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智扬 陈淑婉 罗廷威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近年来,笔者对30例门诊就诊的风寒化热型咽痛患者进行了刺络放血结合揿针佐治的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6月本院门诊风寒化热型咽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刺络放血结合揿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予中药治疗。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5~45岁,平均29.63±8.79岁;平均病程2.17±0.82天;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7~46岁,平均33.26±9.17岁;平均病程2.03±0.79天。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2.1 对照组: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桂枝、白芍、大枣、金银花、连翘、玄参各15g,炙甘草、牛蒡子、青天葵、木蝴蝶各10g,生姜6g,葛根30g,蝉蜕5g。每天1剂,共3天。
2.2 治疗组:在上述中药治疗的基础上,予刺络放血及揿针疗法,仅治疗1次。①刺络放血选取双侧少商、商阳穴,逐个穴位操作,局部用碘伏消毒后,用5.5号注射针头快速浅刺穴位出血,用力挤压出血,用干棉枝不断擦拭至染红棉枝3支/穴位,再用碘伏消毒。同时在治疗时嘱患者不断做吞咽动作或慢慢喝少量水。②揿针疗法选择双侧列缺穴,用碘伏消毒后,用直径0.2mm、长1.5mm的揿针贴到列缺穴,留针24h,嘱患者自行撕去并放入弃物纸盒。
3.1 疗效标准:观察咽痛或吞咽不适,咽干痒,咽部黏膜充血红肿,鼻塞流涕4项症状体征。治愈:症状消失;好转:症状减轻;无效:无改善或加重。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风寒化热表现为风寒仍在表而有恶风寒、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又有咽痛、吞咽不适、鼻干痛、咳嗽等症状。究其病机,乃是正邪两争,邪盛入里,郁而化热,壅滞气机。因病机复杂,不能一味清热解毒而伤了正气,也不能持续单用麻桂之剂助里化热,因此,处方时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其中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顾护正气,在此基础上加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另加蝉蜕、金银花、连翘辛凉清解之品,共助解表之力,同时兼具清热解毒、利咽喉之效。但药物的起效需要时间,咽痛的病机是气血壅滞,气血燔盛停留在咽喉,此时在远端的穴位少商、商阳刺络放血,能使壅滞的气血有出路,引邪外出,恰如涨潮的水库,需在下游泄洪,以缓解上游的满溢。在临床上也经常观察到患者刺络放血后咽痛立刻缓解,但他们描述症状的用词不是由痛变为不痛,而是觉得咽喉轻松了,紧滞感得以解除,犹如松开了束缚。从疗效的迅速,到患者的描述方式,都证明了气血壅滞,非泄不可。所以用少商、商阳穴刺络放血,可快速起效,除却菀陈,泻其实,通其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揿针疗法通过将针具埋在皮肤浅表层,利用较长时间的持续性针刺效应提高临床疗效。选取的列缺穴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有滋肾阴、泄虚火、清利咽喉、开音的作用;列缺又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可清泻头面部阳明之热。刺络放血结合揿针疗法,则起效快,疗效好,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适合推广。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