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
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许多教师总少不了这样的评价:“我们班的学生在课堂外个个活泼开朗,怎么一到课堂上就死气沉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教师的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生硬乏力,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很好”“好的”“你说错了”等词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多在课堂评价语言上下功夫。
一、评价语言要有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枯燥平淡,会导致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一堂课,因为有了教师风趣幽默的课堂评价而熠熠生辉,因为有了教师及时到位的点拨而愈发精致。记得有一次,笔者听到了本校另一位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深受学生的喜爱。
那天,这位教师讲的是鲁迅的《故乡》。当讲到“豆腐西施”杨二嫂时,教师找了一名女学生模仿杨二嫂的声音朗读课文。那位女学生由于害羞,声音很小,教师没有批评她,而是幽默地补充道:“你说要是杨二嫂这样害羞,豆腐能卖得出去吗?”同学们发出了善意的哄笑,课堂教学氛围马上轻松了不少,在教师的鼓励下,那位女学生读得惟妙惟肖。笔者被这位教师的幽默和风趣折服,课堂上因为有了笑声才有趣味,因为教师的幽默才使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于是,笔者也悄悄地把这种幽默用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在教学《心声》时,笔者为了能够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杜小康兴奋激动的心情,特意安排了一名学生朗读,他站起来有气无力地读了一遍。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笔者不慌不乱,而是笑着说:“哟,你这样读,鸭子们可都睡着了,哪有力气下蛋?”学生一下子被笔者逗乐了,这名男生也情不自禁地笑着说:“教师,我重来!”当他声情并茂地将这句话再读一遍时,学生们由衷地为他鼓起了掌。可见,趣味性的课堂评价语可以让课堂生机盎然,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评价语言要有宽容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认为,人只有在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被尊重,有了安全感后,才会产生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
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听到了于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她的大度与宽容深深地感动了我。如在教学《吆喝》时,于老师找了一名男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是从北京来的,说话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可他并没有答对,于老师没有抓住他的错误不放,而是抓住他的闪光点,说:“你的北京话说得太好听了,我只有从电视上才能听到这样的语音。”教师热情高昂的评价语言使这名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也引得所有学生羡慕不已,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学生在课堂上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紧张,所以即便学生答错了,教师也不要声色俱厉的批评,而是要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让他们的情绪得到平稳后,再发挥正常水平。阿姆斯特朗曾说:“如果一个孩子某学科表现较差,我们应该从他的强势项目入手,去补救有缺失的项目,而不是一直针对他不行的项目拼命补习,用他较弱的项目去改进他已经落后的技能。课堂上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爱心,会让学生有家的温暖。”因此,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应该尽量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用激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之火。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信任和激励是一种力量,它们能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學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学生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