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琪 付雅宁 黎肖阳
近年来,关于原生家庭与教育公平的议题一直引发热议。教育作为一种公认的实现阶级跨越的途径,一直都是中国家庭关注的焦点,正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社会学家谢宇在南京大学举办的以"家庭背景、教育成就与社会流动"为主题的讲座上所说:家庭背景影响教育成就,进而促进社会流动。
在社会学的范畴中,关于社会流动的界定,通常以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为起点、以子女的政治经济地位为终点。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便是社会流动的程度,社会流动程度越低,社会不平等程度越严重。具体到我国而言,近几十年中国社会不平等程度急剧上升,专家学者指出"社会不平等的问题本身在当今中国不太可能造成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因为中国的不平等大多由集体力量导致而非个人,传统中国的话语体系促成了以业绩为基础的不平等,业绩被定义为增进民众的集体福利。换言之,中国民众信奉业绩,以此为基础的不均分配,并不会引起太大的异议。所以高考、国考等选拔方式中的成绩决定论便是缘于此,而教育不公平会加剧社会阶层固化。于是探究原生家庭对教育公平性有何影响对实现社会教育公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们项目研究的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其最大值等于1,最小值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 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基尼系数在0.4-0.5 之间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 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所以0.4 是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出现社会动荡。
纵观我国近年来的基尼系数一直高于0.4,而且自2015 年起回弹,并不断往上涨,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在不断地扩大。由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底层向中层或者上层流动越来越困难。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则逐渐演变成了当下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接受教育作为个人获得社会地位、打破阶层壁垒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近年来能发挥的作用逐渐变小,"寒门再难出贵子"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除却学生自身努力程度等主观能动性因素以及外部客观因素,原生家庭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所以,原生家庭究竟对教育公平有多大影响这个问题正引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在国外,美国社会学家布劳与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指出,父母对子女社会地位的影响,主要通过教育得以完成,它详细的描述了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对于个人地位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教育促进代际流动、获得个人地位也是社会公认的中间机制,而教育起点的设立对未来社会的不平等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国外,关于社会不平等,社会学家库兹涅茨的倒U 型曲线,很直观地阐明了其中的发展规律。他指出,在不发达地区,社会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随着发展的加速,社会不平等程度也随之增加。而当发展到较高水准后,福利制度随之完善,便形成了福利型发达国家。所以父母的经济地位影响家庭经济资本,进而影响子女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以及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少和难易程度。
在西方社会,因为相对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与教育体制,像城乡、地区等结构性因素不会导向太大的教育差异,父母受教育年限等家庭因素便成为主要的影响教育差异的原因。父母的受教育年限越高,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教育期待也相对较高,因而最终的教育成就便相对较高,反之同理。所以家庭文化资本的高低对子女能否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之西方教育具有的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使得其更注重教育公平,人们更能通过教育打破阶级壁垒,弱化先赋因素例如原生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对教育公平带来的不良影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本项目采用了线上发布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并进一步比对分析,调查的对象主要为江苏高校的在校学生。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家庭对子女教育事业方面的影响基本源于三个方面: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家庭经济资本的影响和家庭成员所处社会阶层的影响。
1.家庭文化资本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从家庭文化资本方面来看,在父母至少一方学历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家庭中,100%的子女认为父母对自己学习方面达到非常支持的程度。而在父母双方的学历均是专科及专科以下的家庭中,91.94%的子女认为父母对自己学习方面达到非常支持的程度,1.61%的子女认为父母对自己学习方面达到较支持的程度,6.45%的子女认为父母对自己学习方面达到一般支持的程度。同时在父母至少一方学历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家庭中,100%的父母非常支持子女在学业上深造的想法;在父母双方学历均是专科及专科以下的家庭中,对于"是否支持子女在学业上深造的想法"的问题,72.58%的父母非常支持,11.29%的父母较支持,12.90%的父母一般支持,3.23%的父母不支持。
从以上结果可见,父母学历越高,在子女学习方面的支持越高,支持子女在学业上深造的想法的程度也越高。父母学历高低对应原生家庭的文化资本多少。可见,父母学历越高,则对子女的期望越高,"望子成龙"的心理相对更加强烈,在子女的学习方面投入更多关注。同时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能提供给子女在学习方面的帮助也就更多,例如在子女的学习过程中解疑答惑,为子女营造更好的家庭文化氛围,采用更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等。所以原生家庭文化资本越多的子女能得到更多来自父母在学习方面的支持、关怀和帮助,也更重视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在学习上深造的机会。
2.家庭经济资本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从表1 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收入越高的家庭里面父母越少产生让子女辍学的想法。而家庭能提供给子女的经济帮助越少,尤其是子女在学习上表现不够优秀的情况下,收入低的父母更容易产生让子女辍学的想法,甚至付诸行动。
表1 不同家庭收入的父母产生让子女辍学的想法的占比
表2 的数据显示家庭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愿意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让子女在学业上得到进一步深造。如果子女想要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就意味着家庭需要承担的经济压力越大,如果父母收入低且不够重视子女的教育,则会更倾向于让子女尽早进入社会找工作,以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表2 不同家庭收入的父母愿意为子女学业上进行深造提供物质支持的占比
在调查对象中18.18%的人认为能否考上好的大学与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63.64%的人认为能否考上好的大学与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有一些关系,17.05%的人认为能否考上好的大学与自身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关系,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家庭经济状况对能否考上好的大学有一定影响。同时,44.32%的人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好坏对子女教育资源的获得有很大影响,55.68%的人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好坏对子女教育资源的有一些影响,可见绝大多数人认为家庭经济情况好坏对子女教育资源的获得是有影响的。两者的影响体现在经济情况越好的家庭能给子女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例如经济情况越好的家庭越可能从小就给子女报各种补习班,提高子女各科的学习成绩,以及给子女在其他兴趣特长方面进行培训;经济情况越好的家庭越有能力让子女进到更好的学校进行学习等等。在我国,教育资源在地区上的分配是不均匀的,市里的教育比县里的好,发达地区的教育比落后地区的教育好,对于经济情况相对差一些的家庭而言,更偏向于择近而不择优;对于经济情况好的家庭而言,可以不计成本地让子女进入教育资源更好更多的学校,近年来"天价学区房"现象泛滥印证着这一点。
3.家庭成员所处社会阶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文献资料中,对于工薪阶层的定义五花八门。定义较容易理解、运用较广泛的一种是这样详述的:工薪阶层是指依靠务工获取薪金收入的人员。过去,工薪阶层仅限于在国营企业或集体企业里工作的人员。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私营企业里的务工人员、低层职业经理,长期农民工都属于工薪阶层。
在调查对象中54.55%属于工薪阶层家庭,其余均处于工薪阶层以上。在处于工薪阶层的家庭中,89.58%的父母非常支持子女学习,2.08%的父母较支持子女学习,8.33%的父母对子女的学习支持程度一般;在处于工薪阶层以上的家庭中,97.06%的父母非常支持子女学习,2.94%的父母较支持子女学习。处于工薪阶层的家庭中,72.92%的父母非常支持子女在学业上进行深造,4。17%的父母不支持子女在学业上进行深造,在支持子女在学业上深造的父母中85.42%愿意在子女深造阶段提供物质支持。处于工薪阶层以上的家庭中,所有父母均支持子女在学业上进行深造,在这之中79.41%的父母非常支持子女在学业上进行深造,并且在支持子女在学业上深造的父母中100%愿意在子女深造阶段提供物质支持。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家庭所处社会阶层对子女的教育有一定影响。处于工薪阶层以上的家庭更愿意且更有能力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从家庭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父母的职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阶级,而这种分层体制对代际流动的影响颇大,可以看出在本次的调查样本中,处在工薪阶层的原生家庭,给孩子提供的经济、政治及文化资本相对有限,从而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由调查及分析可得出结果:原生家庭因其文化、经济和成员社会阶级地位等资本的不同,能够为子女带来的教育资源及所设置的教育起点也是较不同的,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成员所处社会阶层与子女可以获得的教育资源及可以设立的教育起点趋势全部成正比。而由调查数据及分析也可以得知,这些限制因素对教育公平性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
我国一直以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了很大努力,实行了例如九年义务教育等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但这样一个14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想实现绝对的公平是不现实的。基于实际情况和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从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不管做任何事,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决定最终成败的必定是主观因素。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每个人的教育起点与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不同,但只要在前进的路途中自身肯奋斗,肯努力,哪怕起跑线不同,也能同时、甚至更快的通过终点线。自身要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平衡的心态,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总是抱怨社会和家庭,要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我国现有的政策为实现这一公平提供了许多渠道,例如高校的奖学金制度,企业的人才培养制度等,我们要踏实肯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得到机会。
还有家庭的思想方面,对于子女的教育一定要引起重视,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要明白教育是能够改变人的一生的。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见教育的重要性。虽然不同的家庭能够为子女提供的条件是不同的,但是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可以弥补的,但是思想往往是根深蒂固难以改变的。在调查中,15.91%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自身努力比家庭的支持对自身的影响更重要,4.55%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的支持比个人自身努力对自身的影响更重要,79.55%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自身努力和家庭的支持对自身的影响同等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家庭对自身影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虽然有许多现实的困难,但一定要尊重子女想要拥有学习机会的想法,因为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其次,各类高校、企业和单位要公平的给予更多人才机会,不要抱有歧视和排斥的想法,给予更多人才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有展现能力的舞台,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开放更多的渠道,实施一些挖掘和助力人才的政策,实现人才和单位的互利共赢。
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为"寒门子弟"建立更多的惠利政策,虽然不能实现理想化的绝对的公平,也要尽量让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价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