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

2020-04-07 10:49谢雪连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

【摘 要】本文论述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应用的存在问题及策略,提出重视启发情境构建、注重启发实验教学、借助現代教学设备、巧妙设计问题等做法,以优化高中生物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启发式教学 应用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124-02

所谓启发式教学,即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生物课程属于一门理性的课程,单纯的知识背诵、记忆并不适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唯有学生主动总结、动手操作、理解记忆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对重新构建教学过程、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科的理论知识,减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乏味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应用的存在问题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虽然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其作用无法真正发挥,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针对性不强。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启发引导,但是部分生物教学无法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致无法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使得启发式教学效果不够理想。(2)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虽然有许多教师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他们所营造的课堂活跃程度不持久,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很快消散,整个高中生物课堂变得非常沉闷。(3)生物实验投资力度不足。启发式教学的一大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能力,这就使得生物实验教学开展变得非常有必要。然而,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验教学,甚至部分学校都没有为实验课程安排教室、配置实验器材等,影响了启发式教学的开展。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应用的策略

(一)重视启发情境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知识在学生生活之中都有涉及,在启发式教学环节应结合生活实际侧重于启发情境的构建,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习基础,但是高中生物知识的难度较大,教师如果仍然像传统教学一样盲目地进行理论传授,那么学生可能无法理解高中生物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而失去原有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必然要突出“启发”二字,如果教师都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启发”也就变成了无稽之谈。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构建启发式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生物学习之中。

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为例,其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启发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婚配子女的基因型、表现性及其比例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及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教师首先构建启发情境:“同学们,有一种人不能开车,他们在看红绿灯时会与正常人相反,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病嘛?”一些学生第一次听说这种疾病,兴趣被瞬间激发。教师继续设疑启发:“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这种病症呢?下面我们来自我检查一下。”随即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学生在经过自我检查之后对教学内容产生了较高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在讲述基本概念知识之后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关于色觉的男性、女性的基因型及六种婚配方式,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在这六种婚配方式中,哪几种是比较容易分析的呢?”学生回答:“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的子女都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纯染色体的子女都是正常。”教师在黑板上选择另外四种染色体中的一种进行讲解,讲解之后在黑板上写出其他三种亲代基因,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思路写出亲代的配子以及后代的基因型。在这一启发式情境中,教师先借助“红绿色盲症”在生活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引导,再启发学生对导致这一病症的基因进行剖析,有效帮助学生理解“X 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二)注重启发实验教学,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

通过对以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发现,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教师大都是选择“满堂灌”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无法发挥出来。而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遵循自主性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突出学生自主性。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教材中涉及的文字说明只依靠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正确理解的,事实上其中许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实验能够将生物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生物实验教学与生物理论教学不同,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生物学的奥妙及趣味之处,从而改变对生物只是单一、枯燥的知识记忆的看法。教师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判断、分析,使学生养成科学的生物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内环境稳态”为例,以往教学中都是教师先讲解概念再让学生进行题目练习,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即依据教学内容将实验分成几个不同的步骤。第一步,要求学生准备两个试管,其中一个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另一个试管加入血浆,然后对两个试管的 pH 值进行测量并记录。第二步,在两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盐酸,对比盐酸加入前后的 PH 数值变化并详细记录。第三步,将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组讨论,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讨论结果。生物实验一定要由学生独立完成,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导及启发作用。启发式实验教学通过对内环境的模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内环境知识点,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突显,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提升。

(三)借助现代教学设备,提高启发式教学效率

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识虽然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复杂的公式及概念,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抽象的概念无法通过简单的分析或是黑板讲述就能够理解,且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零碎知识、抽象知识等,仅仅通过教师一节课的讲述无法保证课堂学习效率。如今网络技术逐渐走进教育领域,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学会合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效率。

以高中生物教学中的“DNA”讲解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对 DNA 分子结构达成清晰的认识。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 DNA 螺旋结构以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碱基对、五碳糖、脱氧核糖核苷酸等概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探索能力。由于生物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必须具备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故教师要善于将多媒体教学与启发教学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动手操作能力。

(四)巧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传统教学往往只是教师的“单向”灌输,导致教师讲述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够合理,无法“一针见血”地启发学生,更无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高中生物学科从本质上与学生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生活内容重新设计问题,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减少学生生物学习的陌生感。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简化教学用语,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利用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以高中生物教学中关于“酶”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在快到中午的时候会产生饥饿的感觉呢?我们在吃饭时所吃进去的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为什么咀嚼馒头的过程中馒头会越来越甜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课堂。之后,再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酶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酶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举出例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巧妙的问题设计拉近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启发式教学应用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促进学生生物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 洋.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0(15).

[2]赵丽霞.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巧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9).

[3]黄 娟.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

【作者简介】谢雪连(1984— ),女,籍贯广西横县,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横县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生物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改革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我国高校教师“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