提高,学习之余参加身体锻炼的需求越来越高;占被调查总数50.7%的学生参加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动机是“兴趣爱好”,为114人,表明现在大部分学生在选择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时会考虑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容忽视的是,有75%的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目的是“应付考试”,为162人,说明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抱有完成任务的心理,对学生加强陕北民间传统体育的了解有很大的制约性;除此之外,还有43.6%的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目的是“减轻学习压力”,当前科技发展迅速,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6],通过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节。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学生选择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在于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深入体会到陕北人民粗狂豪放的性格,更近距离的体验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表5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的动机情况一览表(N=225)

2.4.2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每周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次数

由表6可以看出占总调查人数60%的人每周都会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一次,为135人,说明目前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较好,有68人,占总调查人数30.2%的人表示表示一周会参加两次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而参加3次以上的人仅有2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8%。经过调查得知,延安大学开设陕北民间传统体育公选体育课一周仅一节,这也是大部分学生一周参与一次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原因,公选体育课不选择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就意味着学生不会参与到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中去。

表6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每周参与陕北民间传统 体育项目的次数调查表(N=225)

3.4.3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每次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时间

由表7可以看出有188位学生每次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时间为90~100 min,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3.6%;有14位学生每次参与的时间少于90 min,占比6.2%;有23位学生每次参与的时间在100分钟以上,占比10.2%。延安大学公选体育课一节课为120 min,因此一半以上的学生每次参与的时间都在一节课以内,通过访谈得知也有一部分学生会加入一些类似于安塞腰鼓协会的社团,参与社团活动,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到陕北民间体育项目中,但每次参与的时间都不会很长。

表7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每次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 项目的时间调查表(N=225)

2.4.4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

由表8可以看出,占调查总人数的55.6%的学生认为非常应该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为12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5.3%的学生认为应该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为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的学生认为不应该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为18人;另有11.1%的学生认为传不传承无所谓,为25人。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7]。而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学校载体的优势,可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8]。

表8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对传承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文化的态度调查表(N=225)

2.5 制约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因素

由表9可以看出,制约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因素有很多,“缺乏了解”和“缺乏锻炼氛围”是制约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比35.6%和28.9%;其次是“缺少伙伴”、“教学内容单一”和其他因素。不难看出,学生缺乏了解和没有良好的锻炼氛围是制约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其的了解程度,营造浓厚的锻炼氛围;“教学内容单一”是由于教学资源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可适当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缺少伙伴”则是学生的主观因素,新生刚到校,同学之间的交往相对比较拘谨,需要学生增加与同学间的交流,从而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表9 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 项目的影响因素调查表(N=22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延安大学目前开设的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够丰富和完善,可供学生实际选择的课程仅有陕北秧歌和安塞腰鼓两项,学生选择范围不广。

(2)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在秧歌和腰鼓课的选择上存在着男女性别不平衡,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

(3)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对丰富的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不足,学生对除学校已开设课程外的项目缺乏了解。

(4)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主要动机是“应付考试”和“增强体质”,其他动机也占一定比例;大部分学生每周都只参与一次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另外学生普遍认为应该传承民族民间体育文化。

(5)制约延安大学大一学生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因素主要有缺乏了解、缺乏伙伴、教学内容单一和缺乏锻炼氛围。

3.2 建议

(1)深入挖掘、整理丰富的陕北民间体育项目,引入更多适宜学校发展的项目进校园,提供更多趣味性与健身性相融合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增加学生的选择范围。

(2)基于参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人群性别特征,对和参与人群性别特征相符的项目进行选择,增加学生对该项目特征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地域差异,学校应增加省外学生对项目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加强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的宣传作用,向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宣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

(4)学校予以体育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避免落入因需要考试而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误区[9];学校可建立与陕北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关的社团,给学生课外参与提供有力条件;在教学中有意识的穿插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意识,也可组织一些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结合陕北地区特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5)营造良好的民间传统体育锻炼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团体锻炼,促进学生间人际交往的同时达到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0]。

猜你喜欢
延安大学腰鼓秧歌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昌黎地秧歌
文化·延安
生态女性主义在霍桑《红字》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