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玲飞
摘要:逆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它对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启發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加强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本文分析了逆向思维的本质,简单阐述了影响逆向思维的原因,并提出了逆向思维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逆向思维 策略 空间 计算 应用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创新精神,而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思维训练。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还要追溯到小学第一学段,教师在这一时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将对学生今后思维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追本溯源——影响逆向思维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在照本宣科,教材是怎么呈现知识的,他们就怎么呈现,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一个人初期思维品质的养成,将直接影响他的思维习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教教材,更要学会使用教材。教材只提供了教师教的依据,而不能作为教的步骤。作为学生人生路上影响最深的导师,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时俱进,让教学理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学生的思维方式
根据身心发展规律,学生更习惯通过正向思维认识事物,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正向思维是指从已知条件推测出事物正向发展的方向,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数学教学比较单一、局限性较强,受到这个框架的影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从因到果、从已知到未知,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只能束手无策。
3.知识载体的呈现形式
第一学段教材中逆向思维的出现不多,而教材对逆向思维的处理往往是单独出现的,忽略了它与正向思维的对比关系,只能依靠教师自己处理教材。逆向思维是建立在正向思维的基础上,所以正向思维是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前提条件。受排版限制,教材不会再次出现学生学过的例子,这导致学生和教师缺少逆向思维的意识。
二、始得真意——显露逆向思维的本质
1.创新意识
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共同维护,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慢慢对创新意识有了更高的认识。所谓创新意识,就是人们要打破脑海里的定势思维,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新见解,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用多种方法体验,开阔视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思考多种解题途径,学会举一反三,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创新意识是促进时代发展的阶梯,也是教育事业进步的标志。
2.联想意识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的特点想起另一个事物的过程,这两个事物的特点因联想而产生某种内在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进行联想,可以产生有效正迁移,并在联想过程中释放想象力。旧知与新知靠联想搭起解题的桥梁,这是逆向思维产生的正向推力。
3.变通意识
遇到难题后,学生只会机械呆板地运用以往的解题策略,从而造成了思维定势。而变通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环节,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学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多方法解决问题。变通打破了定势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走上逆向思维这条新途径。
4.还原意识
还原意识是指,从结论出发,恢复到事物本身最初的状态。有些数学问题会给出最后的结果,需要学生还原起始数据。如一年级下册练习中有一道“还原”的题型:“ 。”在解答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还原的基本方法,利用还原方法使解题过程更加简单易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逆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还原意识,让一切回归到事物的本真。
三、融会贯通——激活逆向思维的策略
1.空间延伸逆向思维的广度
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教育界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逆向思维的空间观念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张空间知识的迷宫图。
(1)游戏策略
游戏自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操作性,故而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一旦产生,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会乐于接受逆向思维,并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正如学生喜欢玩迷宫一样,一般学生走迷宫喜欢从“入口”到“出口”的正向思维。在正向思维中,学生会经过一系列试错过程,最后找到唯一的途径。然而,当找不到迷宫出口时,学生也可以试着从出口出发,逆向寻找入口。
如三年级上册《练习十七》中有一道题目:信封里装的是个四边形(如图1所示),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形状。
如图2所示,当四边形出现第一张图时,学生欢呼起来,但图片还没有完全展示在学生眼前。教师继续往外拉,长方形的影子慢慢展现,学生又欢呼起来。当出现第三张图时,一条边慢慢倾斜,很多学生立刻反应过来这是直角梯形。在游戏中,失望与希望的情绪形成了刺激学生逆向思维的动力。
(2)联想策略
联想是根据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正向迁移。如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图形特点,这是正向思维的过程。教师还可以出示图形的一个角,让学生根据图形特征联想,发展逆向思维。
2.计算助力逆向思维发展
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组成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更重视计算中的正向思维。其实,计算中的逆向材料也有很多,如减法是加法的逆向过程,除法是乘法的逆向过程。除此之外,大量练习题也体现了逆向思维。一年级学生会接触到□-9=8,二年级学生会接触到□÷5=6,以及列竖式的填空,它们都涉及了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在计算中的出现,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算理,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算理。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在最后答案的对错,而是在此过程中习得一种思维品质,逆向思维便是众多思维品质中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