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生长”之道,从“原点”走向“远点”
——例谈“生长课堂”的教学策略

2020-04-08 10:13陆李华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原图原点长方形

□陆李华

生长课堂关注生命、联结生活、注重生成,是激发学生不断萌生想法,创生智慧,共生发展的理想场所。数学课堂应遵循儿童的生长规律,成为开阔、纵深的思维对话场,教师要善于巧妙点化,引领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历程。数学生长课堂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发展远点。笔者结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谈谈“生长”课堂之道。

一、生长课堂应植根于生长的“原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可还原为一句话,“学生已知了什么,从这里出发进行教学”。生长课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精准把握学生的生长“原点”。

【教学片段1】

师:马上就要到圣诞节了,老师制作了一张电子贺卡,一起看!(课件动态演示图片的旋转、平移)

师:图形先后经历了怎样的运动变化?

生:先旋转,再平移。

师:对!平移和旋转是图形变换的两种方式,我们以前就研究过。那么在刚才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图形的位置变了。

生: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变。

师:真会观察!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图形的变换方式——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师:还是看这幅图,为了让后排的同学看得更清楚,我打算把它放大一些。你觉得该怎样放大呢?

生:可以拖动鼠标把图片拉大些。

(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操作,将图形分别横向拉大、纵向拉大,整体放大)

师:图①、图②、图③都变大了,你觉得它们都是放大吗?

生:我觉得图①、图②不是。这两幅图虽然变大了,但有点怪。

生:图①被拉长了,图②被压扁了,只有图③没变形。

师:你们的感觉不错,的确只有图③才是数学意义上的放大。

本课的生长“原点”是学生学习过的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经验。但小学生易把生活中图形的变大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混淆起来,这对新知学习会产生负面干扰。

在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继而直奔主题,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又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比较。借助电子白板,对图形进行水平拉、垂直拉、对角拉,是把握学生生长的“原点”,使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变大”与数学意义的“放大”是不同的,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

二、生长课堂的撬动需要“支点”

数学课堂生长的“支点”是什么?数学核心素养最终的落脚点离不开问题的解决,好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成为生长课堂的“支点”。

【教学片段2】

师:现在,关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生: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到底有什么规律?

生:为什么图形放大和缩小后大小变了,但形状不变?

生:到底怎样能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

师: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们觉得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静静地等待)

生:我觉得与它们长和宽的比值有一定关系。

生:我也想知道它们的数据。

师:好!请你们借助方格图来研究(出示方格图),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分享)

生:我们小组发现原图的长与宽的比是3∶2,图③的长与宽的比也是3∶2,所以形状不变。

生:我们小组发现原图长与图③长的比是1∶2,宽的比也是1∶2。

师:同学们的研究非常有价值。你们的发现和书上一样吗?仔细读一读,琢磨琢磨哪个词特别重要。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 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生: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每条边”,也就是长和宽要同时放大相同的倍数。

生:我认为“对应边长”也很重要。新图长与原图长的比是2∶1,新图宽与原图宽的比也是2∶1。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一共提了三个核心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具有开放性、思考性和生成性。第一个问题:关于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第二个问题:你们觉得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们借助方格图来研究,看看能发现什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特征。第三个问题:仔细读一读,琢磨琢磨哪个词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对书本中的“每条边”“对应边长”等关键术语进行关注,使其应用到学生的表达中。

适度的“大问题”是撬动生长课堂的“支点”。

三、生长课堂应点化生长的“助力点”

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遵循儿童的生长方式,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细致耐心地倾听、观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点化”,引发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争辩,从而为学生的思维生长助力。

【教学片段3】

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的巩固练习环节,教材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

课件出示①号长方形,不出示方格背景和其他图形。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观察①号长方形,感觉一下。

(生静静地观察。停留了几秒钟,教师再出示另外四个长方形)

师:凭直觉,你觉得哪些图形是①号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生:我感觉是⑤号。

生:我觉得是③号。

生:④号肯定不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必须是长和宽同时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④号的长和①号的长是相等的,而宽却相差很多。

(师继续演示课件:添上方格图)

师:赶紧验证一下,看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

(学生静静地思考、计算)

生(兴奋):确实是③号和⑤号。

师:恭喜你们!那现在你能完整地说说它们分别是①号长方形怎么变化来的吗?

生:⑤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它是按3∶2的比放大的。

生:③号图形是①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它是按2∶1的比缩小的。

生:不对!应该是按1∶2的比缩小的。

生:我有点混淆了。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图形是放大还是缩小?

生:我发现表示图形放大时,比的前项要大于后项,表示图形缩小时,比的前项要小于后项。

生: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比的前项表示新图的边长,后项表示原图对应的边长,所以前项大就是放大,前项小就是缩小。

师:发现了窍门!谁来当小老师,任意说一个比,考考大家是图形的放大还是缩小?

(学生互相考对方)

师:老师也来考考你们——1∶1。

生(边笑边答):不变!

师:a∶b。

生:这个应该是无法确定的。

师:那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生:如果a大于b,那就是放大,如果a小于b,那就是缩小,如果a等于b那就是不变。

师:真了不起,总结得简洁又全面!

(教室里顿时掌声四起)

教师把静止的教材习题作了动态呈现,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洞察力。通过添上方格图,引导学生验证猜想,并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它们分别是①号长方形怎么变化来的。当有学生把“按1∶2 的比缩小”说成“按2∶1 的比缩小”时,教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紧紧抓住学生的“疑点”和“易错点”继续追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图形是放大还是缩小?”把学生思维的触角延伸到问题的深处。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把握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本质。最后在“谁来当小老师”环节,教师适时参与其中,引出“1∶1,a∶b……”教师有的放矢的点化,助力了生长课堂的开展。

四、生长课堂应着眼于生长的“远点”

学生在当下课堂学习中获得的进步,也是未来“远点”发展的基石。

【教学片段4】

(1)请你从前面三幅图中选一幅进行研究,画出原图按( )∶( )的图。

(2)再画出第四个三角形按2∶1放大的图。

师:关于这几个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小组交流后,大家还有问题或者建议吗?

生:我有个小建议,大家在选图形时,可以选简单点的,这样不容易错。

师:那你们觉得把哪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比较容易呢?说说理由。

生:我觉得把正方形放大和缩小最简单了。

生:我也同意。因为正方形只要确定它放大或缩小后的边长就可以了,不像长方形和圆那样麻烦。

生:我不同意,圆也很简单。因为决定圆大小的就是它的半径,所以只要确定圆放大或缩小后的半径就行了。

(学生恍然大悟地连连点头)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几个小组对最后一个图形进行了讨论,是吗?

生:我们组的小A一开始怎么也画不好。他坚持要先放大斜边,又画不对。

师(转向小A):如果重新让你画一次,现在你会怎么画?

生:只要先把这个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进行放大,再把斜边连起来。

师:那放大后的斜边与原图斜边有什么关系?

生:放大后的斜边也是原图斜边的2倍。

师:既然放大后斜边也是原来的2 倍,那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

(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片刻过后,一双双小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斜边上的高可能是对应高的2倍。

生:我觉得周长也可能是原来的2倍。

生:面积可能也是原来的2倍。

生:我不同意,面积不是原来的2倍,是原来的4倍。

……

师:大家有很多猜想,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验证一下。不过我要特别表扬刚才这些同学,咱们学习数学就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善于联想,大胆猜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考往前迈进一步。

以上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出现的疑点、混淆点引导交流辨析,适时提出“既然放大后三角形的斜边也是原来的2倍,那你又联想到了什么呢”“放大后图形的周长会不会是原来的2 倍”“面积呢”“斜边上的高呢”,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处。教师的及时总结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有意义,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在脑中多打几个问号,多问几个为什么,养成由此及彼联想的习惯,这些恰恰是学生为未来积蓄生长能量的良好学习品质。

从学生的原点到远点,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土壤,把握生长原点,遵循自主生长方式,引领学生通往生长的“远点”。

猜你喜欢
原图原点长方形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小长方形找朋友
完形:打乱的拼图
有多少个长方形
找一找
铺瓷砖
巧替换,妙解答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跨越平凡
巧拼火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