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幼儿来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可以带来不同层次的刺激,是一种隐形的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小班的环境创设首先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次应考虑教学计划、目标、节日、气候、季节等因素,创设一种生活化、情景化、互动性强,其能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机会、条件的环境,具体可分为班级文化、主题墙、区域活动三大块。
关键词:小班;活动室;环创
小班是幼儿从家庭向学校过渡的一个开端,刚入园,孩子对幼儿园的一切都不熟悉,都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症,为了帮助孩子尽快熟悉环境,小班老师必须在幼儿入园之前给孩子们布置一个温馨温暖的环境。那么,小班老师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呢?“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这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应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由此可见,对于幼儿来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可以带来不同层次的刺激,是一种隐形的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小班的环境创设首先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其次应考虑教学计划、目标、节日、气候、季节等因素,创设一种生活化、情景化、互动性强,其能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机会、条件的环境。具体可分为班级文化、主题墙、区域活动三大块。
一、 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独特精神面貌的体现,具有约束、同化、激励的作用,建设班级文化,应该从幼儿一日常规、加强互动等方面做起,让班级文化形成无声的教育力量,起到管理约束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作用。班级文化创设作为班级环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幼儿个性发展的水平,所以,幼儿园班级文化必须独具特色,内容包括整个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互动、交流结晶的展示,在环创中具体表现为整体氛围、特色文化墙、班级公约等方面。
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活动室内应明亮温暖,各种活动材料摆放有序,各功能区域完整,布置合理美观。考虑到小班幼儿喜欢动画片,对动画人物比较熟悉,我们活动室布置时选择佩奇为主要形象,以粉色和蓝色为主要色调,给人温馨温暖的感觉。
特色文化墙和班级公约是环创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公约是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得力助手,我班在活动室最显眼的部位——一体机的正上方创设活泼又严肃的班级公约,时时提醒幼儿应给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让规则意识牢牢地植根在幼儿心田。特色文化墙一般设置在进门就可以看到,较宽阔的墙面上,它主要是本班特色活动的一个展示。我们小(5)班,孩子玩得最好的就是橡皮泥,结合孩子的现有生活经验,和家长沟通后,我们把班级特色活动定位橡皮泥,于是在特色文化墙中我们不仅展示了孩子的橡皮泥作品,也展示了家长和教师利用辅助材料树枝、稻草做得橡皮泥作品。孩子在看到自己的作品时自信自豪,看到老师和家长的引领,对于玩泥,孩子又有了新的想法,模仿、创造,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经验也得到了提升,润物于无声。
二、 主题墙
主题墙来源于高效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又刚刚离开父母,情感脆弱,所以集体教学活动必须生活化。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提倡教育的生活化,主张生活教育,环境创设也应从生活经验中提取内容,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尽快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9月份的活動主题确定为“快乐的幼儿园”,主题墙的布置与集体教学活动同步进行。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活动,往往围绕一个中心话题,进行扩展延伸,从而形成涵盖各个领域的多个话题或活动。主题墙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内容涵盖集体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以我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将主题墙预设为“我的新朋友”“我会洗手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和9月份的重大节日板块“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四栏。第一周时,我先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带着自己的照片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带领幼儿共同布置了“我的新朋友”板块,将主题活动巧妙地融入了主题墙,把装饰性的墙面变成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我会洗手了”是集体健康活动《洗手》的一个再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学习必须是不断地重复,因此,我把活动中幼儿习得洗手方法做成图片挂出来,让幼儿随时温习巩固,相关经验逐渐迁移到生活中,从而教会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随时洗手的生活习惯。
小班幼儿的环境创设不但要生活化,还要情景化。如果说前两个板块是生活化的体现,那么三、四板块便是情景化、游戏化活动的缩影。“幼儿园一日活动”以图片的形式反映了幼儿一日活动的丰富多彩,带给孩子熟悉感,也给孩子反复体验快乐的机会,从而引导幼儿爱上幼儿园,爱上游戏。在祖国妈妈70华诞来临之际,我们和孩子一起观看了纪录片,孩子们说“祖国就像妈妈一样,她爱我来我爱她”,通过打扮做妈妈的游戏——拓印中国地图,孩子们尽情地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爱。
三、 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师在活动室中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清晰地划分出的不同活动范围,也称游戏区域、学习区域、活动中心。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创设应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各区之间相互联系但又各自独立,注重生活化、情景化、操作化。如在创设小班9月份区域活动时,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和需求以及孩子的人数,设置了美工区、操作区、阅读区、角色区、搭建区和观赏区等6个区域。区域环境布置的重点是活动内容,我选择以点状式呈现:在美工区,我投放了宝宝和爸爸妈妈的合影、纸条边框、不同形状的卡纸、橡皮泥、画笔、树枝等不同料,引导幼儿利用做镜框,不但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而且带给孩子亲切感。在娃娃家的一个小区里,我投放了四五个大大的毛绒玩具、孩子们的旧衣服(可以是纽扣,也可以是拉链)、旧鞋袜,孩子随时可以给“娃娃”们穿衣、穿袜。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会到了穿鞋袜的乐趣,还锻炼了孩子们穿衣、系纽扣、拉拉链等生活自理能力,手部小肌肉群得到了锻炼。在阅读区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也可让师幼共读,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亲情,然后让幼儿之间角色阅读,体验“爱”,表达“爱”;在操作区投放串珠、穿绳、吸管等材料,幼儿可以玩串项链等游戏,在反复的操作活动中,幼儿摸索除排序、分类、搭配等规则……这些区域活动诱发幼儿分享个人经验,尝试新措施,获取新感受,能力得到拓展,学习动机更强烈,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平台。
小班幼儿好奇,好动,区域活动方式更要情景化、游戏化。布鲁纳说过,情景教学比任何教学形式都没有来得直观、深刻,因为情景化的游戏,趣味性更强,更能让孩子迅速进入角色,开始游戏。如在“娃娃家”中,女孩子最爱玩“扮家家”游戏,掌握了孩子的这一特点之后,我在娃娃家的布置上做了调整:先是将偌大的娃娃家分成了几个小区,在某一区,布置了废旧纸箱做的房子,房子里投放了小毯子、抱枕、各种大小的布娃娃,还有小衣服小鞋什么的。结果,孩子一看到这些布置马上明白他们要玩“扮家家”游戏,而且有经验稍微丰富的孩子,就开始分配角色,很快,这一区的孩子就玩得有声有色了。
选好区域活动内容之后,就应该创设相应的环境。(1)给各个区域起一个响亮的区名称,如佩奇巧手屋、我是小小建筑师、小精灵书屋等。好的名称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浸润幼儿的心灵,更是文化的有效熏陶。(2)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区规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游戏特点,如小班的区规则全部采用图示,中班可以是图示+简单的汉字,大班全部使用汉字,这样的规则幼儿能看懂,才能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3)进区选择。进区选择如同分配器,有效调控着各个区域活动的幼儿人数。老师们在布置选取墙面时,不但要美观、科学,幼儿个人卡牌更要牢固耐用。
区域活动,不仅要创设情景、布置环境,更重要的是材料的投放与更新,毕竟材料才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那么,材料的投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材料的安全性。材料是供幼儿游戏,幼儿要反复使用,所以投放材料一定要安全,有毒,尖锐,幼儿可能吞咽、塞进鼻孔的小件切忌投放。第二,材料的耐用性。小班幼儿年龄小,不懂得保护玩具,所以选择区角材料时一定要耐用,方便用。第三,材料的实用性。区角活动材料,一定要围绕活动目标去选择,能为目标服务的、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投放,不要貪多。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是区域环境创设的重点。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喜新厌旧表现得更为明显,对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短短数日,在同一区域活动中,只有不断增添新的活动材料,才能使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才有利于幼儿的探索、发现与提高。比如在搭建区域中,先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半成品积木,孩子们都能熟练地搭建城堡房子时,再添加纸盒、纸杯、木条等材料,让孩子们在城堡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使游戏情景化。孩子们的兴趣稍有减退时,我又投放了一些玩具车,在楼房的周围修起了公路、桥梁和一些交通标志,说要造个小县城,孩子们一听,兴趣盎然。这样循序渐进的投放和引导,才能使孩子们对这个游戏永远保持浓厚的兴趣。
总之,小班活动室环创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对幼儿的影响虽然是隐形的,但却是巨大的。环创不是纯粹的美化装饰,也不是教师手工作品的展示,成功的环创是以幼儿的发展需要为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设计内容,搭建平台,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创设“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吸引着幼儿,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A].2016.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A].2012.
[3]应彩云.孩子是天,我是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孙晓燕,甘肃省定西市,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