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并且在考试中占有很大分值。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写作教学目标也从传统关注学生字词句的训练逐渐转向学生写作技巧及综合素质的发展。而网络丰富的资源将其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将会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立足网络这一大的环境,分析了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并对资源的开发与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环境;写作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
一、 引言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如果人们的写作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就有可能“妙笔生花”,写出文质兼备的好文章、好作品。但小学阶段的学生经验不足、知识面窄,必须借助一定的渠道完成,而网络便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现如今,网络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拓展世界的重要媒介,通过网络人们可以获取想要的信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与推进,教育形式也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网络的优势,汲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有效地融入课堂中去,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与推进,小学写作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深入网络,挖掘有效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有效融入教学中来,以满足现代化的写作教学的需要。
二、 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
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教师明确观点,认识网络教学的特点,为后续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针对性指导。第一,网络环境。21世纪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的迅猛发展,在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中凸显了重要作用,成了人们汲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这一大的形式下,教育教学也必须跟上時代的发展,利用网络的共享和开放性,拓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空间。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强化学生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素养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立足网络背景,寻求和教学内容高度契合的网络资源,对信息化教学的实现,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第二,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立足学生这一根本,落实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教师开始注重网络和写作教学的融合,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拓宽基石,以实现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例如在教学《家乡的变化》这篇习作,教师在传授了学生写作方法之后,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将家乡的美丽、亲切的一面呈现出来,资料的选择和组合非常重要,利用课件播放家乡风光、自然景色、人文风貌等视频,并配上《家乡美》这首歌曲,学生立刻进入了情景之中,再播放过去落后的家乡风貌进行对比,同学们立刻为家乡的变化欢呼鼓舞,为家乡美丽变化而自豪,他们的思维得以发散,就有很多的话语想要去表达,去叙述自己内心的一份情感。当然,在开发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资源的开发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且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入手,为写作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以鼓励学生的深入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渗透到文章中去,这有助于小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与发展。在写作课堂上,网络环境构造的和谐、欢乐、自由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可以推动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去发现,这对强化学生情感、唤醒学生动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三、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
立足网络这一大的环境,深入其中并挖掘有效的写作资源,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任务,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自身,充分挖掘网络的优势,在开发网络资源的过程中要做好如下两点:第一,一切资源的开发必须以语文特征为基础;第二,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基本学情。只有在不断的开发中记住这两个点,才能在开发的同时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去。之后,我就从改造、新建以及革新三个阶段对资源的开发进行如下的分析:
(一)改造阶段
回望之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大都来自课本、知识零散,同时在训练学生写作的时候过分依赖大纲要求。现在在网络环境下,要调整写作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构建丰富多彩、题材多样的资源库,以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推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
(二)新建阶段
在从网络汲取了有效的资源之后,就要搭建平台,利用学校官网建立写作教学资源库,将整理好的资源挂到相对应的网站。比如可以依据生活素材、科幻素材、写作技巧等进行构建,同时还要定期更新资源库,保证素材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融入当下热议的话题、社会民生话题,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突破周边事物的写作局限。
(三)革新阶段
前期阶段主要是围绕丰富写作素材来开展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但完成了整体平台的构建之后,最为关键的就是将资源和教材完美结合,发挥资源的教学价值,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加强革新和完善,让网络平台的价值从查找资料逐渐向反馈和交流这一综合性平台发展。
四、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运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挖掘网络资源,并将其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是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先进性,语文写作教学也从单一化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变了原本枯燥、单调的写作教学,而是让写作教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了写作教学效率。以下我就从丰富素材、构建情景、优化评改及交流互动这四方面对资源的运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丰富写作素材
网络具有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广搜素材,同时网络的开放性还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外部世界,虽然丰富性和开放性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契机,但稍有不慎也会陷入误区。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网络素材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契合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唤醒学生情感的素材融入教学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网络资源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模仿经典例句、融入修辞手法。比如我在教学在《家乡的变化》习作作中,同学们的语言平淡、没有质感,我便将事先搜集到的优美词句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认真分析并运用的作文中去,再出示精彩片段进行阅读并展开仿写,教会他们应该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把家乡写美,写活。这样,在阅读中强化思考,在思考中写作,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同时利用网络图文并茂、视频等功能,还可以为学生呈现文章结构图,让学生对写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构建写作情景
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网络的优势,为学生建构情景,通过展示让学生进入到所要着笔的情景中去,以对写作主题有更深的认识。比如笔者在组织班上同学开展一篇以“热爱动物”为主题的写作,教师便可以利用网络去搜集有关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动物相处的资料。在语文写作课堂上,为学生呈现搜集的素材图片,比如和动物和谐相处的视频,还可以插入与热爱动物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进而建立保护动物的认知,以促进学生的写作。
(三)优化习作评改
在以往的作文评改中,总是教师全包全揽,完全依据自己对学生写作中表现、写作水平等进行评改,这种评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拿到学生手中的仅仅是分数和几句评改意见,学生根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要如何修改。所以在网络和写作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我看到网络的互动功能,将单一化的评改朝着自我评改、生生评改、教师评改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方式。利用网络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写作情况,而且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结果发布出来,对有问题的语句进行色彩标注,让学生在不足中去修改和完善。比如在《家乡的变化》这篇习作中,有的学生表达不准确,有的习作内容空洞,为此我就明确地标注清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去不断地完善。此外,我还要鼓舞学生进行自我评改和同学互改,汲取经验,弥补不足,以实现全班同学语文写作水平的整体前进。
(四)营造交流互动平台
共享性这是网络的一大显著特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从网络汲取优秀的篇章、写作方法分享给班上学生,也可以将班上写作思路清晰、立意明确、具有深度的好文章分享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如开辟专门的优秀文章展览专栏,将优秀文章发布上去,同时教师也要鼓舞学生将优秀的篇章发布到学校之外的网络教育平台,在分享的同时接受更多人的检验,并将他人的意见纳入日后的写作中去,以强化自身能力,增强自身的信心。而且教师可以鼓舞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去,让学生一直保持体验写作感受。例如我班上有一名学生,将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趣闻写成了日记,上传到了网络平台上,内容风趣幽默,有网友留言如果文章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听了这名网友的建议,这名同学在之后的日记中更加完善,赢得了一片好评。
五、 結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而写作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所以做好写作教学的改革,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推进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要立足网络这一大的背景,为学生汲取广泛的写作素材,以夯实学生知识储备,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雯.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华夏教师,2017(3):83-84.
[2]童蕾.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6):21-22.
[3]苏天慧.浅析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12):20.
[4]黄建东.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阅读·写作,2018(5).
[5]方桂梅.试析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J].文存阅刊,2018(16):92.
作者简介:
施艳艳,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