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0-04-05 18:51台耀斌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台耀斌

[摘要]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热点,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从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模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展开探索,研究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06-0054-02

2016年9月,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元发展,明确培养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作用,实效性更强。因此,教师要立足教学,研究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精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特点,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融人教育教学之中。如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总体教学目标,设定分项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整体解读教材。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学习专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研究方法,借鉴各种优秀案例,深入钻研教学参考用书;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有效实施课程教学,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多元教学模式,优化培养策略

1.重视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是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图片、音乐以及生动的语言等,创设出文中描绘的各种情景,触动学生的情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呈现寒号鸟的图片,并配合音乐,再现寒号鸟故事的情景。寒号鸟的故事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情景再现的初始,学生都能专心观看和听讲,随着情景的深入,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认同课文内容。故事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寒号鸟被冻死的原因,然后由学生代表上讲台讲解,使学生明白寒号鸟是因为做事拖拉而死的。这样的情景式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进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内心深处埋下核心素养的种子。

2.探索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形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深化情感,提高境界的教学模式。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文中描述的内容,产生体验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且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因此,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能够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直接体验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感悟更加到位,核心素养更加容易形成。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声》一课,教师可以实施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分组模拟平时上自修课的情景:有的大声喧哗,有的安静地学习。同时,教师将学生表演的过程以及其他各组的观看情况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接着,学生分组讨论,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小点声”的必要性。然后教师播放活动记录视频,指出学生表演时教室内有嘈杂的声音,影响了表演效果,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主题。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核心素养萌芽的基础上得到生长。

3.提倡实践式教学

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因此学生要从生活走进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我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成为对家庭、社会、祖国有用的人。在实践式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反思,结合亲身感受,使核心素养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得以形成,不断成长。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一课时,教师实施实践式教学,运用视频展现两种不同的画面:一种是教室地上到处都是纸张、零食袋,卫生工具摆放凌乱,校园走廊、草地上都是果皮纸屑,学生乱扔垃圾的画面;另一种是校园整洁美丽,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的画面。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意见,认同整洁美丽的校园画面。教师追问:“遇到乱扔垃圾的情况该如何处理?”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在校园内捡拾地上遗漏的果皮纸屑,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课本上倡导的道德风尚并运用于实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发挥身边的各种力量,结合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种实践式教学,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深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多元评价方式,探析培养程度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决定了它的评价载体、方式、形态多种多样。教师应该从单一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从传统的纸笔评价向问卷调查、过程记录、侧面描述等多种方式转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也就是说,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情况、价值成长情况、实践创新能力等,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形成以个人、教师、家长、学校、社会等方面组成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二是评价手段多元化。在传统纸笔测试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过程性评价、图文式记录、自我评价等手段,进一步探析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程度。三是结果呈现多元化。传统的评价结果呈现比较单一,基本以纸笔测试分数为主,而核心素养培养结果的呈现应该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的综合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记录、实践活动的过程记录、小组活动的研究报告等,然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些呈现结果录入特定的软件中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最终评价。

总之,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积極探索,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娄魁,王燕.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化实践[J].中国教师,2019(2):88-93.

[2]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特约编辑 木清)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