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也有误解

2020-04-07 17:52郑文婷
人力资源 2020年1期
关键词:荆轲自信项羽

郑文婷

上个月参加一个培训班,国学老师讲关于“自信”的话题。老师告诉我们,职场中要有自信,因为你能依赖的只有自己。在做结业论文时,我的一个同学写了一篇关于自信的文章《自信是成功之基》。作业需要同学之间相互打分,但是我并没有给这位同学很高的分数。我不否认,自信是一个褒义词,它能代表一个人具有积极乐观的品质。但是,如果在自信前面加上一个副词,就有截然不同的含义。比如:“这个很自信。”这是一个表扬的语气。再比如:“这个人太自信。”相信大家都能听出其中的含义,这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自负的意思。在职场中,自信是好,但是要把握住其中的度,如果能让人认为你为人谦虚还可,如果让人觉得你过于自负,那将不利于你的职场发展。

自信不自负

楚汉相争,刘邦所以胜出、项羽所以败亡,在很大程度上是心力较量的结果。尽管不能简单地说,刘邦赢在自信,项羽输在自负,但就他们各自的心态而言,大致还是有些道理的。

明代河东学派创始人薛瑄在其所撰《读书录》中,多处谈到自信。他认为,见解明澈的人应当自信,不可因别人说了什么而改变。既不能因称誉和奉承而振奋,也不能因毁谤和侮慢而沮丧。唯笃于自信,才不会为富贵贫贱穷通所累,然后能成大事。

对于成大事者来说,自信心尤为重要,但也须有底气才行。缺乏底气的盲目自信是固执,是自负。自信的底气取决于实力,更取决于眼力。具备眼力的拼搏是自信,缺乏眼力的赌博是自负。自信与自负,看是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建立在实力和眼力基础上的心力。

在心态与行为之间,有一条无形的连线。自信的心态与自负的心态,行为不同,结局也不同。自信是强心针,既能促人自强,也能催人奋进,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自负是膨大剂,既能令人疯狂,也能使人迷茫,从而屈服自我,导致失败。

在楚汉相争中,刘邦这支队伍,草创初期的团队成员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便后来打了几场胜仗,也算不得是一支像样的队伍,比起朝廷正规军和严整的项家军,差了好几个档次。但刘邦不仅自信满满,而且能屈能伸,即便濒临绝境,也毫不服输。前期的攻打襄城,后期的奔袭咸阳,都中了范增的圈套,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几无胜算,可他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无所畏惧地驰骋开来,所遇艰难险阻,都被他的自信化解了。

刘邦能置于死地而后生,得益于他并非富二代官二代,因而没有贵族子弟身上那些华而不实的习气。不论是选人用人,还是攻城略地,没有那么多约定俗成。须借力于他人时不顾惜面子,该服输示弱时放得下身段,能用得上的手段不拘形式,能争取到的机会决不放弃。赢了不张扬,一鼓作气投注;输了不沮丧,一门心思翻本。只要有成功的可能,他都愿意接受指点,并敢于试上一试。这样的心态,使得刘邦能够在困境中熬过对手,反败为胜,最终问鼎天下。

不论是胆略还是本事,威望还是底牌,项羽的优势要远远高于刘邦,且屡战屡胜,事实上已经接近成功,到头来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因虽然可以写成一本书,但总结起来既非“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不全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项羽并非输给了刘邦,而是输给了自己。他自负又顾惜面子。由于他的自负,放走了韩信,气走了范增,使得他在一意孤行的狭路上越走越远。即使鸿门宴留下后患,垓下之围穷途末路,他还是有翻牌的机会,可惜他一错再错之后仍然放不下那可怜的自尊。突围后本可渡江休整,东山再起,但他却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暴自弃。自负到这个份儿上,也只能用一句“天亡我”来做说辞了。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没有哪位英雄能像项羽这样豪情万丈。司马迁视其为帝王,以“本纪”的规格为其立传,仅从诗词中那些壮怀激烈的名句,就足以领略到项羽的人生结局是多么悲壮。杜牧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同样觉得项羽兵败后有可能东山再起,只是他把颜面看得太重了。但是,反过来说,项羽若肯回江东,重整旗鼓,最终夺了天下,以他的自负性格,也无法坐稳江山。

做事业的领导人,最忌随心所欲,感情用事,过度自负,一意孤行。项羽尽管治军很严,但他有时过于率性。高兴时,容易放纵罪恶;愤怒时,常常滥杀无辜。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要有狼性,所谓虎狼之师。这一点,刘邦做到了,项羽也做到了。还需要有人性,所谓仁义之师。这一点,刘邦做到了,项羽没做到。表面看起来,输赢只在一瞬间,事实上,却是渐变累积起来的突变。

自信与自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谦虚不自信

在培训的课堂上,我的老师说:“自信的反义词并不是自卑,尤其是在做学问上,所以我认为,自信的反义词应该是谦虚。”许多人表示不太理解,老师们建议我们重读《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其实孔子这句话,还是打了折扣,应该说个个都是自己的老师。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师,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师。因为看到他笨、他坏,自己就会反省:不要这样笨,不要这样坏。所以他们都是我的老师,足以借镜反省。

孔子这句话同时说明了研究学问,不光是在死的书本上下功夫,还要在社会上观察:别人对的要学习,不对的要反省。这句话听起来很平常,都懂得这个道理很对,应该这样做。可是照我们的经验,人都不肯这样做,人们多半有一种傲慢的心理,美其名曰“自信”,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名校毕业,学富五车,别人知道的自己理应知道,别人不知道的,自己也照样知道。但是按照孔子的态度,对比自己好的人要尊敬,向他看齐。可是发现一个比自己好的人时,由于这种傲慢心理,自己心里很难受。再过两秒钟,觉得自己还是比他好,于是越想自己越好。就像坊间有句谚语:“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人类天生就有这种劣根性。所以孔子这几句话看起来很平淡,没有什么难处,仔细研究起来,若说在人群社会中,真发现了别人的長处,而自己能从内心、从根性里发出改善、学习的意念,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认为比别人优秀就是错的,就是自负,就是不谦虚。有时带点像傲慢的自信,也是应该的。正如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是宋国的大夫,曾经想要谋杀孔子。学生们得到消息,告诉孔子怎样逃避,可是孔子满不在乎。事实上在那种政治社会环境中,也无法逃避。孔子就有一种自信,像宗教家一样坚定。他对学生们说,上天生下了我,把历史、文化的责任放在我身上,桓魋怎敢,又怎能伤害于我?结果当然证明了桓魋无法把孔子怎样。这是不是傲慢?不是的,是自信。我们要由这里了解,有时候对某些事要有绝对的信心。假如没有这种自信心就不行。

学过武术或者体育竞技的人都知道,如果丧失了自信,任凭你的技艺再好,也会被打垮的。在一次围棋比赛中,我的对手是一位曾经拿过全国奖项的选手。当时我虽已经抱着必输的信念,但是对自己的棋艺还是很有自信的。整场比赛下来,我丝毫没有紧张的心态。相反,我的对手可能太怕输掉比赛,因为紧张最终还是输了。

看《荆轲列传》,荆轲的剑术并不高。有一次,荆轲去看一位剑术高手。荆轲举起剑来,那个人不动,只两眼盯着荆轲,结果荆轲还剑入鞘,回头就走。事实上对方是用宁静、自信的精神把荆轲克服了,这是以武术来说明自信心的重要。自信在很多地方,对很多事情,都是很重要的。

孔子之所以被后人称为“诗圣”,是因为他开创了前无古人的育人理念。许多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这等于说:诸位,你们以为我讲学问,还会保留秘密,不传给你们?我绝对没有丝毫隐瞒,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们做学问,为什么都不懂呢?做学问容易犯一个毛病,都怕老师会留一手。

中国古代的师傅总有这样一个担忧:“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在传授技能的时候,老师很可能会留一手,以防徒弟打老师。可是这一留,留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一项技能失传了。在一些技术型企业里,经常会有师徒制培训,企业希望老师傅能帮助新员工迅速成长。但是老师傅却很少有倾尽所学,来教会徒弟的。一家口腔医院的副院长总抱怨,自己已经五十多岁,还像实习员工一样被使唤,新来的小医生都无法独挡一面。然而在问他是否愿意将所有技术传授给年轻医生时,他保留意见。

职场生存压力,80后90后甚至00后英气逼人,大有一副“我主将山”的气势。所以,也不能怪年长的员工有所保留,毕竟都要保住饭碗。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却说,我并没有保留,我的学问很简单,本身就是教材,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学问就在这里面,告诉了你们,千万不要只在书本上死念书。但是要把这些知识、见解与心得用到自己身上,就要加以体验了。所以他说“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没有哪一次、哪一个地方不表现学问的道理。你们要在这方面去了解、去学习。

孔子的教育宗旨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文、行、忠、信。

第一“文”:包括了知识、文章——广义的文章。文章的文采、字句和条理,章是连起来的一大篇文理。狭义的是指文字作品叫文章,这是后世观念。在春秋战国时候,文应该是广义的文章,包括了一切知识及文学。

第二“行”:文章好,知识好,充其量变成文人。看中国三千年来文学史,文学造诣高、诗辞歌赋都行的人,在事业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之处。以诗人来说,杜甫、李白等在其他方面,没什么大成就。在功业上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文学是好的。不过像唐代几个皇帝,文章诗词都非常好,尤其唐太宗诗作得非常好,不过他不肯作,书法也好。所以唐代文学好,是帝王们提倡的。宋朝的儒家、理学讲得好,推其原因,也是受宋太祖的影响,赵匡胤本身就内行。

第三“忠”:孔子讲的“忠”,是对国家、社會、父母、朋友,任何一人、一事,答应了的话,就贯彻到底,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一事一物无不尽心者谓之“忠”。

第四“信”:就是有信义。

当然,笔者并不是来探讨孔子的教育理念,而是通过孔子的教育理念联想到他老人家对学问的敬畏。一个人在做事上要自信,但在做人和做学问上,最好还是要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就像企业中的师带徒一样,如果师傅能一直保持谦虚的态度,追求自身的进步,那也不必害怕弟子超过师傅了吧。

猜你喜欢
荆轲自信项羽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文言实词小课堂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荆轲之死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
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