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散文教学方式探析

2020-04-07 10:49管素文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聚焦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论述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即圈点批注以提升语言能力、系统整合以提升思维能力、创设情境以提升审美情趣、博古观今以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散文 核心素养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072-0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教学难点。但散文又具有其他文体所没有的优势,如取材多样、结构自由、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等。学生在散文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趣味等。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散文教学较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教师教授阅读技巧的痕迹越来越明显。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老师把阅读散文的最简单快捷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对散文知识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内化成自己所得。在建构主义的理论中,那些没有经过自我消化、吸收、理解的知识不属于自己的知识,没有经过自我反思,深刻理解的知识也无法帮助学生增长智慧。这样的学习只会增加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实质意义。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并在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方面作出了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说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现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无疑给高中语文教学明确了方向。

在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散文教学如何超越固有教学模式、实现突破呢?

一、圈点批注,提升语言能力

散文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它的语言使用灵活多样,文辞的修饰,用字用典的斟酌,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作者就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悟、体验、观点。因此,在进行散文阅读时,能挖掘到文字的应用之妙及蕴藏其间的含义,就能抓住语言的张力,从而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在语言鉴赏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构建的语言。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的单元提示里有这么一段话:“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在该单元的课文《记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均有“标画出需要着重品味的词句,做批注”的练习。由此可见,本单元想要教给学生的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并由此去细读文字、细品语言。因此教师在讲授散文时,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进行不同重点的批注。例如,写人记事散文,批注的重点是人物形象和塑造形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散文,批注的重点是景物特点及景物描写的手法;议论哲理散文,批注的重点是说理的逻辑及论证方法,等等。当然,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感受较深的句子写下自己的感悟,对不足之处谈谈看法。这样细读语言,不仅能让自己重新构建语言,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审美、文化等核心素养。因为学生在批注圈点的同时,其实是在进行深入思考、探幽索微。

二、系统整合,提升思维能力

整体即联系,整体即组织,整体即整合。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并使知识转化为素养。

高中散文教学,可以利用知识树、思维导图等工具,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一方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逻辑。例如,利用“散文知识树”将散文知识进行模块化组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各类散文知识后画出“散文知识树”。比如,散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散文鉴赏的能力点,散文的写作技巧,散文中习得的精神品质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知识树”的体系去安排进度,每讲一个知识点时,都要学生搞清楚这一知识点在整体中的位置与相邻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又如,利用思维导图整理散文脉络。散文“形散神不散”,即散文没有严格的文体规则。因此学生阅读散文时往往摸不着北,思维容易混乱。而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理清散文脉络,并对散文文体特点进行归纳推理,使思维逻辑得到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群文阅读来拓展思维。群文阅读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让教师和学生围绕该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它可以快速构建学生阅读思维。例如,上《赤壁赋》时,可选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永远的苏东坡》等,让学生在阅读、讨论、思考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由此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与众不同。

三、创设情境,提升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以此来刺激学生的身体感知,从而更直观地、富有意义地、快乐地理解知识。

在讲授写景状物类散文时,可以通过图像创设情境。图画可以把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具体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例如,上《荷塘月色》时,为了让学生能感受荷塘、月色之美,上课前播放几幅在舒缓的纯音乐中展现的荷塘月色图,让学生在纯美的悦耳的音乐中仔细观察图中的景物及其细节,看到那田田的荷叶、婷婷的荷花、薄雾朦胧的荷塘,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获得美感,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又如,上《故都的秋》时,在分析了故都秋天特有的景物后,让学生根据郁达夫的文字,将心中印象最深的景物描绘出来。虽然有的学生画画功力不好,但是学生通过画画,使之感受了故都秋天的清、静、悲凉。

在讲授人物传记类散文时,可以通过动作创设情境。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就是表演。这不仅是教学内容的外观形象,而且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比如,上《苏武传》时,根据课本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展现的苏武面對卫律和李陵的劝降时的不同的措辞和态度,使之更好地理解苏武的爱国之心。

当学生感知到语言文字中传递出来的温度时,就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内蕴,增强了审美体验能力。有了审美体验,就可进行审美的再创造。例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的师者形象深入人心。特别是文中学生在听老师演讲时的那又哭又笑的一系列的描写,栩栩如生,把梁启超那副爱国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果课后让学生描写班级的一位任课教师,要求不能出现老师的姓名、学科,只能描写其个性,由作者朗读,让其他同学辨别是哪位老师,那么就能让学生一下看出谁写得像、写得生动。写作底子好的学生信手拈来,对写作感到头痛的同学,学完这一课,也知道可以模仿梁实秋的路子来写。比如,在学完《故都的秋》后,可以让学生以此为蓝本,写一篇《南宁的秋》或《南宁的冬》的作文,刺激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他学生对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教师根据课本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作文。这样学生自然对写作感兴趣,自然能领悟模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

四、博古观今,提升文化素养

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散文篇目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知,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中这么多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国家的散文给学生带来的是各种不同的文化熏陶。特别是中国古代散文,它不仅拥有我国古代汉语特有的语言特征,而且在字里行间展现着我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的文化特色、各家的思想和立场等。在学习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散文时,学生可以了解各时代的历史文化、民风民情、生活习俗,也可以深入理解我国的“仁、义、礼、智、信”等宝贵的精神财富,继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例如,在教授《鸿门宴》《张衡传》时,可以利用课文下的注释结合相关图片、故事等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常识和官职制度等传统文化常识。在教授写景状物散文时,则可让学生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风物美景,继而感受作者的思考,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在教授人物传记类散文时,又可让学生理解仁人志士回归田园之乐、胸有抱负之人的壮志难酬、爱国人士的满腔热血等。学习这些风流人物的人生智慧,从而获得思想品质的提升。学生在散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自然对话、与历史人物对话,在文化素养上得到不断的熏陶。

由此可见,这一篇篇散文给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识,散文的学习也成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文章中徜徉,学生学习、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久而久之,学生就拥有了广阔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觉态度。

综上所述,通过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可让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让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习得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然,高中散文阅读教学无论是赏析语言,还是理清脉络;无论是圈点批注,还是创设情境,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都相得益彰。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使散文教学更能发挥出它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管素文,女,籍贯广西桂林,中学一级,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九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

(責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