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反思从教以来的课堂教学行为,存在比较严重的唯知识目标导致的满堂灌现象。本文针对以前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从《微笑不止一个角度:28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一书中得到启发,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从导入、教学内容、活动设置、情感升华四部分谈简约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教师成长;反思;简约课堂;构建
反思从教以来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满堂灌,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读到《微笑不止一个角度:28位教师的教学智慧》时,我感受到教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课堂不应简单的理解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而应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及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育绝不是灌输。如何避免灌输式教学?我觉得应该在教学中构建简约课堂。所谓简约,即简单精炼。在简约中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达成知识目标,训练逻辑思维,达成情感共鸣。
导入简单新奇
一堂好课应该从导入开始。特级教师黄敏兰说:“好的导入成功了一半。”可见导入的重要性。在设计《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时,最开始使用的导入是播放《国家宝藏》中一段视频,讲述了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打捞起一艘唐代阿拉伯商人沉船,在这艘沉船上发现了67000多件唐朝瓷器。结合视频提问唐朝瓷器为何出现在印尼海域?引导学生说出海上丝绸之路,而丝绸之路不仅有海上丝绸之路,还有陆上丝绸之路,从而导入新课。但是这个导入太复杂,丝绸之路汉朝时就已开通,而视频出现的时间是唐朝,引出的內容又是海上丝绸之路,还要过渡到丝绸之路上。因此我把导入进行了更改。先出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等常见的东西,问学生吃过吗?学生肯定回答吃过。再出示秦始皇,告诉学生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富有四海,但他却没吃过,因为这些东西是通过后面的丝绸之路才传入中国的,从而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又简单。
内容简单精练
要做到内容简单精练首先必须研究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清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详略得当。教学目标的清晰基于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研究。对于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因此,在研读课程标准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以及作用上,而对于第三个子题目西域的管理,我把它放在丝绸之路里边作为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措施简单处理,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突破重点。要做到内容简单精练还要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丝绸之路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难以理解。于是我利用希沃(教学设备)做了一个表格,表格分为中国传入西方的物品、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文化,西方传入中国的物品,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文化,然后找了丝绸、漆器、开渠、凿井等技术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图片放在白板中,然后让学生将图片分类拖到相应的表格中,从物品的交流就可以看出贸易交流,从技术文化的交流就可以看出文化的交流,从而打破了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各个文明彼此孤立的状态,促进东西方互通有无。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化繁为简,便于学生理解。
活动贴近学生
为了让学生感悟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我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做了一个动态图,并把张骞在出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简单讲述。铺垫之后仿照学校每周之星的评比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自己从张骞身上感悟到的精神给张骞颁奖。格式为某某之星。然后让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解说为什么给张骞颁这个奖。颁奖的形式既贴近学生生活,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并感受张骞的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向张骞学习,做一个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人。
时事升华情感
丝绸之路虽然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今天我国用“一带一路”赋予了他新生。“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有7年时间,而这7年里“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扩大的原因正是因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但如何使丝路精神不枯燥,激起学生的共鸣?于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一个丝绸之路合作交流群,群里展示巴基斯坦、希腊、斯里兰卡等同领导人对于丝绸之路的评价,然后让学生根据三位领导人的发言概括丝路精神。“一带一路”这条新途也需要更多有志之士去建设和发展,从而突出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教师是三尺讲台上的耕耘者,教师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一个且教且学,且学且思,不断探索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们继续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共同收获。
参考文献
[1]朱英.微笑不止一个角度:28位教师的教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邓凌梅.构建简约课堂,增强学生获得感[J].才智,2019(34).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长雅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