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化分析

2020-04-07 17:50杨书龙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本化高职体育思政

杨书龙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对于突显学校办学特色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校本化建设和教学改革,挖掘高职体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内容,体现高职体育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和明显的职业特征,秉持“健康第一”的思路和理念,深入剖析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体育  课程  思政  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c)-0096-02

为了提升地方高职体育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知,拓展地方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要深入挖掘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高职体育课程校本化的全新改革路径,立足于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挖掘体育资源,进行高职体育课程的合理调整和设置,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1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化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1.1 意义

(1)体育课程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路径。体育课程涵盖有极其丰富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人格塑造等思政教育资源,体现出极其明显的文化性、竞争性、对抗性、规范性、社会性特征,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精神、制度性资源,成为思政教育的有力载体,帮助学生实现理性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发,达到“寓教于乐”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体育运动精神和意识。

(2)体育课程是充实思政教育内容的重要方式。高职体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技能形成及机能提高规律为依据,让学生通过身体训练增强体质,提升素养,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构建生命认知及身心协调发展,并向学生注入合作有爱、和睦团结、公平正义、协同的理念,重塑大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高尚品格,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成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源泉和载体,较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体育课程是传播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高职体育课程内蕴极其丰富、多元化的体育文化和思想观念,通过主动性、具体化、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中传承思政教育理念,明晰和把握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现实指向、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

1.2 可行性

高职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不仅关注学生在体育活动实践中的“教”的理念,还关注对学生的“育”的实施,帮助学生进行道德养成和内化。

(1)高职体育课程内蕴丰富的德育资源。学生在高职体育课程训练中需要克服运动中的身体困难,由此对自身的内在品质和坚强意志进行熏陶和锻炼。同时,高职体育课程还涵盖有极强竞争性的体育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观念,理性地看待竞争,并严格遵守相关体育规则和章程,培养学生的公平观念和规则意识。

(2)顺应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运动技能目标、学生参与目标、情感教育目标,通过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增强体质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启迪,实现“育体”与“育人”的完美融合。

2  新时代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2.1 精心做好整体育人角度下的体育课程设计

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高职体育课程设计之中,从育人的视角入手,挖掘多元化的德育教育资源和元素,营造良好的体育德育教学氛围和环境,使之贯穿于高职体育课程校本化设计的各个环节,诸如:校内外竞赛、早操、课外活动等,以羽毛球体育课程教学为例,要挖掘体育教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尊重体育课程的规律,在羽毛球运动教学的渐进性过程来看,要关注不同阶段的思政教学元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发球、击球、挑球、平抽球、杀球、搓球技术,逐渐把握简单的战术,如发球抢攻、攻后场、打四方球、杀吊上网、攻入战术、攻中路战术等,在不同的阶段中培养学生的思政品质。具体来说,通过项目分组分工和素质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品质。通过羽毛球体能专项训练,向学生传递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通过比赛团体竞赛的排兵布阵,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观念。通过体育比赛裁判和规则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成为一个守时、遵守约定的职业人。

2.2 关注不同类型高职体育课程的校本化开发

新时代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校本化开发要基于自身的前提,彰显高职体育课程的教育性、健身性、职业性和文化性特点,开发职业技能课程、体育特色类课程和资源类课程,具体来说,职业技能课程主要涵盖职业技能、职业实用体育技能、职业素养、职业保健能力。体育特色类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体育传统优势项目课程、专业文化相关课程、校际课程、与人文素质相融通的课程。资源类课程主要包括各类体育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资源课程、人机健身平台、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化平台、精品体育欣赏平台等。

2.3 重塑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体系

要让学生充分明晰和了解运动规则和裁判知识,采用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方式,重建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以羽毛球体育课程实战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预先采集相关视频素材,从不同的课程视频素材中汲取不同的思政教育知识点。如:从“单打得分点来回次数最多的视频”中领会奋勇拼搏的精神;在“比赛决胜局中落后时反败为胜的赛事”中感知永不放弃的坚韧意志。

2.4 加强课堂组织管理与控制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课堂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要求,采用分组、分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羽毛球教学为例,采用分组、分层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强带弱”的方式,学习和掌握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体会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的基本素养,在课堂组织管控中实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同时,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之中,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运动的相关视频,学习和理解运动员、教练的先进事迹,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促进高职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以中长跑体育运动为例,学生在训练或比赛中会出现“极点现象”,出现气喘、胸闷等生理反应,要适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坚持训练或比赛,由此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竞争精神和品质。

2.5 注重挖掘校内外资源

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内外部资源,借助于先进的慕课、微课等全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引入和建构多资源共享平台,与校外企业相链接和联系,注入企业文化和理念,全方位地开发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并不断完善高职体育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方式,实现对高职体育校本课程的科学管理、监控和评价。

3  结语

綜上所述,新时代下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校本开发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特色和资源,秉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注重体育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贤.高职院校构建全员、全课程、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初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6):76-77,87.

[2] 马晶.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学生“微能力”的培养与塑造——以“微调查”教学模式为依托[J].文教资料,2018(29):172-173,213.

[3] 石劲松.高校思政课教师背景性因素与教学效果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06-114,120.

猜你喜欢
校本化高职体育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国外高水平教材的引进与“校本化”的改造研究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能力探究
校本化视角下初中“阳光体育”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