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题探究

2020-04-08 15:19杜军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考语文文学类

杜军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题的四种方法:研究高考新变化,解读考纲新动态;重视课内文本,深挖文学作品内涵;深入研究高考文学类文本,注重选材方向性;研究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的知识点,保证日常题目的严谨。

【关键词】高考语文 文学类 文本阅读试题 命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8-0161-02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以其思想深刻、情感真挚的特点感染着读者,能够让读者从文本中感知文化内涵、人物精神品质。如何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如何做好文学类文本试题的命制,便成为一线教学老师的工作内容之一。

在日常的教学、考试中,选择什么样的文本,命制怎样的考题,考查什么知识,体现什么精神,这些都是语文老师要充分考虑的。如何才能选出好文本,命出好题目,需要语文老师从高考试卷中寻找线索,认真研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命题策略。

一、研究高考新变化,解读考纲新动态

新课改后,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层构建由浅入深,从知识储备到思想价值,体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特点。从近几年语文高考题目中,教师不难发现高考试题与时代发展相关,与实际应用相关。这样的考题既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学而不僵,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关注民生动态,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命运。

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这四层构建中,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养成提取、概括、分析、总结、升华等方面的能力,从简单的记忆上升到学科专业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学科素养基于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核心价值指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起到方向领引的作用。四层关系紧密关联,构成有机整体,使素质教育目标在高考中得到系统的体现。

因此,文学类文本的选择既要符合基础性题目,又要提升到核心价值的高度;既要体现个人情怀,又要把个人放到时代中去。无论是处在哪个时代,个人只是一滴水,只有把个人放入时代中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战争》,用爱情的悲剧反映战争的残酷。当然,文学类文本也可以以小见大,以一个人的精神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例如《马兰花》以借钱一件小事唤醒了人们对诚信、互助、感恩等美好品质的认知。这两种情况都是文学作品中大时代下小人物的精神可贵之处。当然,也不乏有些文学作品通过人物与时代的关系,不显露作者个人的褒贬情思,而是让读者思考,让读者带着问题展开个性化解读,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认知,对时代的记忆。例如《玻璃》《塾师老汪》等,给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让读者发挥的空间较为宽广。这些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经过岁月淘洗后沉淀的厚重記忆。

二、重视课内文本,深挖文学作品内涵

高中教材的变化与高考命题的方向,应该具有一定的吻合性。若高中教材的变化在高考中没有体现,那么高中教材变化的意义何在?新课改的意义何在?笔者认为,为了体现课改中教材的变化价值,高考命题方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与高中教材的变化相一致。

课文无外乎是一个例子,而课文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时代价值和精神价值是语文老师重点解读的地方。旧教材中删除的部分在新的高考当中应该会慢慢弱化,而新教材当中新增的部分,为了体现其新增的价值,在高考命题上应该有一定的体现。而新旧教材一直保留的篇目或知识点也会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因此,研究高考命题的方向,应该从日常的教学研究开始,从研究课改教材开始。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上好每一篇课文,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同时深挖每一篇课文背后的内涵和思想价值所在。例如,一篇文章重点上讲什么,教师要有底气,有个人的深化解读,把日常教学中的知识讲解讲清、讲透,以日常的高效课堂为高考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小说《祝福》《林黛玉进贾府》《边城》,诗歌《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杜甫诗三首》,话剧《雷雨》,散文《记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演讲词《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等应该做到细读精读,甚至是板块式整体阅读。从作家的一篇文章到几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相关作品,让学生从更多作品中了解一个时代,体会作者个人思想的广博性、深入性、崇高性。只有这样才能从多个角度、多个作品中深刻体会文本的价值、作者的情思,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情感共鸣。教师做好文本的深入解读后,便可以从命题角度思考如何命制题目,考查什么知识点。只有读懂、读透文本,教师才能灵活运用材料和命制题目。这样就不会从网络上照搬照用原题,不加筛选、不做改编。

三、深入研究高考文学类文本,注重选材方向性

研究高考文学类文本,从中可掌握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选择方向。2015—2020 年语文文学类文本(全国卷)分别选择了《马兰花》《塾师老汪》《玻璃》《锄》《战争》《天嚣》《到梨花屯去》《微纪元》《小步舞》《理水》《有声电影》等小说类文本,《窗子以外》《我们的裁缝店》等散文类文本。

从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材上看,以小说为主,国内小说比重大,国外小说比重小,同时兼顾散文。小说选材又体现不同时代的特性和人性的质朴及崇高精神。例如,有土地改革时期的《到梨花屯去》,体现农村改革变化中的问题和探索,逐步完善农村改革制度;有市井小民如何将人性光辉传播开来,让人感动的小说《马兰花》;有时代先锋,科幻与现实相联系的《微纪元》,让人思考环境与未来的发展;有在战乱时期对生命思考和战争批判的《战争》;有时代快速发展过程中,老者与时代生活脱离的《小步舞》;有在新旧文化变革发展中的《玻璃》《有声电影》;有新农村变化中对环境的保护、对土地依恋的《锄》;有在生命危难或生活困境中依旧保持生命高贵的《天嚣》《我们的裁缝店》;有为民请命、不顾个人安危的《理水》。这些作品都将人性的美好或矛盾,放入一个时代的洪流当中,让读者或感受中国发展过程的历史变迁,或感受时代变化中人的思想矛盾,或感受人性美好的坚守,或感受对生命的悲悯与同情。

总之,种种故事都有着特殊的时代性,作品不仅仅反映一个时代,更宣扬一种精神。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时代又有着传承不变的文化精神。这些都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带给教师的命题选材思考。

四、研究高考文学类文本命题的知识点,保证日常题目的严谨

在日常教学中,应从文化的角度渗透思想,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文学作品的价值,让作品的精神内涵滋养文学的发展。但是,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因此,如何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分析,需要语文老师给予学生指引。这就需要语文老师认真研究高考命题的知识点,让学生做到必考知识得满分,常规题型不扣分,创新题型得高分。在这里,常规题型的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和策略不做分析。但在命题方面,语文老师应该细致研究,以提升命题质量。例如,在日常考试中,笔者把网络上的文学类文本《新年礼物》的选择题做了一定的调整。原选择题命题为五选二,但改革后变为四选一,笔者决定用一道选择题综合考查不同的知识点。因此,选择题做了如下改动:

原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曾经高考文学类文本客观题为双选,5 分)

A.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再后怯怯地问话,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理解、关心的变化,这是小说的细腻之处。

B.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很久不知道给母亲买什么礼物,就打电话问母亲缺少什么,这样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了下面母亲为李娟寄礼物的事。

C.李娟陪雇主老太太睡觉,而放弃陪母亲睡觉,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在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忧虑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弟弟回到家里过年,而且还帮母亲劝姐姐回家过年,说明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他是小说着力树立的一个鲜明的孝子形象。

E.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于是也开始思念母亲,急不可待地想回家和母亲团聚,感受母女亲情,所以流下了泪水。

修改后题目: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文学类文本客观题改为单选,3 分)

A.文章开篇写年关年味越来越浓,紧扣标题“新年”,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背景。

B.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失落、难过的情感变化,这是小说描写的细腻之处。

C.李娟打电话问母亲缺少什么的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引出了下文弟弟替母亲寄礼物的事,也体现出弟弟对母亲体贴的照顾。

D.李娟陪雇主老太太睡觉,而放弃陪母亲睡觉,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在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忧虑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修改后的选择题考查了环境描写作用、人物形象、情节作用、情感主题四个知识点,体现学生的分析能力。

同時,教师对创新题型的答题策略要做好研究、多分析,做到讲清楚,讲透彻。例如,《微纪元》中让读者理解“科学”和“科幻”的关系。这种题如何回答,考生的回答切入点决定了此题得分的高低。在日常考试的命题中,如何把创新题型命制得当考验一个老师命题的水平。而在日常考试中,文学类文本要做到常规知识点考查全面,创新问题灵活中有约束。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认真思考。

高考文学类文本具有丰富的内涵,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的积累。只有在日常阅读中做到广博和深刻,才能做好文学类文本题目。而高考命题既有规定题型,也有灵活题型。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培养阅读能力,才会在考试中从容面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广西考试招生和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标准的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命制技术研究”(2018ZJY261)的阶段研究成果。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高考语文文学类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年度图书
呼唤高考名句默写题的改革
抓文体特征 重整体感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
高考语文快速辨析病句的教学研究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高考语文课堂复习的指向性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