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枫
摘 要:语文作文是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不仅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词汇储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化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即是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注重素材积累、反复锻炼和实践三个角度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作文教学
作文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许多学生对于语文作文写作总是感到头疼,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或者自己感觉自己内容有千言万语,可是真要落笔的时候发现也只有几句话而已。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做好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学生们的作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具体而言,语文老师应当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因为多数学生对写作丧失兴趣,主要是由于其不知道该如何写作。一旦学生能发现作文写作的途径,其就会不由自主地焕发出自己对作文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老师在带领学生翻译和讲解课文之后,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晏子使楚》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学生:“好。”老师:“好在哪里?”学生:“故事编排巧妙。”老师:“这篇文章的故事是按什么顺序编排的?”学生:“时间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老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这篇文章就是从晏子进入楚国大门开始写起,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如果让你们写这篇文章,你们从哪里写?”学生:“也从晏子进门开始写。”老师:“是的,这在作文写作中叫做扣题,也叫作开门见山。就是在写作文的时候,文章要紧紧围绕着题目写。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没有犯过这种文不对题的错误呢?”学生:“犯过。”老师:“是的,你们作文丢分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文章跑题。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文章紧扣题目的代表作品,同学们要掌握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并且你们课下可以写一篇《晏子使楚》番外篇,编想一些晏子使楚的其他趣事,但是要记得扣题。”
二、注重素材积累
正所谓厚积方可薄发,导致小学生写作时笔下无文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自己肚里没有素材。这与学生们自己的日常积累是分不开的。但是在多数学生都不注重或者注意日常积累的情况下,老师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只有让学生的大脑之中填充满各式各样的写作素材,学生才不会害怕写作,也才能够下笔成文。
日常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素材分享和记录。具体而言,老师可以先抽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始一场名言警句比拼大赛,通过分组PK的形式,将学生掌握的名言警句全部掏出。但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老师在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可以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抽取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最新学习的名言警句或者趣事经历。这既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是“逼迫”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的有效方法。其次,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翻看作文素材的好习惯,这也是素材积累的重要方法和环节。因为素材的分享只是我们的短暂记忆,而要将其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则需要学生自己下一番功夫学习才能实现。其三,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不仅可以作为学生作文写作时的写作素材,而且其也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反复锻炼和实践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之后,其就需要引导学生多多进行作文练习与实践,否则学生的写作水平依旧难以提高。尽管写日记也可以作为一种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日记多是短篇内容,其与长篇作文写作之间还存有一定的不同。因此,语文老师不可忽视作文的反复锻炼和实践。具体而言,老师可以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后,让学生自选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其他任何体裁的小作文。这种小作文并不需要消耗学生太多的时间,也就不会引发学生们的写作反感。而且经常性的练笔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积累素材的运用,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刺激学生继续加大自身的素材积累程度,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其次,通过学生们作文的练习,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为老师后期的写作指导提供方向。通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与锻炼以及老师持续的跟踪指导,学生们的作文写作水平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影响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本文所阐述的兴趣、素材和实践三个因素之外,老师在开展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们的精神鼓励,要让学生始终坚定自己的写作信心。因为只有学生不放弃写作,老师的作文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莉.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64.
[2]张秀賢.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谈[J].甘肃教育,2019(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