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新课标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现代化,使历史教学更加直观明了。这一要求符合“中学阶段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以形象认识为主”的特点,历史课本中的插图能够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进行具象的再现,是对历史教学的重要补充。在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多年的摸索后,笔者发现历史图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于历史图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作出如下几点建议。
中学阶段的学生一拿到历史课本,往往就会去翻看书中的插图,中学阶段是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看图片的时期,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有故事的性质,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一性质,无疑能对学生的兴趣做到很好的激发,如果教师能够在历史课堂中善于利用文字结合插图的方式进行形象生动的历史教学并制造悬念,以故事性的手法为学生创造学习历史的情境,将枯燥的历史知识转换为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就能够使学生融入到历史学习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瑰宝”时,就可以为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结合图片为学生讲述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汴京城的繁荣景象,当学生看到清明上河图完整清晰的图片时就会感叹图中所描绘的北宋情景的热闹非凡,此时教师再根据图中描绘的景象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最终引出了“北宋市场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结论,如此一来,就能使学生在生动的历史情境中对史料进行充分的学习和掌握。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不仅有真实的历史图片,还有不少是以漫画形式出现的,漫画通常兼具趣味性与深刻寓意,能够引发学生探究其中内涵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与自主思考能力的珍贵素材。比如,在中学阶段的历史课本上有关于“辛亥革命”的教材内容中就有一幅“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漫画插图,在进行“辛亥革命”这一课的教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这幅漫画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讨论,学生的想象与真实的内涵略有出入也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揭晓漫画的真实含义即可。比如在这幅漫画中,竹叶象征了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正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再如,在“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教学中就有“开国大典”的彩色漫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漫画中描绘的情景,观察之后鼓励学生分享与交流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将开国大典的盛况重新还原到历史课堂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针对特定的历史事件,如果离开了插图的辅助,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停留在表面而缺乏深刻具体的感受。历史插图能够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地呈现在课堂之上,帮助教师将历史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化繁为简,通过插图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能够去难存易,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在讲解“洋务运动”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外观图片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天津机器制造局作为洋务运动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西式工厂在外观上却仍然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形态,这一特点正好与洋务运动的性质相吻合,洋务运动就如同天津机器制造局一样只不过是对西方先进资本主义的借用,仍然没有改变满清腐朽的封建制度,因此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是历史的必然。通过这一插图,就能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对于中国近现代救亡图存的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插图对历史事件与知识进行复习,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幅历史插图往往反映的就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一个核心知识点,而多幅插图相互串联,整合在一起反映的往往是某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历史事件。比如,在讲授中国现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这一阶段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等串联起来,为学生讲解“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这一历史事实的线索。从西方入侵中国势力范围的扩张路径可以看出近现代中国从沿海向内陆沦陷的规律,此时再辅以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知道中国近现代被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的历史不仅是对国家主权的破坏,造成大量资本主义商品涌入中国,同时也破坏了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强大创造了条件,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插图对学生进行讲解,往往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图片生动形象的特点辅助课堂教学,其作为对历史教材中文字信息的补充,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将枯燥乏味的历史事件和知识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趣味性的展现,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历史插图能够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同时能够辅助教师将知识化繁为简,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后复习时利用图片也能够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应重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从而对图片进行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