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有了新的看法,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有一部分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存有敷衍态度,课堂上一笔带过,教师实验教学没有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配套的实验设备,教学条件不允许,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实验。有些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实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灌溉式地传授理论知识,对实验设计不重视。有的教师有实验教学的意识,但也只是机械模仿书本中的实验,没有改革创新,教学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开展物理实验演示教学,或者学生开展分组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形象化地理解教学内容和课堂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一般是以实验为基础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手段。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实验为本的教学理念。
实验室是实施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是物理实验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据相关调查可知,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都是由教育部统一配备的,虽然有个别学校也会列出实验所需仪器的清单,但是最终配备的实验器材都不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新配备的实验器材容易损坏、质量较差,如天平、弹簧测力计等。除此之外,有的实验器材抗氧化能力差、易老化,如托盘、夹子、光学器材等,实验器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成为教学的关键。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的熏陶下,教师一时间很难适应新课标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虽然教师已然熟练掌握初中阶段的所有实验,但其在新模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不足。新课标要求,要把物理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科渗透。如在进行“研究电流、电阻、电压的关系”的相关实验时,在正式实验之前,教师能够熟练讲述实验的原理、步骤、具体操作方法、目的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连接好之后不检查电路、用滑动变阻器时用手触碰到金属滑片、电表读数时视线没有垂直电表等,这些细节都表明教师缺乏实验经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这些不轻易的细节错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课堂效果。
教学理念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社会对中学教育和学校质量好坏的评价,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学校升学率高就说明学校教学水平高,继而表明学校质量好。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理念。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多方原因造成的。有些物理教师深知实验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也采取过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但是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实验在中考过程中占的比例较少,理论知识是考试的重点。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授课堂理论知识,明知道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碍于升学率的压力,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理念,需要多方参与,共同完成这一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学校都配备有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教师要重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物理教学模拟实验。教师不用亲自操作实验,同样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知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如教师在组织有关“重力”的教学活动时,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心的具体位置,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正式课堂活动之前,搜集一些关于重力和物体质量相关的实验教学视频资料,在课前导入环节给学生观看。实验用到的工具有一块小木块、一个小玩具车、一根绳子,把气球用绳子连接在玩具车上,让学生自主观察绳子的长短、木块的位置,以及它们是否对重力产生影响。通过视频中的实验展示,学生会对重力有一个直观的、比较清晰的认识。开始正式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就视频中的实验而言,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地方,改进之后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利用这样一个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调节了课堂气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给学生准备简单的实验材料,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先自主讨论实验思路、实验步骤,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再亲自演示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对操作规范的学生提出表扬,针对操作不太规范的学生,先给予一定认可,再指出不足。
实验教学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