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腔注射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的关系分析

2020-04-07 12:43刘广川段易存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腔结膜感染性

刘广川,段易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眼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玻璃体腔注射是临床上治疗眼部疾病的常用方法,目前,相关规范及共识均认为在围手术期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性眼内炎发生,但对其是否能够减少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尚存在一定争议,循证医学证据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在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分析其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36例眼部疾病患者。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脉络膜新生血管、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血管炎等眼部疾病;(2)需采取玻璃体腔注射术治疗;(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慢性泪囊炎、严重睑缘炎患者;(2)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入组前有其他部位感染史患者;(4)血压、血糖水平无法控制患者等。根据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6.83±6.77)岁。对照组18例,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7.27±6.9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心电图、眼部检查等,测量血压及血糖水平。局麻后,术前使用 5%聚维酮碘进行结膜囊浸润清洁消毒,行玻璃体腔注射术治疗,严格按照《视网膜病玻璃体腔注药术质量控制标准(2015年版)》完成玻璃体腔注射操作。术后第1天、第3天进行复查。手术前,观察组患者预防性使用喹诺酮类眼液,对照组患者不使用抗生素眼液。

1.3 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性眼内炎、无菌性眼内炎以及结膜下出血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采取(%)表示相关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且进一步统计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无菌性眼内炎、结膜下出血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现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并发症病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感染性眼内炎是危害患者视力的严重并发症,但发生率较低。据调查显示,玻璃体腔注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仅为0.033%- 0.110%,与机体应激状态、血糖升高、免疫下降等因素有关[1]。革兰阳性菌是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致病菌,占比高达95.9%[2]。与其他有创治疗技术相同,玻璃体腔注射术同样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但并无证据表明玻璃体腔注射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风险更高。尽管如此,仍不能放松警惕,一旦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结局,因此应以预防为主。英国皇家眼科医学院指南建议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目前临床上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价值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指出,与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相比,术前使用 5%聚维酮碘进行结膜囊浸润消毒更具应用价值[3]。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上看,并没有证据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够减少感染性眼内炎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统计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无菌性眼内炎、结膜下出血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未发现应用抗生素与感染性眼内炎存在相关性。应注意的是,若患者存在穿孔伤、角膜伤口或金属致伤物,则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风险较高,建议应用2代以上头孢类抗生素进行预防,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若患者发生眼内炎,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建议早期选用广谱抗生素与万古霉素联合用药,可有效控制眼内炎发展,降低其对视力的损伤。

综上所述,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玻璃体腔注射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病例较少、术前进行严格检查已筛除感染高风险病例等,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猜你喜欢
体腔结膜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77》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转录组测序解析刺参波里氏囊腔与体腔中体腔细胞对吐脏胁迫的响应差异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鸡体腔被打开后气囊活动情况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