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方面来讲,短小精悍是“微课”的显著特点之一,而所谓微课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结构化的视频资源,具体而言就是在现阶段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将课程教学内容以直观化、碎片化形式传递给学生,由此在降低学生对课程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就目前来看,作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科学合理,对后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在以往应试化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弱,课程参与度较低,因此不仅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也势必受到一定影响,为改变当前教育教学现状,近年来教研工作者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发现将“微课”践行于教学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此同时通过直观化的教学还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最终为学生独立思考和实操能力的有效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1.制作不同的层级微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虽然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化学课程的学习起点是相同的,但由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存在,课程教学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为确保“微课”践行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秉承“分层教学”思想,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进行“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需将课程知识点分层次地进行视频制作,以此在满足不同层级学生课程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为规避课程教学形式化,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工作者需提前录制一些视频并将其发送到班级群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预习,由此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为后期教学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如在进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课程教学时,为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工作者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分层次地进行“微课”的录制,并将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发送到班级群中,从某方面来讲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录制的视频中还要设置一些简单问题(二氧化碳的制作原料是是什么,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什么以及二氧化碳的危害有哪些)来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在视频观看的同时能主动地去进行学习和探索,由此在改善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知识分享,从而在营造一种趣味化教学氛围的同时,确保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2.教学时播放微课视频,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从某方面来讲,是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基础。在以往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将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一股脑地灌输到学生大脑中,学生在被动接受课程知识的同时,自身积极性将不断被削减,抵触心理和抗拒情绪的严重化导致学生自身主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确保学生兴趣的有效激发,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视频资源”的播放,将原本抽象性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在感受化学知识魅力的同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例如在进行“饱和溶液”课程教学时,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难度,自身主观能动性较弱导致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为改善上述教学现状,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差异以动画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由此将原本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后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时,通过短视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和实验,以此在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化的同时,确保自身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概而总之,化学作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起点是相同的,但由于受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课程教学差异化问题始终存在,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将“微课”践行于化学教学,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做出的重要战略改革,同时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和课堂效率的提高而言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