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红
摘 要:如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核心素养”为学校培养人才明确了方向和要求。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合力。而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重任。因此,思想政治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政治认同、专业素养、法治观念、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师;综合素能;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36-0031-03
从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概念的首次提出,到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深入解读“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有机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有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迫切需要教师综合素能的滋养。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全面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综合素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学校秉承“思想铸魂、政治育人”的原则,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的合格人才。
一、坚定政治立场,提升政治素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师说》中对教师的诠释。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其首要任务是“传道”。所谓“道”,即为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以及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首先需坚定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认同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和党员一起上党课,深刻领悟党的方针政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政治修养,保证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另外,教师还要加强论著学习,例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创造性发展的毛泽东著作《矛盾论》《实践论》;全面论述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深邃思想精华的《邓小平理论全书》;全面系统回答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通过对这些论著的学习与领悟,不仅能品味到悠长醇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而且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不仅能感受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梦想追求,而且进一步增进了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理解。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涵养其家国情怀,深化其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
二、夯实学科基础,提升专业素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思想政治教师而言,扎实自己成长根基的首要条件是提高自身专业修养。专业修养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操。道德、法治、宪法、国情、世界形势等专业知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基本内容,教师不仅要积累、重组、更新专业知识,夯实学科基础,还要精研解题的技巧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养成专业情操,用自身的价值观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
精深的专业造诣需要韦编三绝的功夫才能练就,为此,教师要经常开展学科教研,提高自身的研究意识和理论水平,以此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学校既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又研究学生的作业分层;既研究中考特点与趋势,又研究学生的错题整理与反思;既研究教师命题技能的提升策略,又研究各种课型的高效模式。“纳百家之长以厚己”,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教研活动,每位教师都能在集体的帮助下完成专业成长,在集体智慧的火花碰撞中提升专业素养。
三、关注法治建设,增强法治观念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奉法者强则国强”,守法者则德彰,思想政治教师要做依法执教的榜样。要关心国家法治发展,了解国家法治进程,提升自己的法治观念,依法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为此,学校组织思想政治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力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不与法律相悖,为学生树立守法的榜样,助力学生提升法治意识。
教师不仅在守法方面以身作则,做守法的榜样,而且要积极为国家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做守法的助推器。学校思想政治教师积极参加人民陪审员培训,踊跃参与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陪审工作,为维护司法公正尽己所能;努力为学校的法治展厅建设出谋划策,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凝聚着思想政治教师的奇思妙想;坚持为初一入学新生做法治讲座,定期在法治展厅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让学生的法治意识在点滴积累中得以提升,让守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四、强化社会参与,提升道德修养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积极进行社会参与,有利于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既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君子以厚德载物”,教师在社会参与中厚植时代美德,才能容载教育万物。为此,思想政治教师积极捐款捐物,让自己的点滴爱心汇聚成滚滚洪流;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他们孤寂如夜的晚年生活点燃朵朵焰火;前往孤儿院看望留守儿童,为他们因爱缺失而清冷的童年留下丝丝温暖。
除了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还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高效教师》《人性的弱点》《论语》《道德经》等,不仅让教师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能借鉴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原则。教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学生养成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敬业奉献的道德素质。
五、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精神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这些品质也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对国家而言,创新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人类而言,创新是发展进步的宝贵源泉;对个人而言,创新是发挥潜能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研中进行头脑风暴,让思维的火花释放、碰撞、重组成新的观点;不断追求课堂情境与问题设计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定期进行原创命题的展示交流,用独立思考的结果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教师逐渐突破传统经验的禁锢,在守正的基础上更加创新。
六、重视文学艺术,涵养文化底蕴
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基,文化更是一個人自立于社会的灵魂。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文学艺术的学习,涵养自己的文化底蕴,以此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为课堂增添活力。人文底蕴是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人文积淀需要教师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广博的知识来引导;人文情怀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文关怀去熏陶;审美情趣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文化欣赏能力、审美价值取向去培养。
教师不仅要利用思想政治课传承传统文化,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而且要广泛学习文学艺术知识,利用网络课堂来强化自身学习。易中天教授的《诸子百家》及《品三国》、郦波教授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最美诗词》等,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升华着我们的情感,也让教师在课堂上创新利用各种文化资料,提高课堂品味,拓展思想政治课堂的宽度和深度。
七、提高心理素质,提升沟通能力
日益激烈的教学竞争、持续的体力消耗、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师群体容易出现心浮气躁的状态,对学生和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途径。教师的自我悦纳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信;教师的性格开朗、情绪稳定有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教师的勤奋向上、胸怀坦荡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学生。因此,对教师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不仅可以调整教师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指导学生调试心理状态,保证师生间的正常、高效沟通,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为此,学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培训,全面了解元认知干预技术系统理论和实践应用,以及学科学习障碍的诊断与辅导技术。通过培训,教师不仅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还掌握了帮助学生排解压力、挖掘潜力的技巧。除了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加强自我情感调控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教师采用合理宣泄法进行相互倾诉,或者采用注意力转移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稳定自身的情绪状态,平和地与学生沟通。
八、关注世界发展,树立全球观念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交流的范围扩大,人类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全球观念成为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将以发展性、全局性,重新赋予每个人以未来化、世界化的当代特征,而要完成这些特征的塑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树立全球观念。
学校定期开展国际形势观察,每次安排不同的教师针对当前的国际大形势、我国与邻国的关系、一带一路进程等不同话题进行展示交流与共同探讨。在纵横天下的高谈阔论中,教师不仅了解了最新的国际时政,拓展了自己的视野,而且提升了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全球意识。除了组内的交流探讨,教师还经常利用网络收看、收听一些知名教授对当前世界形势的透彻分析,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金灿荣的演讲视频、中国政治学者张维为的《维为道来》等,在名人名家的分析中提升自己的见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