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亮
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情意的产生受学习外语认知活动的影响,学习外语的认知活动能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低层次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初学外语时,会产生一种好奇心,好奇心不断获得满足,从而又产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断获得满足,进而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与崇高远大的理想相联系和强化,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从而形成认知兴趣.因此,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又要重视情意目标的实現.但是,当前有些外语课堂教学还未把情意目标提到教学议事日程上来,或者有意无意地把它忽视了。
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语言知识的传授不能代替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和为交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在教学中将掌握语言知识、培养言语技能和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Daily,让学生参阅天气预报这一版进行对话.学生在自由交谈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扩大吸收了书本外相关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交际活动中还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读、写和语言交际的能力,达到了多元培养目标。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 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