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平
摘要:教学过程设计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得用心——有学生,有知识。
关键词:导课、提问、阅读、小结、板书、作业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过程设计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一、水到渠成的导课
良好的开端即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课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将学生思维引入当堂所学知识的领域,或激发兴趣,或创设情境,或引人深思……使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柳永的《望海潮》,让学生吟诵关于杭州美景的诗句,学生们纷纷表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各种脍炙人口的句子一起涌来,这时教师说,有一句关于杭州的诗被金主完颜亮听到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大举金兵入侵,学生一下有了兴趣,迫不及待地进入新学内容。
二、弹无虚发的提问
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组织调度的角色,问题设置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而这个问题既不要脱离教学内容,也不要脱离学生认知水平,既要基于原有基点,又要让学生有拓展提升的空间,既要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又要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理,即难易适中,深浅合宜,每个问题都要有意义,要让学生有收获,当然,不仅是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包含其中。平时的学生满堂吼,时有时无的接下句的变现,严格意义上说并不称其为回答问题,只是学生对教师的附和,是对教师表演的配合,而教师灌输的无论多么精彩,也只是一家之言,是对学生的无视。
三、其义自见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是说、写的基础,无读不成语文,学生缺少阅读环节,语文教学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切教师行为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费力不讨好,而大量的阅读需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下,课余以及生活之中,教师要开阔视野,正确认识,语文课堂只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载体,更多内容来自于生活实践,课本内容只是有限的经典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学习的不二法门。
四、点石成金的小结
四十分钟的课堂容量不小,尤其是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的时候,更需要教师及时恰当的收放,学生往往会由一个点辐射开去,信马由缰,甚至在讨论过程中会相互攻击,偏离出发点,变课堂为辩论会,这时教师要发挥作用,恰到好处地进行援引,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不做无谓的口舌之争,另外,课堂结束时教师要做全面而深入的小结,要兼顾本节教学内容,还要设计到学生评价,同时要定位课堂,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教学结束,用这样一段话来小结,就更加深刻地了解马克思,并与文中的“将永垂不朽”相照应。“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够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当将永远存在!”
五、拓展延伸的作业
课后作业并非教学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千万不可小觑,它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主阵地,课内设计主要针对学生的同一性整体性,课后就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放飞学生个性,给予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探究,有所成长,有所收获,这样的题目设置要求教师既要备好知识,又要备好学生,既要设计与课堂的衔接,又要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切记随随便便,草草了事。
六、画龙点睛的板书
板书是课堂学习内容的浓缩和提炼,定要做到精简,同时又要展示思维的发展脉络和知识的体系,让具有相同业务能力的人看到思路和设计,让学生在复习时一目了然,当堂知识了然于胸,教师在设计板书时需要字斟句酌。
例如《窦娥冤》板书设计:
七、自我成长的反思
反思是课堂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的个人行为,是查漏补缺,是自我成长的快速途径。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记录具有启发性的思维路径,如《烛之武退秦师》学完后有学生探究“改写历史的细节”这一命题;可以根据学情的需要补充相关知识,并形成丰富积累,以备后来教学,可是总结成功的小细节,可以改进不满的小瑕疵,坚持记载积累,既有利于我们的实践成长,也有利于理论水平的提高。
短短一堂课,区区一节教案,无处不在折射教师的理念和智慧,每一处都须用心設计,既有知识,又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